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低空经济新专业今年首次招生,瞄准万亿新蓝海、破局“人才荒”
新京报 记者 冯琪 徐彦琳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2025-05-15 23:18
整个行业处于新兴发展时期,总的人才需缺口较大,作为国家首批培养的低空技术方向专门性人才,就业前景广阔。

作为全球竞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低空经济成为我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去年起,“低空经济”这个名词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催生。2024年下半年,教育部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全国共6所高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新专业。在刚刚过去的4月,该本科新专业进入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今年,全国首批六所高校均将开展这一新专业的招生工作。这一新专业将如何补齐“低空经济”人才的短板?首批新专业目前建设进展如何?该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前景如何、适合哪些学生报考?在高考即将到来之际,新京报记者采访多所高校相关负责人,为考生及家长答疑解惑。


行业应用场景爆炸性增长,人才需求缺口大


“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原来基于地面的一些业务形态可以‘搬’到空中,包括无人物流、低空载人交通以及一些工业应用等等……”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培养协同处副处长兼未来学院副院长顾仁涛指出。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随后,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成立……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成为全球竞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副院长司海青介绍,低空空域的市场需求正在迅速增长。民用无人机和城市空中交通(UAM)成为行业热点,未来将有更多的小型无人机、垂直起降电动飞机(eVTOL)等进入低空空域运行。


“中国低空经济行业相关企业数量超过8000家,企业注册数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顾仁涛告诉记者。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在他看来,低空经济拓展了经济的疆域,应用场景正在爆炸性增长。他举例,草原监测、森林监测、电力系统的巡检、道路桥梁的巡检等等,人力进行监测成本高、效率低,但如果应用低空无人技术,则会大大改变这一局面。


顾仁涛分析称,低空经济的出现也在催生一些技术变革,刺激相关的技术研发。同时也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推动空域管理模式革新和电池、数据、服务等产业链纵向整合。


人才缺口也随之出现。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回答就业问题时表示,“据有关部门测算,现在我国无人机操控员岗位的就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


顾仁涛指出,实际上,操控员只是很小的一块,低空技术在国防、物流、农业、交通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社会各界对低空技术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迫切,低空经济行业当前存在严重的人才供需不平衡。


“低空经济的崛起,尤其是在物流、应急救援、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迫切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这一行业趋势要求我们培养具备低空空域管理、飞行器设计、系统集成等跨学科知识的专业人才,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司海青说道。


他进一步指出,通过建立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可以以高校的力量,帮助民航局更好地构建完善低空飞行管理体系,满足民航局对低空空域管理、无人机适航审定、低空飞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大胆采用新模式办学,各校优势侧重点不同


全国首批布局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高校共有6所,分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记者了解到,这6所高校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各具特色。“有的侧重飞行器制造,有的侧重飞行器空域管控等。”一位业内人士说道。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拟由无人系统研究院牵头,联合飞行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和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建设。


这样设计的优势是什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蒙志君指出,低空核心技术涵盖飞行器设计、智能控制、通信导航、交通管理等多个维度,单一学科难以支撑其全链条发展。因此,相关学院将为项目制实验班提供或协调教师、实验室、场地、设备等教学资源,并联合杭州校区和低空产业龙头企业,共同建立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实践平台,用于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项目制实验班完成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践。


北邮也大胆采用了新模式——跨学院办学。顾仁涛透露,“我们发现,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不是一个学院能办得了的,涉及通信网络、智能计算、自动控制、机械设计等,所以我们决定尝试打破学院边界,探索交叉工程类拔尖人才新型培养机制。”


具体而言,北邮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实体管理依托于未来学院,但背后是由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智能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以及人工智能学院四个学院来联合办学,汇聚四个学院的优势资源来为这一跨学科专业提供保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提前筹划建设了低空技术相关专业。“多学科融合”是南航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学校汇聚了国内外顶尖的师资力量,涵盖飞行器设计、控制工程、空中交通管理、智能无人系统等多个方向,为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提供了多学科融合的教学和科研支撑,满足低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北京邮电大学的低空经济与技术专业则突出信息通信与智能计算特色,重点关注新型信息网络和数智底座建设,侧重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低空飞行器的控制管理及相关应用,构建面向低空经济服务的新感知、新通信、新控制、新测评装备的技术培养体系。


“低空技术与工程在应用中的一线技术需求,很多都是新问题,我们要围绕这些技术问题去设计新的培养方案,因此很多课程都是新的。”顾仁涛介绍,北邮建设了专门的交叉类课程,形成了覆盖低空技术、通信网络、硬件开发、人工智能、关键软件等方向的课程体系;同时,搭建校企实践平台,联合国内头部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打造立体式真实实训环境……“从科研到教学,其实都是全新的探索。”


多学科交叉、联动产业,培养学生的科创思维


很多家长和学生好奇,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与传统的航空技术专业有何不同?


司海青解释道,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整合了航空航天、信息与通信技术、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前沿知识。“未来,低空空域将面临航空器高密度运行的挑战,要求专业设置涵盖空域管理技术、先进导航系统、传感器技术、通信协议、碰撞避免系统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有人驾驶与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融合运行趋势,也提出了新的技术挑战。这需要学科设置紧跟科技前沿,培养出能够应对复杂空域环境的高素质人才。”


他进一步指出,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面向国家低空经济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前沿,要求该专业学生既掌握低空飞行器及系统核心技术,能够创新地解决低空技术在系统设计、运行、维护、监管等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又能够开展低空系统规划与管理、低空载具空地协同与智能控制、低空载具数字检测与适航管理、低空飞行服务与安全保障等。


顾仁涛指出,低空经济行业涉及多学科交叉,因此,相应的人才也必须具备交叉知识体系。“我们一直在梳理相关的技术树和知识图谱,这既是构建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依据,也是规划低空技术相关科研方向的重要支撑,最终促进低空领域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顾仁涛说道。


蒙志君介绍,在北航,学生将共同开展低空飞行器项目实践,形成多学科跨专业的项目制实验班,实行小班化、导师制、项目式培养模式。


北航将通过课程体系重构、校企联合培养、实践平台搭建等方式补齐短板,让学生在本科阶段既具备低空飞行器的全流程研发能力,也满足制造、适航、运维以至创业的要求,成长为多方向、多层次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和低空产业领域的领军人才。


“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以后,人类与机器协同完成特定任务将成为未来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正在大力推进专业、课程、实践、教材的系统性改革,构建‘多科融合+人机协同’的育人体系,提升学生运用人工智能工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顾仁涛说道。


同时,顾仁涛提出,希望学生具备科创思维模式。“低空经济给了一个很好的‘真问题’,可以把真实的复杂场景抽象出来去锻炼学生拆解复杂问题的能力。”此外,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非常重要,并计划在课程体系中加入经济类课程,“工程技术的发展与经济模式和趋势是紧密相关的,如果学生不能够判断行业的发展趋势,就很难正确把握技术的演进方向。”


“不管是科研,还是教学,我们都以产业需求为第一要素,通过紧密的校企联动去搭建高水平科创实践平台。”这也是北邮在低空经济专业建设中所特别强调的一点。


考生需具备一定数理基础,未来就业前景广阔


记者了解到,北京邮电大学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2025年将进行首批招生,招生规模60人,由未来学院进行实体化管理。培养模式上,北邮将打造低空拔尖实验班,实行“动态分流、优先推免”机制,满足培养要求和学校规定的学生可优先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综合素质卓越者可选拔转入“元班”实施贯通培养。


“建议对低空经济相关领域感兴趣,未来有志于在低空经济行业深造或者就业的考生报考。本专业交叉型对数理基础有一定的要求,建议首选物理、化学的考生报考。”顾仁涛介绍道。


“我们要求报考学生数学物理成绩优异,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对航空航天及交叉学科有浓厚兴趣。”蒙志君说道。


司海青介绍,南航2025年预计在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招生30人左右。遵循“强基础、宽口径”原则,南航将在此专业实行“2.5+1.5”的“专业通修和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低空数字检测与认证、低空飞行服务与保障两大方向。


多位采访对象对于该专业未来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前景持乐观态度。“未来,毕业生可在低空飞行器制造与研发、空域管理与飞行运营、适航审定与检测等领域,服务于无人机制造企业、各级空管部门、适航认证机构等相关单位。”司海青表示。


蒙志君表示,通过项目制培养,学生可在低空产业链的研发制造、运营服务、行业监管等多类岗位就业,与低空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精准匹配。“本专业毕业生的优势在于其跨学科的低空飞行器项目制实践背景,可弥补当前高端技术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的不足。”


顾仁涛的判断是,整个行业处于新兴发展时期,总的人才需求缺口较大,作为国家首批培养的低空技术方向专门性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他进一步分析,目前,低空经济领域的相关科研机构、政企服务、重点企业均有较大的人才缺口。毕业生可以在科研机构(国内相关研究所、科研机构、高校)从事低空经济行业涉及的交叉领域的科研工作;在政企服务领域,国防、交通、国土、测绘、环保等领域的研究所、企事业、政府部门,从事低空航路规划、交通空管、数字规划、设计、施工、技术研发和管理岗位;在重点企业,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低空智能交通/空管企业、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等,从事低空相关软件平台、信息网络、信息管理、人工智能、数字地图系统等技术开发工作等等。


新京报记者 冯琪 刘洋 徐彦琳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冯琪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徐彦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刘洋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今天,《人民日报》海外版聚焦芜湖!
新京号
407万人才汇聚,全球科创版图的“苏州坐标”正在崛起
新京号
407万人才汇聚,全球科创版图的“苏州坐标”正在崛起
时事
“数”说高校专业调整,“未来风口”专业是哪些?
新京号
聚焦2025年廊坊经洽会丨“三维”发力,描绘河北物流新图景
新京号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新芜湖人”!
新京号
一周碳要闻:“三桶油”ESG报告有哪些信号(碳报第144期)
财经
营收20亿美元背后:Pattern栢藤助力品牌出海的底层逻辑
企业资讯
全国人大代表、芜湖市委书记宁波接受新华社、经济日报采访!
新京号
澎湃新闻,专访芜湖市委书记宁波!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