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新京报小记者提前“探鲜”各类机器人
新京报 记者 刘洋 王子诚 编辑 缪晨霞
2025-08-14 16:03
这是北奥集团联合新京报围绕“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共同举办的研学活动,通过小记者们的观察和表达,传播这一大朋友、小朋友都喜欢的赛事。

首次设立的5v5人形机器人足球赛有多值得一看?当冬奥会的速滑馆为机器人比赛专用会有哪些改变?除了可以看到精彩赛事还能在场馆中了解哪些最前沿的科技?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联合主办,北京国资公司作为赛事承办方、全球合作伙伴,目前正积极带领旗下北奥集团、国家速滑馆、国家体育场全力开展各项筹备工作。


8月14日,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正式开幕。8月13日,在北京国家速滑馆的赛事筹备现场,十几名新京报小记者现场通过体验和采访的方式,了解赛事筹备情况和运动队队员准备情况。这是北奥集团联合新京报围绕“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共同举办的研学活动,通过小记者们的观察和表达,传播这一大朋友、小朋友都喜欢的赛事。



新京报小记者们对机器人投篮很感兴趣。 新京报记者王子诚 摄

打乒乓、投篮、做饮料,小记者们解锁各种机器人

8月13日下午1点半,刚进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南广场,一条闪着金光的巨龙雕像便吸引了小记者们的目光。据介绍,这是被誉为“中国第一机甲”的《长城龙》装置艺术作品,它静卧时是一座金色的长城造型的雕塑;当机器装置启动后,“长城”缓缓震动并逐渐抬升,部分结构变形为龙头和龙尾,幻化成一条栩栩如生的巨龙。听说它刚于当日被安置在此,小记者们纷纷感慨“能看到它好幸运”。

当天下午,在主赛场内,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开幕式进入紧张的彩排阶段。“机器人的跑道原来比我们的跑道更宽。”“这跑道和球场下边是之前冬奥会用的冰场吗?”小记者们纷纷问道。现场工作人员告诉小记者们,从开幕起至8月17日,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500余台机器人将开展26个赛项、538个比赛项目的竞技对决,其中包括田径400米和1500米竞技,3v3、5v5足球激战、武术、舞蹈、体操、自由搏击等项目,还会叠加酒店、工业、医药场景等竞技与应用场景。

和机器人比拼乒乓球、和机器狗一起散步、近距离观察仿生机器人的精致妆容……沿着主场地一周的场馆内,随处可见各种形态的机器人,不断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为了看机器人如何做出一杯饮品,小记者也成了速滑馆智能鲜饮站的第一批小客人,扫码下单后,玻璃柜内,只见一个小智能车驮着冰杯、接满饮料后交给机械臂、封杯——“好喝”——小记者称赞后便现场采访工作人员,了解其背后运行原理。“用机器人来做饮料可以减少人工成本、缩小门店面积,机器人出品更稳定,落物料更精准。”现场工作人员回答道。


小记者们现场对运动会参与者进行采访。 新京报记者王子诚 摄

虽然是人形机器人的赛事,现场也看到了自研机器人的身影,来自河北科技大学代表队的哥哥姐姐们正在调试的一台投篮机器人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站在三分线外,机器人用长长的手臂夹住球、拍了一下又“入手”后,随着发动机的一声清脆的响声,篮球被机械手臂抛向天空,在小记者们“哇”声一片中,篮球准确入筐,“进了!”河北科技大学大二学生姬晓洋接受了小记者们的采访,他们已经挺进了篮球赛的16强,“强的队是真强,不过我们也不示弱,预选赛发现的问题都能为后期正式比赛做足准备。”姬晓洋说道。

欣赏人形机器人球场激战,采访比赛选手

当日15时许,在国家速滑馆室外足球赛训基地,5v5足球预选赛正式开始,小记者们有幸欣赏到来自清华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代表队的一场精彩赛事,这也是顶级队伍的一次较量。

裁判一声令下,每个队各5名机器人迅速走上场地,寻到自己的位置,向场中央的足球一路追击。与人类在赛场上拼命奔跑不同,人形机器人的足球赛事像是按下了“减速键”,只见它们一步一步稳稳地、执着地朝足球走去,当沉重的机械身体碰撞在一起,金属噼里啪啦的摩擦声、倒地的重音成就了赛场上的另一种激情,平均一米多高的小机器人看起来很可爱,歪着头移动双脚,憨态可掬,它们碰撞后一个个叠在一起,逗得赛场外的小记者们哈哈大笑,兴奋不已。“快跑!防它!漂亮!”男孩子们在场下激情喊道。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全球首次举行的足球5v5对抗赛,也是本次赛事的一大亮点,相较于3v3的比赛,5v5需要更大的比赛场地和更复杂的操控工作。按照比赛规则,机器人需要依靠自主程序完成整场比赛,这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视觉感知、定位导航、决策规划及多机协作等能力提出挑战。相较于赛场内的“佛系”运球传球,赛场外则是高度紧张的大学生队员,他们紧盯着自己队的机器人,一旦倒地,便迅速冲上赛场将自家“选手”拖出场边调试。


8月13日15时许,在国家速滑馆室外足球赛训基地,5v5足球预选赛正式开始。 新京报记者王子诚 摄

“这个机器人自重有60斤,我们需要两个人一起抬,不然容易肌肉拉伤。”沈阳城市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2023级学生王梦想说道,为了打好这次比赛,学校两个队伍共16个队员从沈阳赶来,担心机器人存在关节电机过热的情况而影响比赛,他们准备了十多个机器人,就是为了应对突发情况。每场5v5的比赛,场下也会多备一个机器人作为替补。

足球赛事分为上下半场,各40分钟,第一个回合下来,中国农业大学队便赢得一球、小胜清华大学队。机器人选手下场后,孩子们纷纷围在场边等待和这些“选手”打招呼,看到小朋友挥手,机器人也会挥起钢铁小拳头回应。“上半场挺惊险的,我们只赢了一个球,有好几个球在我队门前踢来踢去,还好最后都是有惊无险。”接受采访时,中国农业大学工院队队员、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研一学生娄凡说道。他介绍,这是第一次打5v5比赛,3v3赢对手6到8个球是正常的,5v5要难打一些,“对方阻挡的球员比较多,好在我们机器人的优势是稳。”

通过赛事探访,看到了孩子们未来的世界

“这些机器人是用手柄操控还是全程由它们自己踢?我在现场看到了有人带着手柄。”“人形机器人踢足球和人踢足球的规则有什么不同?”“机器人也会犯规吗?它们知道自己要罚球吗?”在赛场外的集体采访环节,小记者们纷纷举手提问,大家人手一个笔记本,认真做笔记。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翁健春是这次5v5足球比赛的裁判,他详细解答了小记者们的提问。赛场上,他不时用英文发出指令“Ready?”“Pick up red 3!”以确保比赛正常有序进行,翁健春解释,这是在指示双方大学生队员和场边技术人员及时处理场内突发情况,“机器人比赛全程是AI操纵,只在中场休息时用手柄操作它到指定位置,比赛过程中,机器人要自主进行决策”。

翁健春告诉小记者们,对机器人犯规的判罚跟人类不太一样,相对于有意识的人类,机器人只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它的眼里只有进球,可能会冲撞其他机器人,对于一些面对面的冲撞,我们不会判罚犯规,人类比赛中的这些猛烈撞击,可能是要判罚犯规的。”翁健春笑着说道。


小记者们体验和机器人打乒乓球。 新京报记者王子诚 摄

为了准备这次采访,不少小记者都打印或誊写了详细的采访提纲。府学胡同小学的王奕皓今年9月就要上五年级了,他说自己事先查询了很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但此次实地参观还是令他感受到了科技发展的强大。他的同校同学屈婉彤则更喜欢美丽的仿生机器人,“让我感受到她像人类一样亲切”。来自海淀实验小学大兴分校的小记者李睿芸则对投篮机器人印象深刻,“我看到了机器人发展有了飞速提升,算法更精进了。”

“因为机会难得,今天特别请假陪孩子来采访,这次感受非常深刻,科技的进步让我感受到了孩子未来的世界和我们之前的成长环境完全不一样,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可预知的世界。”小记者的父亲王嘉特意带了专业相机来到现场,他还观察到了足球赛事的细节——机器人除了踢足球之外还有团队的协作。“有两个机器人打了一个非常漂亮的配合——一个机器人在防另外一组机器人——当一个‘队友’接触到球时,这位机器人会阻止对手,让它在没有障碍的情况下踢球,这让我很惊讶,感触也很深。”王嘉笑着说道。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刘洋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子诚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在即 新京报小记者提前探营
视频
机器人运动会开闭幕式门票即将售罄 家庭套票成暑期爆款
科技
科技点亮“冰丝带”,新京报小记者探秘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教育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即将开幕!“冰丝带”场馆筹备就绪,机器人运动员进入最后测试期
科技
“破茧进化” 竞逐赛场——北京机器人产业加速崛起
北京
全球首个!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8月燃动北京——观赛门票多平台开售
北京
倒计时15天!“熊猫眼”首场5v5足球赛前训练开启
科技
服务科技盛会,志愿青春闪耀
新京号
从实验室到竞技场:钢铁舞者的 “出道记”
科技
边执裁、边摸索,做机器人比赛裁判是一种什么体验?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