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谭》之《林林》导演杨木:用三维和水墨营造“画意”
2023-01-09 19:32
订阅
2020年,《中国奇谭》总导演陈廖宇找到杨木,邀请他加入这个项目,他想让杨木创作一个具有意境的CG故事短片。这一邀约让杨木兴奋了,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巨大的压力。
系列访谈主旨:
2023年1月1日,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B站合作出品的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上线了,8集的体量汇集了中国11位导演,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用不同画风的动画诠释中国美学。目前该作品已上线三集,豆瓣开分9.6。
如此高的分数下,一方面是中国的动画观众对国产动画的殷切期盼,更重要的是,这个分数彰显了这部动画短片集作品的质量之高,前两集就让大家惊呼其制作精良、想象飞扬。新京报特别专访了这些优秀作品的创作者,听他们分享背后的创作心得。
《林林》预告海报。
上周末,《中国奇谭》中的第三集《林林》如期上线。这部灵感来源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深处原始森林的三维动画,将当代思想内核和民族文化元素熔铸一炉,展现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下文简称上美影)的创新品质。在该片导演杨木看来,《林林》除了在对内心故事的阐述表达上,更重要的是尝试了在三维语境下表现中国水墨绘画的风格,这件事情充满了挑战和未知。他笑着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在其中实践了很多新颖的追求和表达,至于辛苦与否,他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只要在创作动画,我就是快乐的”。
画风:三维语境下表现水墨画风格
2020年,《中国奇谭》总导演陈廖宇找到杨木,邀请他加入这个项目,同时给他提了两个要求,第一是提供一个故事,要符合《中国奇谭》的意境主题;第二,目前八个短片有二维的、有三维的,有定格的,有剪纸的,唯独缺少一个全CG的片子,他想让杨木创作一个具有意境的CG故事短片。这一邀约让杨木兴奋了,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巨大的压力。“国产动画上三维动画相对少一点,上美影要做三维动画,如何做得跟别人不一样,这是必须的要求,也是我们有责任去做的。虽然说是三维动画短片,但要和我们常见的有所区别,于是我将目光放在我曾经原创的这个故事上,讲述狼女孩和人的故事。
三维和水墨的结合营造了一种画意。
《林林》的二维形象很快就做完了,但要将其真正转化为三维实体确实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三维和水墨是具有天然区别的,三维的优点在于它可以还原非常多的细节,但水墨几乎属于二维,它的优点在于手绘的质感以及带来的不确定性的美感,但它细节的还原度要弱很多。要在三维语境下表现水墨画风格,本身有些矛盾,但我们最终还是将两者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将中国绘画和审美的意蕴融入到三维的效果中,所以在色彩饱和度、质感的控制、灯光以及画面空间营造上都突出了一种画意,而非一味地逼真。”
内容:狼和人之间更像是彼此的镜子
除了画面值得探究,《林林》的故事更是聚焦了“自我认同”的深刻议题,该片讲述了狼女林林自我觉醒的历程。生活在林海雪原中的林林,因为孤独而涉足人类世界,为了被人类孩子认同,林林不断背离自己作为狼的身份,最终却因此害死了母亲,在苦难中迎来成人礼。林林在狼和人的身份之间不停幻化,她学着去融入人的生活,但也改变不了狼的本性,最终造成了悲剧,但也认清了自我。
动画结尾,狼和人两两相望,互为镜子。
杨木说,自己更想在短片中突出内心声音的重要,将真诚呈现给观众,“林林是狼,但狼和人之间更像是彼此的镜子,互为表里。我们在狼的身上能发现人性,在人的身上也能发现狼性,整个大环境是一样的。中国人讲求二元世界,阴阳融合,既相互对立,也相互融合,这和我们对自然的理解是相通的,很多时候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塑造林林这个角色,就是想把我们内心最关注的事情讲给观众听。”
主创对谈
新京报:最后一幕让人非常有感触,林林和小虎隔着河岸对视,这个镜头想表达什么?
杨木:想表达的是,当林林选择真正的自我时,她的样子就是狼。小虎也选择了自己内心想要的状态,因为他父亲是一个猎人,但他没有继承父亲的衣钵,选择当个农民,也就是说,双方都选择最真实的自我,那一刻才是最和谐的一种关系。在小虎的印象里,他没有见过林林作为狼的样子,并未见过对方厮杀、凶残的状态,在他的眼里,林林就是一个很让他怀念的好朋友。即使发生了一切悲剧后,即使他的记忆模糊,他也不想去听主观的,不去相信别人口中说的东西,他内心深处依旧向往平静,选择平静,也就是说,人在任何纷扰前需要坚定自我,追寻内心的声音。
新京报:短片涉及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狼女孩能否融入人类等议题,你是怎么看待狼群和人类的关系本质?
杨木:《林林》中,我用狼和人的关系做了一个影射,更重要的是想讲述自我认知和寻找自己真实状态的故事。从自身的感受来讲,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经常会有一些想法,身边有人社交能力很好,有人可能挣了很多钱,你会羡慕,也会想过那样的生活,或是想要融入那样的群体。所以你会刻意地融入一个圈子甚至做自己不想做的事,那一刻你可能只是看到了表面的东西。经过很长时间之后还是发现,那根本不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不属于自己,自己就不是那样的人。这次我就将这样的隐喻和动机放在狼和人的身上。
林林和妈妈。
新京报:林林及猎人的造型、冰天雪地的环境,参考了哪些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呢?
杨木:环境的大概设计参照大兴安岭一代的环境,人物服饰及造型则参考了一些鄂伦春族人的特征,也有其他少数民族的。但其实这次我们没有特别强调符号化的中国元素,因为想营造一种意境,试验一下我们不用符号化的形式能不能塑造出所谓的东方感。当然,片中也有一些细节,比如林林吃肉的时候尽量接近狼吃肉时的原始习性,再比如小虎爸爸头上披的其实是狼皮,但我们没有让他特别写实,但仔细看又有这层寓意。
新京报:为什么小女孩的名字叫“林林”呢?
杨木:一是因为我名字里有两个木(笑),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她住在山林里,当时想了很多名字,很难有满意的。后来就想不如自然一点,和树林作一个呼应,于是就叫林林。
动画人物服饰和造型参考了鄂伦春族人的特征。
新京报:短片的难度并不低于长片,这次制作遇到什么挑战?
杨木:从制作层面来说有很多困难,具体就是时间、预算等都很紧张,这也让制作有了限制。当我们开始做的时候就发现比预期的要难得多,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有毛发,每个镜头都有布料等,都需要有真实的特效。我们选择的确实是工作量很大的方式,在很多画面处理上团队里很多人都没有进行过这样的尝试,我必须得果断地判断我要的是什么效果。但整体来说,我认为没什么值得夸奖的,这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
新京报:结局应该还是开放式的,面对网络上这么多自发的番外,你会继续把这个故事做下去吗?
杨木:看厂里安排吧(笑)。其实只要我能一直待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就会很开心。确实,构思这个故事的时候,当时的世界观和故事线索比现在的更复杂一些,比如小虎和林林有更细腻的互动,以及狼和人类之间的前史、猎人家庭关系等。如果还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继续,毕竟现在这部短片还有一些让人遗憾的地方。
我看到很多评论和解读,谢谢大家对我们的关注,有些甚至是我都没有想到的(笑)。我不会错过每个评论,如果是表扬的话,我是无比感谢;如果有批评,我也会接受,会认真地看大家每一条评论,也借此认真思考、认识到观众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新京报:《中国奇谭》整体风格偏成人向,现在甚至有了认为这部作品“封神”的说法,如何看待这次合作?这次尝试会给你带来信心吗?
杨木:在上美影的号召下我们一起做了这件事。我有一个很大的感触,作为中国动画经典悠久的厂牌,制作《中国奇谭》是非常有担当、有责任的举动,这不是为了纯粹的商业目的,而是给创作者足够大的空间进行探索。历史上很多优秀的电影都是从短片探索开始的,国产动画也确实遇到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空档期,这时候可能有引进的欧美动画、日漫,大家会形成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好的。但中国的动画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尽管创作者在探索时候会遇到困难,包括观众有自己的审美习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国产动画自己的风格体系至关重要,也充满困难,但我们有了短片这样的形式和机会去探索,未来一定能把中国的动画做得更好。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编辑 吴龙珍
校对 刘越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慧晓婉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