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在越南特产店里选购商品。新京报记者 吴采倩 摄
2022年12月26日,卫健委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明确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出入境“解限”,中国的国门重新开启,边境口岸恢复通行。
时间刚刚过去一月有余,边境的口岸烟火气已然恢复如昨。中越边境的东兴小城,越南特产堆满了街道两侧,整街飘荡着咖啡的醇香;中俄边境的绥芬河口岸人流如织,人们正在奔向渴盼已久的生意;中缅边境的瑞丽,口岸道路上,又重新响起了久违的音乐声。
这一切都是人们期待已久的景象。短短数周的变化,让人们看到,寂静一旦被打破,人们心底的热就会迅速感染整座城市、让沉寂已久的通商口岸最快速地疏通畅活起来。
三年前,汹涌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人流如织的通商口岸按下了暂停键,口岸区域内的生产生活逐渐停滞,许多依赖“口岸”维系生活的人,命运轨迹也发生了改变。
许许多多位于边境的酒店、旅馆因旅客骤降,无法支撑成本,不得不关掉,工作人员开始返乡寻找机会;东兴边关的旅行社,负责人关掉了全部店面,导游们全部另谋出路;瑞丽城区内曾经拥有200多家商铺的商城,三年间落满了积灰,老板们四散离开。当然,也有人选择“硬扛”,中俄口岸的门市冷落了,就转型做国内生意,外贸生意、境外旅游冷淡了就转移业务重心做跨境货运代理。
变的是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谋生路径的变迁,不变的是人们始终对未来怀有希望,对疫情结束、边境口岸恢复生机充满期待。疫情没有磨灭人们对生活向好的热望,疫情却磨砺了所有人的韧性与意志。
国门打开、口岸畅通的那一刻,冷与热、静与闹之间完成了最快速的切换。绥芬河市公路口岸于1月8日0时恢复旅检通关,内地与俄方人员正常往来,“曾经到绥芬河的火车一半都坐不满,口岸开放后现在人都是整车整车地下。”1月25日,缅甸木姐口岸恢复客运通行,时隔1030天再次热闹起来。久违的生机和活力,随着疫情阴霾的散去,也再次归来。
春雨蒙蒙,春天正在复苏,边境口岸的开放,让盎然的春意更隆更盛。家在边境的游子回乡了,要在家寻一份稳定平静的生活;绥芬河的渔具店内,爱海钓的俄罗斯人络绎不绝;满洲里的跨境“背包客”们,踏上疾驰的火车,深入他国腹地,忙着去谈阔别已久的跨国生意。还有更多的人,因为国门重开而能重新拥抱更广阔的世界,探索更多彩的人生,获得更多工作和生活的可能。
边境的活跃,激活了沉睡已久的城市,不夜口岸的霓虹灯开始终夜闪烁,主播们又纷纷回到了瑞丽,重启了这座城市特色线上翡翠交易。车水马龙的街道、喧嚣热闹的商铺,一座座城市的勃勃生机正在感染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
国门打开是我们期盼已久的时刻。此时此刻,中国的边境口岸正敞开怀抱,将温暖传递给每一个出入境者,展示着一个大国的开放与包容、友好与热情。期待繁华归来,期待烟火如常,让更多边境之城恢复如昨,绽放更多精彩,让更多人满怀信心,追求属于每个人的幸福未来。
子文(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