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京城南开学季四所新校投用
新京报 记者 耿子叶 王子诚 编辑 张树婧
2024-08-26 23:29
市区正在加快推进北京第四实验学校、大兴区魏善庄镇北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学校开工建设。

随着开学季临近,北京市丰台区的北京十一学校丰台中学准备就绪,装修窗明几净、教室设备就位、课桌椅摆放整齐,几天后,这里将迎来校园的第一批新生。随着今年城南行动的实施,丰台区、大兴区、房山区和经开区教育资源再升级,据统计,2021年以来,城南地区新建、改建中小学学校10余所,新增中小学学位达到2万个以上。在今年开学季,城南地区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高中部、十一学校丰台中学、北京十中晓月苑校区、京城置地配套小学等4所新校投入使用,预计将新增4500个学位。

 

2010年,城南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推动城市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加强教育资源市级统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补齐城南地区公共服务短板,引导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落地,支撑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和发展,促进产城融合。随着行动计划的实施,地区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二期项目竣工,年底启用后将承接4个学院整体入驻房山。

 

8月26日,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高中部,校长在新教室里介绍情况。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石榴庄多了个“丹若园”,丰台三所新校准备就绪

 

位于丰台区石榴庄宋家庄路东侧的北京十一学校丰台中学,称“十一丰中”,由于地处石榴庄附近,又得雅号“丹若园”。初入“丹若园”,一股大学的氛围扑面而来,开放的图书馆、敞开的餐厅、随处可翻阅的书籍……为了迎接开学,初二的学生正在紧锣密鼓地彩排《采诗轶事》戏剧,将在开学典礼上展演。

 

在占地2.3公顷的校园里,石榴的元素颇多,老师创作的巨幅石榴壁画、石榴颜色的红石榴剧场等,“丹若”即是石榴的别称,这也是学校在传承北京十一学校的同时,打造出有丰台校区特色的石榴文化。

 

因学校位于石榴庄,北京十一学校丰台中学的墙壁上绘制着石榴树。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北京十一学校丰台中学教导处主任石凤仙向记者介绍,十一丰中的规模为30班中学,采用小班化、导师制的教育模式,将于今年9月1日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200个。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打破了班级制,采用选课走班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学生就像大学生一样,有必修课和选修课,每个人都有一张不同的课表。这种特色化教学的模式,同样体现在硬件设施上,学校设置了匠心非遗实验室、竞速光轮教室等,每间学科功能教室集教师讲授、师生研讨、学生自修、实验操作等多功能于一体。此外,学校的公共区域非常多,让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

 

8月26日,北京十一学校丰台中学匠心非遗实验室,媒体记者正在拍摄学生作品。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9月1日开学时,丰台区北京十中晓月苑校区也同步投用,将进一步优化宛平地区教育资源布局;同时,京城置地配套小学的开学,将新增720个学位,卢沟桥一小将搬迁至该校组织办学,卢沟桥一小原址按规划实施腾退。

 

托幼服务即将启动,覆盖0-18岁全学段教育

 

随着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高中部新大楼即将投入使用,8月26日,学校高中部正在进行开学前的最后准备,几天后这里将迎来新一批高中生。高中楼投用后,将新增1620个学位,缓解房山区高中阶段的学位缺口压力。

 

8月26日,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媒体记者参观人工智能教室。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长陈德收介绍,学校的办学体制非常特殊,政府和大学合办学校,用人机制灵活,师资力量来自全国各地,截至目前,高中有56位老师,其中7位是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有4位博士,所有的老师都是硕士以上的学历。为此,学校特别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专门培养优秀的教师,培养拔尖创新学生。五年之内,学校要达到区域引领、北京示范、全国一流的办学目标,致力于建设理工特色学校,培养理工创新人才。

 

自从建校以来,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快速扩张,2018年建校招小学学生,2020年开始招收中学学生,2022年开始招收高中学生,今年高一年级就达到8个班,这已经超出了原来规划的一个年级6个班的规模,未来整个高中部可实现36个班的教学规模。随着新高中楼的启用,开学后,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学生规模将达到2800余人。

 

什么原因让学校短时间内迅速扩容?陈德收表示,良乡大学城有5所高校,学校是该区域内目前唯一一所基础教育学校,加上是北京理工大学直属学校,是一所创新型学校,覆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不久后,0-3岁的托幼将启动,届时学校将成为从0-18岁整个基础教育全覆盖的学校,具有全学段的教学优势。

 

8月26日,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中医药角。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决不同学段衔接问题上,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形成了4套“1+3”机制。陈德收介绍,学校采用一体化贯通式思维进阶型人才培养的方式,从幼儿园、小学,再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学校形成了4个“1+3”贯通式培养模式,在幼儿园大班就开始研究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一年级老师到大班去调研规划学生教育,以此类推可以一直贯通到大学,解决的就是每个学段的衔接问题。

 

2021年以来,城南地区新增中小学学位超2万个

 

2021年以来,城南地区新建、改建中小学学校10余所,新增中小学学位达到2万个以上。

 

在房山区,2021年至2023年全区推进新建学校项目,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房山分校、窦店三小、房山区长阳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高中部投入使用,新增中小学学位6000余个,缓解了长阳镇、窦店镇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压力,同时增加高中学位。

 

近年来,丰台区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申报国家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加快推进集团化办学,优化调整3个教育集团,新增4个教育集团,集团由17个调整为21个。目前,丰台区共有教育机构300个,其中幼儿园153所,小学67所,中学52所,中职学校5所,特教学校1所,专门学校1所,校外教育4所,成人教育1所,驻区中专院校6所,直属单位10所。自丰台区基础教育强基工程实施以来,新增中小学学位16000个。

 

2021年1月1日,经开区正式承接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教育职权。目前,经开区60平方公里内初步形成了幼、小、初、高全覆盖的基础教育服务体系,现有中小学10所(其中,公办校8所)、幼儿园29所(其中,公办园9所)。通过新建、改扩建、学位扩展等多种方式加大学位供给,经开区围绕重点产业周边布局,引进优质学校,重点推动北京二中经开区学校东校区、北京小学、北京八中新建和亦庄一小、亦庄二小、实验小学改扩建,学位扩展工程等项目建设,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提升经开区基础教育学位保障能力。

 

以“内培外引”为总体思路,大兴区引名校、扩集团,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尤其是在名校引入方面,以向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引、向资源紧缺区域引、向农村薄弱区域引的总原则,陆续引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一零一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翠微小学、海淀五一小学、海淀实验小学、黄城根小学等众多市级名校。2021年至今,大兴区新增小学学位2400个,初中新增学位2880个,高中新增学位3240个。

 

一批新学校规划建设中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区正在加快推进北京第四实验学校、大兴区魏善庄镇北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房山区河北镇河北中心校并校改造、枣园小学扩建工程等一批重点学校建设,推动丰台第一小学丽泽分校、北京市十二中河西分校等学校开工建设。

 

其中,房山区河北镇河北中心校并校改造项目,于3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正处于施工建设阶段。学校位于房山区河北镇河南村京昆路南侧,占地面积约4.07公顷,规划办学规模36班小学,预计2025年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将提供学位1440个。

 

良乡大学城拓展东区10号地高中部项目,位于房山区良乡大学城拓展东区FS00-0126街区,该学校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新建总建筑面积6.39万平方米,建成后拟由清华附属中学承办,可提供学位2160个。

 

北京十二中河西分校正在办理前期手续,位于丰台区北宫镇张郭庄村北部,总用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拟新建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一所36班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学位1440个。

 

北京市丰台区科技中学,计划年底前具备使用条件。在新村街道首经贸大学东侧,建成后将成为24班完全中学,新增学位960个。该校将开设科研预备、科学职业体验、信息学科学素养提升等课程,包括“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信息技术、智慧交通、现代农业”六大主题,构建“大中衔接”的科学课程体系,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破解科技新兴领域技术“卡脖子”的问题。

 

黄城根小学大兴校区正处于施工建设阶段,预计今年9月实现借址办学招生。学校规划为24班小学,新增小学学位960个,学校于2023年8月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底完工。

 

大兴区魏善庄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处于施工建设阶段。学校规划为36班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小学学位960个,中学学位480个,学校于2023年4月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年底完工。

 

枣园小学扩建正处于施工建设阶段,学校规划为扩建12班小学,新增小学学位480个,学校于2023年4月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底完工。

 

北京第四实验学校正处于施工建设阶段,学校规划为84班十二年制学校,新增小学学位1440个,中学学位720个,高中学位1350个,学校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区学校于2023年5月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工程完工;西区部分于2024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工程完工。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贾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耿子叶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子诚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再添16条新线,北京通学公交首次开进校园
北京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第一看点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名单公示 樊振东等入选
第一看点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城市副中心将添多所高校,项目建设迎重要进展
北京
雄安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动能澎湃
新京号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正式投用,已具备独立运行办学条件
教育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