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圆明园四十景实现数字“复活”,部分成果已应用于VR文旅项目
新京报 记者 吴为 浦峰 编辑 白爽
2025-10-25 20:45

新京报讯(记者吴为)10月25日,圆明园研究与保护2025学术研讨会召开,首次发布《圆明园四十景数字化复原及应用》成果,完整呈现清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圆明园四十景的整体风貌。记者了解到,该成果已部分应用于圆明园多个VR文旅项目。


《圆明园四十景数字化复原及应用》成果发布。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圆明园四十景数字化复原及应用项目由圆明园管理处与中央美术学院人工智能与数字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历时两年合作完成。项目通过整合多源历史资料,对清代宫廷画家唐岱和沈源绘制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四十幅分景图进行对位、拼接与校准,组成一幅完整的圆明园四十景全景图。


据悉,中央美术学院复原团队利用自创的清代官式建筑模型数据库及参数化设计、模块化搭建等行业领先数字技术,辅以三维扫描、GIS等技术,实现了建筑、植被、水系的精准还原,更以高精度三维数字模型的实时渲染与动态交互,再现了不同时间与气候条件下的圆明园盛景。这不仅让湮没于历史中的“万园之园”以数字形态再度“复活”,还清晰地展现出大量古画中未能直观表达的图像信息及不同分景之间的空间关系。


复原的圆明园“杏花春馆”。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目前,该成果已部分应用于圆明园多个VR文旅项目,并成为海淀区“三山五园数字资产数据库”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未来,这些数字资产将持续服务于文创开发、艺术展览、教育传播等多个领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与全球化传播。


近年来,圆明园管理处持续推进遗址保护与研究工作,先后完成考古发掘、文物修复、生态治理等多项重要系统性保护工程,使这座百年遗址焕发新的生机。正觉寺、含经堂、如园等核心遗址的考古勘探与保护性修复取得显著进展,大量珍贵文物得以妥善保存。同时,园内水生态治理与山形水系维护工程持续开展,重现历史水系格局,提升了遗址区的整体生态环境。这些保护工作为圆明园的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编辑 白爽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吴为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浦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前程无忧:数字技术重塑文旅体验,智慧文旅等成招聘新风向
科技
科学嘉年华吸引数千名市民参与,全国科普月海淀区主场活动举行
北京
聚焦人工智能,服贸会文旅板块海淀专题展亮相首钢园
北京
西山骑行、文创焕新,海淀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将办多场文旅活动
北京
今年服贸会看什么?
新京号
2025年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首钢园
新京号
亮点纷呈,2025年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9月亮相首钢园
北京
北疆新“特产” 4.2毫秒内算力直供北京
北京
“北京榜样•最美互联网从业者”提名人选|李黎:科技浪潮中书写女性力量
北京
城市更新,芜湖大有作为!
新京号
热门评论
186****6630
7天前
再现当年盛景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