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读报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新质生产力”,专家解读北京优势
新京报 记者 耿子叶 李木易 王子诚 编辑 陈静
2024-01-21 18:17
北京已经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2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智能装备、人工智能、节能环保、集成电路5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等,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了可靠的产业基础。

1月21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计划报告也对北京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更详细的描述。新质生产力一经出现,就引发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讨论,作为近期的热点,该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北京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哪些优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释放了哪些新信号?新京报记者对此采访了相关专家进行解读。

 

新质生产力面向未来

 

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的,他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区别于原来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本等驱动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更多是新技术带来的生产力,包括颠覆性技术、数据技术为主导的生产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传统生产力不同,新质生产力是面向未来的,对社会经济有巨大拉动作用。

 

2023年8月24日上午,北京怀柔科学城东区,媒体记者在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的超算机房拍照。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新生产要素的投入,包括成熟的生产要素,也包括尚处于研发阶段的生产要素,总的来说,新质生产力将对原有的经济社会带来颠覆性变化。这一次计划报告中也首次明确提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杨开忠认为,生产力发展包括量的提高和质的飞跃两方面。新质生产力,一般是相对以往生产力而言的新性质生产力或新质态生产力,具有相对性,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的新质生产力。目前所讲的新质生产力,特指现代新质生产力,与传统质态生产力相比较,新质生产力的新性质,关键在于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基础设施。

 

杨开忠表示,以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为标志,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从传统质态生产力走向新质态生产力的深刻变革,未来30年左右是完全进入新质态生产力社会的冲刺期,近十年尤为关键。在这一变革中,我国总体上已处在世界领先行列,但横向比较尚存在不少相对短板,要达到成熟的新质态生产力还任重道远。

 

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京有优势

 

北京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如何?计划报告提到“积极培育产业新优势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超大城市,北京在后续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有哪些突出优势?叶堂林认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拥有我国一半以上的院士、一半以上的最好学科、一半以上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还有众多独角兽企业,在多种有利条件下,北京应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目前,北京正在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包括6G、脑科学、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这些都是新质生产力。计划报告中详细布局,今年北京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一批跨区域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做优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出台第三轮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大力支持量子、类人机器人、商业航天、6G等未来产业发展。

 

2023年8月16日,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经开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多款仿生人形机器人(左)现场亮相。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叶堂林认为,从整个中国来看,人口规模大,应用场景多,有足够的条件投入研发,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京作为超大城市,人口具有2000多万,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规模。放眼京津冀三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不尽相同,颠覆性技术是北京的优势,天津和河北在应用场景和制造生产上具有优势。

 

目前,北京已经出台了一批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2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智能装备、人工智能、节能环保、集成电路5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空天技术等未来产业初具规模,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了可靠的产业基础。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认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拥有雄厚的科技人才资源,中关村作为先行先试改革示范区,近年来,“改革红利”使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研发动力大幅提升,据统计,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突破26万件,占全市企业的68.7%,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路径上,有望探索“高精尖”的中关村范式。

 

布局未来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新质产业体系,还要着力于“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杨开忠还提到,建立全球竞争优势是形成新质产业体系的焦点,大力培育发展新质企业、新质产业链的全球竞争力。

 

关注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叶堂林认为,鼓励人才创新,尤其是年轻人勇于从事科研创新,让聪明人从事科技,而不是从事金融,科技创造生产力、创造财富,而不是参与分配财富,鼓励年轻人勇于创新、敢于创新,这是非常重要的。

 

2024年1月16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达中路,无人巡逻车上路进行道路测试。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叶堂林表示,年轻人不敢创新、不敢投资,并不利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科技的,要让懂研发、有技术的人出来创业,而不是往体制内跑,还要让年轻人容易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本质,其提出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战略性决定意义。杨开忠则表示,未来还要处理好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的关系,着力突破传统质态生产力条件下形成的利益格局、规则和流程、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瓶颈与难题,形成更有利于充分解放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很有意义的。叶堂林表示,把技术含量高的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原来依靠大规模生产、大规模制造,未来的科技公司主要靠的不是规模,也不是廉价劳动力,而是通过科技创新。未来,让具有颠覆性技术和突破性技术的科学家脱颖而出,这非常重要。

 

马一德表示,北京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研发效率和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这需要以政策创新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京津冀协同孵化、接力孵化新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树立营商环境的“首善标准”。

 

目前,北京的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0%,叶堂林预测,现阶段,由于新质生产力尚且没有明确范围,因此新质生产力占比这一数据还无法统计,不过可以预期的是,未来新质生产力将在GDP中占较大比重。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编辑 成绩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耿子叶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李木易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子诚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专题丨高质量发展中国行·北京篇

专题丨聚焦2024北京两会

相关推荐
体验原汁原味非洲风情,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下个月亮相长沙
时事
香港生产力局成立“出海服务中心” 联合三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财经
聚焦二维码应用,丰台区举办培训会为企业现场支招
北京
新词频现,政府工作报告透露这些信号
时事
聚焦北京新质生产力 “京彩不设限·经济热力站”活动成功举办
财经
第五届中国(北京)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本周三在怀柔召开
新京号
HICOOL 2025全球创业大赛北京经开区赛区启幕
北京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商讯
“乘‘新’而上——北大科学yeah!”科学演讲活动举行
新京号
北京友谊医院肥胖症诊疗与体重管理中心成立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