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谭》之《鹅鹅鹅》导演胡睿:故事没你想象的复杂
2023-01-06 14:18
订阅
该片导演胡睿这几天也在网上“冲浪”,他看了很多up主的解读大呼惊讶,感叹着“版本很多,每个都有意思。有些我还去留言互动,但其实,作为一个动画人,包括《鹅鹅鹅》这个作品,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
系列访谈主旨:
2023年1月1日,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B站合作出品的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上线了,8集的体量汇集了中国11位导演,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用不同画风的动画诠释中国美学。目前该作品已上线两集,豆瓣开分9.6。
如此高的分数下,一方面是中国的动画观众对国产动画的殷切期盼,更重要的是,这个分数彰显了这部动画短片集作品的质量之高,前两集就让大家惊呼其制作精良、想象飞扬。新京报特别专访了这些优秀作品的创作者,听他们分享背后的创作心得。
《鹅鹅鹅》预告海报。
《中国奇谭》中的第二集《鹅鹅鹅》,播放以来引发观众的广泛讨论和解读。该片导演胡睿这几天也在网上“冲浪”,他看了很多up主的解读大呼惊讶,感叹着“版本很多,每个都有意思。有些我还去留言互动,但其实,作为一个动画人,包括《鹅鹅鹅》这个作品,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我并未设计层层主题,运用那么多技巧、结构,不是说要传达什么主题思想,最大的初衷是想把中国志怪小说中的一些发现分享呈现给大家,因为志怪小说里有很多特别有现代意识的故事,这些讲述有趣且美好还发人深省。”
胡睿深耕动画创作多年,是中国志怪小说的忠实读者,也是《天书奇谭》的铁粉,这位自称爱“宅”在家画画的创作者运用奇思妙想构建了蕴意深刻的《鹅鹅鹅》,却谦逊地告诉新京报记者只是在“转发”呈现古代文化的精髓,火爆只是观众给予的包容。
群峦叠嶂,云雾缭绕。送鹅货郎在深山中偶遇一伤了腿的书生,执意让货郎送他一程,不由分说便跳进鹅笼。谁承想,出了笼子之后,书生露出了真面目,货郎毛骨悚然……——《鹅鹅鹅》剧情梗概
《鹅鹅鹅》这个项目不到20分钟,但胡睿从接触到现在已经花了差不多两年时间,他对这个项目投入了巨大热情,也为做好这个短片投入了巨大的精力。《鹅鹅鹅》改编自南朝时期的志怪小品《阳羡书生》(也称:鹅笼书生),影片围绕“欲望”与“人性”,讲述了货郎在阴森诡异的鹅山偶遇瘸腿的狐狸公子,欲望破而复立,发现一切看似荒诞,但都不过是个“鹅笼”。胡睿是中国志怪小说的忠实读者,在最初构想短片主题时,他想改成一个有更多外在动作三幕式结构的故事:“我们想让货郎被妖怪控制,然后想尽各种办法逃走,是个‘越狱’式的故事,写出来以后,就果断放弃了,因为这样完全破坏了中国志怪故事的含蓄和意蕴,所有内容都情节化、都动作化。”
《鹅鹅鹅》改编自志怪小品。
“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难处,这个项目过程中其实有两到三次,我觉得快要做不下去了。我们有的原著大概就五百多字,古人的故事微言大义,没有人物小传,需要增加的信息很多,要合理、恰当,构思时有时几天都写不出一个字,非常痛苦。另外就是制作上的压力比较大,《鹅鹅鹅》一共208个镜头,每个镜头、每一帧至少要画三到四个小时,有些甚至要七八个小时,还有的时候十几个小时画一帧,双重压力下好几次我觉得天都暗了下来,一筹莫展,差点眼泪都掉下来了。”胡睿回忆起创作时期的艰辛,好几次都产生自我怀疑,总觉得自己会把这件事情“干砸”。“制作时,我们的出片率并不高,很多镜头都需要徒手画很多遍,感觉不对就重来,因此废片极多,再加上现在的工业系统没法直接上色,每一帧都必须是动画师一笔笔画。交片后,我一只手是腱鞘积液,一只手是食指无力,其他小伙伴也画出了颈椎病啥的,这次我们几乎用了一种最苦、最原始、最作坊的操作方式,尽管成片时间短,但大家真的消耗了很大的体力和精力。”
好在,几次艰难时刻在陈廖宇总导演和“奇谭”团队技术、制片伙伴的帮助下,胡睿重新用较快的节奏坚持呈现这个项目,“每次我快‘不行’的时候,他们就帮我走出来,我真的非常感谢团队,最需要的时候‘救我一命’、‘拉我一把’,要不肯定没有今天的《鹅鹅鹅》。”
货郎和书生。
在胡睿看来,上美影是最能发起《中国奇谭》这个项目的,这个经典悠久的动画厂牌有足够的勇气承担起探索的风险,也愿意让中国动画往更高、更深的领域前行:“我们这一代创作者,如果想要创作中国题材的好故事,去哪里找营养呢?还得从美影厂那些经典作品中寻找。为什么美影厂一号召《中国奇谭》就一呼百应,因为上美影到达过中国动画的最高境界。大家都相信上美影,都爱上美影,比如现在《中国奇谭》出世,我都没想到它能获得豆瓣9.6的高分,观众都非常包容,我觉得这完全不是我们个人的成就,大家是冲着美影厂来的。在这面旗帜下,一个新的、有个性的东西会比较容易被善待。”
——主创问答——
新京报:《鹅鹅鹅》开头的几幕让人有恐怖紧张之感,有了《鹅笼书生》这个原著基础,在画风上如何设计?
胡睿:追溯到2009年,当时我在德国动画公司工作,也尝试了动画短片。彼时对黑白胶片的动画质感非常着迷,这种执迷我保持到了今天。胶片拍摄都是物理介质,它会有很多颗粒在抖动,这种魅力让人着迷。就像小时候我们会经常照着连环画画,在很早时期我就接触了中国绘画中固有的人物形象、花鸟山水。《鹅鹅鹅》的画风其实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先有最初对中国绘画的学习,从自发到专业,后来又学习素描,吸收西方的画法,学电影,再把电影手法和表现形式加在一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将电影、舞台、美术相结合。
《天书奇谭》中的阿拐(左)和《鹅鹅鹅》中的书生(右)。
新京报:《鹅鹅鹅》的人物设计、画风似乎得到了《天书奇谭》的真传,这是一种致敬吗?
胡睿:我是《天书奇谭》的“铁粉”,对我来讲,那是一部一直陪伴我成长的作品,更是一位朋友。最早看《天书奇谭》还是小学时,我对里面的艺术造诣想象充满了憧憬,也感受到很多恐怖的“童年阴影”,但你就是越来越想往下看,所以这次我也加了一些恐怖、惊魂的元素。另外,《天书奇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阿拐,整理故事时我发现,原著对狐狸公子的描写是他的腿受伤了,刚好阿拐的腿也受伤,所以《鹅鹅鹅》中我还特地让狐狸公子单腿跳了两下,致敬阿拐,对以往经典的致敬是由衷而发的。
新京报:货郎的画风并不复杂,但很能生动地体现他的神情,这个角色形象大概画了多久,有进行改动吗?
胡睿:改了很多回,观众如果细心会发现一两处有细微的差别,因为在不断优化、不断调整。整体来说,画风上我们的要求是力求宁简勿繁。在我看来,好的表达其实不会说太多,所以视觉形象上我们也本着这个原则。就如同片中的字幕,我们是宁愿少一个字,不多一个字,这样才能让观众少受一点累,更直观接受。
货郎的角色形象改了很多回。
新京报:对于《鹅鹅鹅》的很多解读各有道理,作为原作者你更赞成哪种观点?是恐怖地讽刺了当下人的爱情观,还是治愈地告诉大家人生会犹豫,都会面对失去?
胡睿:恐怖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志怪小说、神话故事《天书奇谭》里都有,但关于套娃、情感焦虑、背叛的话题,其实不是我创作的,原著本就讲述了人心的变幻莫测。我唯一做的调整就是改变了主人公的身份,让他和套娃里的人物发生交集。当货郎面对鹅少女心生表白之意的时候,我想大部分观众和我一样,很难那么洒脱地就接受未知的情感。普通人会患得患失、瞻前顾后,犹豫是正常的,要学会接受自己。你会失去,也恰恰是失去了才念念不忘,有时候失去也有好处。现代人就是一路走,一路失去,一路获得失去以外的东西,也因为这些人生体验多了一丝善意。
新京报:字幕用了“你”这个第二人称,用意何在?
胡睿:最开始我们想用女中音进行画外音旁白,但做分镜时发现如果用字幕很像游戏里设置任务,让大家很清晰地明白此情此景。后来参考了很多小说,比如老舍先生的作品,运用“你”能直接让观众设身处地感受,很多上美影厂的专家也认为这样比较有意思,不拘泥于四平八稳,多了新意。
新京报:结尾是开放性的结局,货郎还在山里继续找他的心上人,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如今反响这么好,还会继续他的故事吗?
胡睿:不会继续了,我觉得现在为止已是恰到好处了,如果再说,可能就有点多了,过犹不及。但不排除一种可能性,未来其他动画故事里或许会再碰到这个货郎,但目前来说,他的故事已经结束了。其实我一直有想法,从2010年开始,我一直在做志怪小说的案头工作,手上累积了不少故事资源,包括像《山海经》里也提炼出一些故事,改编、搭建故事框架,接下来我还会继续探索,想在各方面寻求突破。虽然现在没法透露,但创作的脚步是不会停的,还是一样的初心,去追求更新更好的东西。
货郎和鹅少女。
新京报:《中国奇谭》的坚持与新形式的表达得到观众褒奖,对动画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胡睿:首先必须得说,观众特别可爱,创作者真的用心做的东西会得到观众包容。很多观众观影经验丰富,他们能判断出你是否认真,也能认可你的努力。如今,《中国奇谭》获得的成绩将给在校学动画的学生、青年创作者提振,让他们更自信,更释放自我,也会让国漫创作的选择更多元。毕竟聚焦于不是特别宏大的小项目,也能让引发的关注、性价比更高一点,也让更多没有被发现的青年有一展身手的机会,形成百花齐放。我很有信心未来有更多优质作品爆发,重新树立中国动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你想,我们古代有那么多好故事,这些故事版权都是公开的,绘画、美术概念都值得人们继续挖掘,吸引更多创作者,拓宽创作空间,会让中国动画越来越璀璨。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编辑 吴龙珍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慧晓婉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