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走进北师大,周国平带师生“读懂哲学”
新京报 记者 刘洋 浦峰 编辑 缪晨霞
2024-05-22 23:25
哲学要学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哲学?周国平从自己的经验和学术经历出发,介绍了自己撰写《西方哲学史讲义》的心路历程,并为学生们打开了学习哲学之门。

5月22日下午,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报告厅里,人头攒动。当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新京报社承办的“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跟着文化名家读哲学”活动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学者、作家周国平带来精彩的读书讲座,来自首都多所高校的200余名师生代表现场聆听并和周国平交流互动。此次活动也同步线上直播,北京近60所高校师生在线观看,线上观看量超过10万人次。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学者、作家周国平带来精彩的读书讲座。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哲学大家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对哲学的理解


5月22日下午,北师大图书馆内可以容纳近300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不少师生甚至站在门口,只为一睹这位哲学大家的风采。


周国平17岁时就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后来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博士毕业,并留任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致力于从事哲学的写作和翻译工作,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守望的距离》《善良丰富高贵》等。现场,周国平为师生们带来了“哲学与你有缘——从我的《西方哲学史讲义》说起”的演讲,带领大家发现哲学的魅力。“我有12年没有来到北师大做讲座了,当时接到这个任务,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周国平说道。


周国平介绍,自己近年来社会活动比较少,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写作上,历经4、5年的时间,终于在去年11月推出《西方哲学史讲义》,三卷共80万字,从哲学爱好者角度和学术角度出发,谈了自己所理解的哲学。和很多西方哲学史不同,他的这套著作以哲学家为单位,描绘了许多有趣的、古怪的哲学家的个性特点,让人们看到哲学家的特别之处。


undefined

周国平现场演讲座无虚席。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这么多年过去,哲学一直是我的第一爱好。我相信如果当年没有进哲学的门,哲学还会是我的爱好,我也不会放弃哲学。”周国平感叹道。


周国平从自身经历出发,和同学们分享了他对哲学的理解,“即便哲学先贤是两百年前甚至两千多年前的人,我丝毫不感觉他们是古人,甚至感觉他们活在现代。”周国平认为,只要阅读名家的经典作品,产生共鸣,就会感觉到先贤是和我们在一起的,“这么多优秀的灵魂让我觉得生而为人是光荣的,来人间走一趟是非常值得的。”


什么是哲学?周国平现场带给学生们三句话:一,哲学不是学,“哲学”在希腊语中的本义是“爱智慧”;二,哲学开始于“惊疑”,一个人惊疑便说明其有哲学家的气质,惊疑是自以为知却突然发现自己其实不知所产生的心情,其中包括惊奇和疑惑双重心情,这两种心情都会推动人去求知。


第三句话是“哲学有无用之大用”,他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哲学没有实用价值,这恰是它的价值所在。“哲学是纯粹的学科,是以求知本身为目的,不带有任何功利性,知识本身的价值就是‘大用’。”周国平详细解释道。


undefined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许多人站着听周国平的讲座。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紧接着,周国平为学生们介绍了哲学到底学什么。他希望学生们可以跳出局部看全局,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爱因斯坦说,独立思考是人内在的自由,外部世界往往不自由,比如环境的限制、生存的压力以及舆论的偏见,但不要小看内在自由的意义。”周国平表示,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人类知识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人类社会的自由都是从内在自由开始的。


周国平现场推荐书籍,建议大学生多读经典著作


活动当日,“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第二期荐读书单也正式公布,周国平为大学生们推荐了《论语》《庄子》《理想国》《蒙田随笔全集》《谈谈方法》等中西方哲学书籍。值得一提的是,这五本书的推荐语均为周国平亲自撰写,这些书从不同角度帮助大学生们通过阅读追求精神的自由,找到人生的方向。


undefined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达品为周国平颁发证书。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哲学要学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哲学?周国平从自己的经验和学术经历出发,介绍了自己撰写《西方哲学史讲义》的心路历程,并为学生们打开了学习哲学之门。


对于同学们提出的应该阅读什么书籍的问题,周国平建议学生们还是要阅读经典著作,尽量不读被加工过的二手内容,如果在阅读经典时遇到困难,可以借助科普类书籍解惑,“当然你们也可以读我翻译的尼采。”周国平风趣地说道,现场的气氛轻松愉快。


据介绍,5月至10月,“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还将陆续走进5所北京高校,分别以自我成长、科普新知、社会建构等为主题,邀请文化名家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共读书,活动旨在为高校大学生带去信息知识,提供思考方法,提升发现自我、感知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同学们在和周国平互动中踊跃提问。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首都高校大学生录制短视频推荐自己喜爱的书


“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民阅读和建设书香社会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书香京城和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相关活动已纳入“‘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书香行”机制项目,并同步纳入《2024年度书香京城建设暨第十四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总体方案》。全年共计划举办7场读书活动,此次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读书活动是该系列活动的第二场。


此前,“我爱上了一本书”首都大学生读书短视频征集活动已于4月22日正式启动,近期主办方陆续收到了来自首都各大高校学生们投稿的视频作品,大学生们的精彩分享展现了青年学子的才华和热情。


北京舞蹈学院2022级艺术管理专业学生王巍霖推荐了《红星照耀中国》、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大二学生张一骢分享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些精选出的学生视频作品也在当日的活动现场播出,学生们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所荐书籍的喜爱。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明致辞。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近代史书籍中,它无疑是一部独树一帜的佳作……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要赓续延安精神,坚守文艺初心,勇于担当作为,以笔为枪,以舞为媒,热情讴歌新时代艺术的春天。” 王巍霖在荐书视频中说道。


“我爱上了一本书”首都高校大学生读书短视频征集活动将持续至6月30日,其间,学生们可以将自己读过或近期在读的一本书,通过录制短视频的形式,分享给大家并倡议青年学子多阅读书。投稿邮箱为waslybs423@163.com,也欢迎学生用个人微博账号带话题#我爱上了一本书#发布相关作品。优秀的视频作品将在新京报客户端读书专题页面展示发布,参与者将有机会获得好书奖励。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许丽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刘洋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浦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

相关推荐
重读经典、对话名家,多样主题活动邀首都大学生共赴“阅读之约”
教育
以高质量的大学教材出版工作夯实教育强国战略根基
新京号
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收官,李洱走进清华讲述媒介时代的读与写
教育
今日头条对话大兴一中校长王殿军
新京号
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走进北外,赵序茅教授带师生走近动物
教育
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走进信息科大,朱祖希讲述北京中轴线之美
教育
北大,把青春风采写在新中国的史册上!
新京号
书香伴暑假,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发布暑期荐读书单
教育
让更多的“国”字号,走进雄安
新京号
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启动,赵冬梅等引导青年学子爱上一本书
教育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