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大红楼·人物 | 刘仁静:北大走出的中共“一大”最年轻代表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磊
2021-07-01 15:11
刘仁静在北大曾与张国焘、邓中夏并称“北大三杰”,得陈独秀、李大钊器重。

新京报讯(记者 陈琳)五四运动中,游行队伍来到曹汝霖家门外。刘仁静从碎了玻璃的窗户跳入,打开大门,学生们涌入曹汝霖家。

 

1918年7月,16岁的刘仁静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想毕业后当个中学物理老师,因受新思潮影响,后转入哲学系、英文系就读,博览马列群书,在北大曾与张国焘、邓中夏并称“北大三杰”,得陈独秀、李大钊器重。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刘仁静曾是党的“一大”代表,在“一大”的13位代表中,19岁的刘仁静是最年轻的一位。

 

从新读物中汲取营养 为新思潮所吸引

 

刘仁静3岁开始读《四书》、《五经》,是私塾里最小的弟子,曾被父亲寄予科举高中、光大门楣的厚望。后来科举制度废除,私塾停办,父亲不再要求儿子学好八股文,转而希望他学洋文,“以便将来能到邮局、海关之类的地方去找个金饭碗。”

 

小时候的刘仁静喜读书,可以一坐半天,翻弄家里一本破旧的《皇朝经世主编》,读些洋务派的文章,或者读些《民报》、《新民丛报》上的时论。这些文章对他最大的影响是“至少其后我面对着对垒的新旧两军时,就很自然地觉得那些维新派、革命派的名字或言论要熟悉些、亲切些。”

 

在私立中华大学附中就读时,他接触到《新青年》、《甲寅》月刊、《学生杂志》等刊物。这时,他已经从小时候似懂非懂地读进步报刊的自发兴趣,发展到从新读物中汲取更多的营养。陈独秀的大声疾呼,让他明白了许多闻所未闻的道理。胡适的流畅白话文,也让他产生了莫名的喜悦,使他在感情上不由自主地为新思潮所吸引。

 

很快,他成为了《新青年》等刊物的热心读者。

 

进入北大后,刘仁静认识了李大钊。虽然他年龄小、身体弱,但学习成绩很优秀,尤其是他扎实的英文基础,深受李大钊的赏识。“在李大钊的影响下,两年预科毕业,刘仁静转入了哲学系学习,其间,他受到了李大钊的言传身教。”长期在北大红楼从事研究工作的党史专家刘静说。

 

在北大求学期间,刘仁静曾因家庭无力支付高额的学费陷入困境。为了能继续学业,胡适和李大钊都给他写过拖欠学费的担保单。

 

那时北大上课方式非常灵活。学生可以去听课,也可以自学。刘仁静经常去图书馆学习,结识了在图书馆工作的毛泽东,二人一见面,总有说不完的话。在图书馆,刘仁静阅读了一些英文版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如《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

 

“小小年纪肯奋斗”

 

“从小孤僻,口才不好”的他,主动报名参加北大讲演团,培养辩才。参与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后,更是孜孜不倦地研读起了英文版的马克思著作,甚至痴迷到张口就是“马克思说……”的地步。

 

一次,他不顾自己是低年级学生的身份,在研究会组织演讲活动有困难的情况下,大胆登台宣读马克思的学说和自己的学习体会。刘仁静的此次登台,举座皆惊,众人为他的理论功底所折服,纷纷称他为“小马克思”。

 

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五四运动,数千名北京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

 

刘仁静后来回忆道:“北京学生在5月3日晚上开会,情绪非常激昂,主张第二天就进行请愿,制止军阀政府签订巴黎和约。但当时并没有预料到这种行动将会引起全国规模的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当学生游行的队伍来到赵家楼胡同时,曹汝霖家大门紧锁,愤怒的学生打碎曹家的玻璃,瘦小的刘仁静爬到匡互生(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肩膀上,钻进曹宅,门打开后,学生冲了进去,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

 

“父亲后来讲,爬窗户时手被玻璃割了,伤得不重。”刘仁静的儿子刘威立回忆,父亲当时个子小,以至于前来抓捕的军警都没有注意到他,也没有抓他。

 

刘仁静在此后的历次行动中,都冲在前面。

 

1919年6月3日,刘仁静在街头演讲时被捕,判刑一个月。17岁的刘仁静面对铁窗生活,毫不畏惧。

 

一个月后,在拒绝北洋政府更换北大校长的斗争中,刘仁静更是不惧坐牢。当年,北洋政府欲解除蔡元培北大校长职务,委派胡仁源接任。为挺蔡拒胡,刘仁静再次参加运动。被政府收买的数十名北大学生将刘仁静告到警厅,刘仁静和其他参加运动的同学一起到警厅投案。入监后的刘仁静,在“腥秽四塞、湿热蒸腾”的狱中,虽“一日未得一食”,仍拒绝取保。

 

就是这种斗志,赢得李大钊的夸奖:“小小年纪肯奋斗。”

 

【简介】

刘仁静(1902年~1987年),湖北应城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20年,参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

 

【声音】

由于一时找不到其他斗争方式,(刘仁静)依旧选择坐牢抗议来表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热诚,以不妥协的姿态应对刑讯招致“受虐最甚”。

——刘仁静儿子刘威立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董玫 张磊 校对 贾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北大红楼特刊|人物·旧物·建筑

相关推荐
爱 恩典与救赎
文化
李克强:用改革最大红利让广大人民受益
时事
百年党史 光辉一页
时事
五四100年⑩ | 瞿秋白:从枯寂中醒来的新青年
文化
改革开放40年:我成了进入法国律师界的第一个中国人
观点
蒋方舟:30岁,我才刚上场
时事
许纪霖: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安身立命
文化
北大经济系77级:站在拐点上的一代
综合
北大迎第26任校长王恩哥
综合
学者赵园:没人喝彩,从不影响我的兴致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