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院士高考回忆录|刘人怀:高考前三天我才接到通知上考场
新京报 记者 汪畅 编辑 胡杰
2021-06-07 16:10
刘人怀没想过,自己会走向高考的考场,他一直期待着自己通过保送去前苏联留学的生活。直到高考前三天,校长的一则通知打破了他的期待。校长和他说,他得去高考。当时完全没有复习,也没有任何准备,他直接去了考场。

刘人怀没想过,自己会走向高考的考场,他一直期待着自己通过保送去前苏联留学的生活。直到高考前三天,校长的一则通知打破了他的期待。于是,在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他必须走上考场,凭着货真价实的分数,方能找到一所愿意接收自己的学校。 

那是1958年的夏天,刘人怀凭着日常知识积累,走上了考场。一个月后,便收到了兰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91日,他从成都挤上北上的火车,开启了专修数学的大学生活。 

入学一年后,兰州大学开设力学专业,两年后,刘人怀等9人从数学专业转至力学专业(固体力学班)在这里,他师从固体力学家叶开沅,开始研究钱学森与其恩师冯·卡门论文中未完成的部分,并作为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后,他继续沿着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往前走,最终完成了钱学森这篇划时代论文中未完成的部分,而研究方法被叶开沅命名为修正迭代法 1999,刘人怀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回望过去,他参加过的考试数不胜数。然而高考,始终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高考后,老师带着我攀登科学这座高山,朝着山顶,我们一路向前。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受访者供图。

谈高考:考前三天被通知上场,高考时还在为同学服务 

新京报:一开始没想过参加高考? 

刘人怀:我高中就读于四川温江中学,由于成绩优异,被分到了留苏预科班。那个班级一共只有50人,我在班上是第一名,又是班长,我很向往出国学习,成为一名留学生。当时如果看成绩,基本上没问题的,毕业后以直接去苏联留学。 

后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保送国外,内的学校保送也没成功。 

直到高考前三天,张校长和我说,我得去高考。当时完全没有复习,也没有任何准备,直接去了考场。 

新京报:高考的整个经过是什么样的? 

刘人怀:我们全班同学走二十公里到成都去高考,考场在现在的川大附近。我们住在成都工学院我是班长,我那几天还在用饭票给大家在食堂买饭,帮大家分住宿。考试考了三天,我完全没有做任何准备,书也没有带。当时也没想过考不考得上,就想着把握好眼前的事情,上考场再说。考试时大家都很认真,一人一桌。 

新京报:还记得当时的分数吗? 

刘人怀:记得一清二楚,当时不公布成绩,但是等我到了兰州大学之后,老师偷偷和我说,我的平均分是89.7分,是兰州大学当年的第一名,也是温江中学的第一名。这不在意料之外,我从小到大成绩都很好,都是第一名,我的父母给了我宽松包容的学习环境,从不操心我的学习。我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教师世家,受到了很多熏陶,从小就在书房里看书看报,我至今记得小时候从家人口中听到的土味英语,印象最深的是把“beautiful”念成“镔铁壶”。 

新京报:为什么填了数学专业? 

刘人怀:选一个跟科学打交道的专业,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我当时想,多少也和科学沾点边吧7月考试,8月我就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谈大学:遇到好老师,带着我攀登科学这座高山 

新京报:对大学的初印象是什么样? 

刘人怀:我们那个时候想得比较简单,就把握好眼前的事情。不过刚开始还是有点不适应,我从小在成都平原长大,学校实在有点偏僻,我本来91日要到校报到,没想到前几天大雨把铁路冲断了报到当天,我才坐上绿皮火车。两天两夜后,我才到兰州大学。那里是黄土高原,兰州又没有自来水,直接使用黄河水,我看同学倒在脸盆里的水都是黄色的,我说这怎么用?他们说放几个小时,沉淀一下就好了。后来还在那里遇到过狼,真是我在成都从来没经历过的事情。 

新京报:度过了怎样的大学时光? 

刘人怀:可以说,我遇到了好校长,好老师,真的很幸运。1959年,兰州大学开设力学专业。1960年,学校为了尽早培养出力学人才,便把我们数学专业9位同学转至力学专业。当时我们的校长江隆基是从北大调过来的7个老师跟他一起过来了。其中就有我的老师,著名固体力学家叶开沅,他的老师是钱伟长,钱伟长和钱学森是现代力学奠基人冯·卡门的两个中国学生 

叶开沅来了之后,开始给我们讲非线性力学,讲板壳力学。由于我一直勤奋努力,获得老师的喜爱。当时我要做毕业论文了,叶老师让我去继续研究“外压力作用下球壳的屈曲”,这是钱学森与冯·卡门联合署名的论文,在《航空科学杂志》发表具有划时代意义。当时我大学都没有毕业,叶老师能指点我去研究这样一个难题,是很有魄力的。 

1963年4月19日,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1963级同学毕业合影,前排中:叶开沅先生,后排左一:刘人怀。受访者供图。

而我也没有让老师失望,毕业后我还在继续研究,最终的确交上了一份答卷,这是很有成就感的。最后,我的研究方法还被叶老师命名为“修正迭代法”。大学毕业后我还是去留学了,从德国回来后,我被钱伟长先生挑选去担任副手,在他身边,我又获得很多言传身教。 

如果不是叶老师,我一个本科生,怎么可能想到去研究一个这么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如果不是好校长、好老师,我也不会一步步往前走,也不会有后来在板壳非线性力学上的成就。如果说科学研究是一座山,大多数人集中在山底,部分人走到了山腰,而那几个已经在山顶的老师,肯带着我往山顶走,我非常荣幸。 

谈影响: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新京报:高考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 

刘人怀:回头去看,高考决定了我人生的方向。我大学里遇到了良师,他们引领我走向真正的科研道路,最后我也成为了院士。在兰州大学就读本科的学生中,我第一个成为院士。 

这个考试,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作用,人生一步步往前走,每一步都可能影响全局。 

新京报:你觉得现在这个时代和你高考时的50年代,人们对待高考的态度有什么区别? 

刘人怀:在大家更重视高考了。家家有孩子,家家要面临高考。这也是因为义务教育普及了,每个家庭都开始望子成龙,为了让孩子读书,不惜成本地付出。我们那时候文盲还是很多的,能读完中学的也是少数人。 

1983年4月,刘人怀与钱伟长先生合影。受访者供图。

也正因如此,现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校外机构,挤占学生的时间。其实学习完公共知识就够了,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方向。 

我自己开始研究管理科学后也发现,高考制度的一个小缺陷在于,它没法让偏科的天才上好学校,让他们的才能获得发挥。以我的恩师钱伟长先生为例,他叔叔是国学大师钱穆,所以他的国学功底非常扎实。当年考清华时,他以文科满分的成绩被破格录取,但是他的理科加起来只考了25分,尤其是物理只考了5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钱老决定弃文从理,科学救国。于是除了吃饭睡觉外,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扑在学习物理和数学上,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他成了国际著名的数学和力学大师。如果按现在的高考制度来选拔,我们可能错失这样的天才。 

不过总的来说,高考是一个很公平的制度,通过考试来让大家选择人生方向。 

新京报:今天,什么样的素质是学生必备的? 

刘人怀:诚信,这是人最基本的品质。面对任何事情,都应该诚信,考试要诚信,做人要诚信,做事也要诚信。面对自己,也要诚信,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新京报:有什么话想对今天的考生说吗? 

刘人怀:为了更好地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贡献,要确定好未来的方向,放下包袱,发挥实力,考出水平。

人物简介:

刘人怀,81岁,四川成都人,板壳结构分析与应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兼任暨南大学校董、教授、应用力学研究所所长、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并兼任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首席咨询专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标准化科学家、广东院士联合会会长等职。



新京报记者 汪畅  编辑 胡杰 校对  李立军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院士高考回忆录

院士高考回忆录

相关推荐
北大经济系77级:站在拐点上的一代
综合
徐小平:高考恢复让青春走出绝望深渊
综合
院士高考回忆录丨汪懋华:70年前,奔走两天去“赶考”
乡村
“弄潮”· 北大经济系77级:站在拐点上的一代
时事
【专题】弄潮——中国改革开放40年图志
时事
新闻8点见丨院士高考回忆录:高考前三天才接到通知上考场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