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东城文化月收官,共举办“我与地坛”北京书市等69场活动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浦峰 编辑 陈静
2023-10-12 15:16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近日,历时一个月的2023东城文化月落下帷幕。在金秋九月,“代代相传、新新不已、美美与共”三个系列69场活动上演,与北京文化论坛“传承·创新·互鉴”永久主题密切呼应,全方位凸显“‘崇文争先’在东城”的文化魅力。


9月8日,作为此次东城文化月的重磅活动,“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在地坛公园开幕,不少市民在雨中逛书市。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2023东城文化月着眼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围绕如何让古籍里的文化活跃起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增信”,让文物中的故事生动起来。从聚焦老城保护复兴到推进文物资源活化利用,从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到拓展文化新场景,越来越多的市民体验到了东城文化的质感和温度。第九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以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为主场,面向全球举办国学大典、国学创新、国学联动、国学讲堂等活动;在书店举办国学读书会、在剧院欣赏国学主题戏剧、在博物馆感受国画、在非遗工坊学习古法拓印,成为市民体验国学文化、展现国学之美的精彩场景。


前门会馆群落和各类博物馆更是成为人气打卡点,会馆文化让人们感受到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探访系列活动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北京珐琅厂、史家胡同博物馆、东四胡同博物馆等文博场馆推出后,吸引了不少市民报名参与。与博物馆的深度体验互动,进一步拉近博物馆文化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中秋前夕,北京古观象台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慢直播活动,邀请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故宫学院院长、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单霁翔,北京天文台副院长齐锐进行了一场融合传统文化、影像记录和天文科普为一体的星空对谈。用镜头展现宇宙自然之美与厚重的历史气息,让传统文化借助现代科技走入百姓生活,带来中国式浪漫体验。古建音乐季系列活动在宏恩观奏响序章,将音乐和古建筑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通过艺术和音乐的介入,打造文物活化利用品牌。


中秋前夕,北京古观象台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慢直播活动,李舸、单霁翔、齐锐正在进行一场星空对谈。东城区供图


文化月期间,东城区推出一系列“文化+”融合发展的论坛、展会等活动,让创新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文化惠民东城行”活动通过戏剧惠民、书香惠民、电影惠民等一系列“打包”活动,把优质文化资源延伸到市民身边;联动驻区文化企业——北京新影联影业,在东环影城、金宝影城特别排映惠民电影60场次;在北京儿童艺术剧院、颜料会馆、吉祥戏院、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等演出机构推出了赏戏剧惠民专场活动30余场次。


作为此次东城文化月的重磅活动,“我与地坛”北京书市阔别十年后,于9月8日在地坛公园开幕。书市推出了名家荐书、现场签售、书香市集、文化沙龙、探店打卡等主题活动。作为地坛书市回归的首秀,书市营业期间共有8大专区、350个展棚、208家参展商进行集中展示展销,推出近百场阅读互动活动、阅读推广活动、签售活动、线上直播活动,累计吸引进园读者48.74万人次。


此外,2023东城文化月还同步推出了“书香东游记、古建探访录、文潮嘉年华、遇见文博美”四条打卡线路,通过线下集章的方式汇聚东城区丰富的文化资源,让市民和游客在深度式体验、沉浸式感受中加深东城印象。2000份集章册一上线就被预订一空,200余名用户在小红书、大众点评等网站留下活动笔记,分享City Walk沿途的乐趣。


编辑 陈静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浦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落幕,北京展区达成各类输出意向350余种
北京
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有哪些精彩瞬间值得回顾?
文化
【我们的援藏答卷】牧歌氧舱筑双梦——当雄团队援藏工作纪实
新京号
举办图书市集、对话文化名家,北京中小学校多种方式打开读书日
教育
同沐书香,共享文明!顺义多彩活动迎世界读书日
新京号
为期一个月,东城“世界读书日”活动将举办名家讲座、书市市集等
北京
“五一”餐饮关键词:“夜经济”“露台经济”接踵登场、持续升温
消费
“五一”假期北京市重点监测商企入账53.4亿元
北京
今年“鸟巢”预计举办大型演出50余场,张杰、孙燕姿等轮番登台
北京
大数据揭秘首都大学生最爱读的书,多所高校发布图书馆年度报告
教育
热门评论
135****4411
7天前
666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