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作家张楚走进北京印刷学院,畅谈阅读、生活与写作‌
新京报 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2025-09-30 19:47
张楚以“阅读、生活与写作”为主题,与青年学子共赴一场思想与文化的盛宴,引领广大青年学子进行有特色、有深度、有品质的阅读。

“书籍是通往人类复杂情感世界的隐秘的钥匙。”9月30日,在北京印刷学院的大礼堂内,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张楚向同学们分享自己阅读的感悟和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这是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新京报社、北京印刷学院承办的“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2025年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之“文化名家进校园”活动现场。张楚以“阅读、生活与写作”为主题,与青年学子共赴一场思想与文化的盛宴,引领广大青年学子进行有特色、有深度、有品质的阅读。


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张楚。 郭超 摄


首都大学生“我重读了一部经典”优秀作品公布,百篇作品入选


“希望大家读懂出版人使命,书不仅是知识载体,更是文化传承纽带与思想传播桥梁,这份责任需用一生践行;希望同学们也能够把书中智慧转化为参与校园出版项目、设计文创作品、投身红色出版实践的动力,让阅读成为‘输出’起点,思考成为‘创造’萌芽,做到‘读有所获、行有所成’。”活动现场,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副书记白莽和同学们分享了三点感受。


白莽表示,作为一所“源于文化、兴于印刷、强于出版”的首都高校,北京印刷学院自1958年文化和旅游部创办文化学院起步,67年来始终以“传承印刷文明、创新出版文化”为使命,以“为人民出好书”为初心,是国内唯一专门为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培养人才的高水平特色型高校。此次阅读活动也是北印深化“文化育人”的重要契机。


面对出版业“传统与新型融合发展”的使命,白莽鼓励学生们通过阅读涵养创新精神。“如今出版已进入‘数与网’的时代,大家既要读透出版经典,掌握行业根基,也要读好‘科技书’‘时代书’,拓宽视野,让‘出版+技术’‘出版+艺术’的创新思维成为突破行业难题、引领发展的底气,与出版强国建设同频共振。”


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副书记白莽。 郭超 摄


在讲座开始前,“我重读了一部经典”阅读感悟评选活动的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活动自今年4月下旬启动以来,吸引50余所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累计收到900余份读书心得,涵盖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新京报客户端开设的优质稿件展示专栏累计推出优秀稿件60余篇。8月,经邀请专家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100份兼具思想性、文学性、创新性及传播价值的优秀作品,10名获奖学生代表现场登台领奖。


“非常感谢学校能够给我这个机会登台领奖,以后我肯定会在读书时利用多种方法展示阅读感悟。”北京舞蹈学院2024级艺术管理专业学生蒋瀚林说道。


在好书陪伴下努力做人格和精神上都自主的人


在国外逛公园或日常出行时,张楚经常观察人们的阅读行为。在讲座中,他从中国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中外大学生阅读书籍的特点和区别讲起,分享阅读对人生的重要性。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说:“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张楚引用这句话,告诉同学们一定要阅读经典,在好书的陪伴下努力做人格和精神上都自主的人。


身处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张楚希望同学们“不要生活在视觉污染的垃圾场”,而是把读书看作是长远的投资。他以法国作家福楼拜创作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为例,100多年过去,小说中刻画的女性角色虽为虚构,但其形象仍然在当代生活中存在,当代女生可以通过阅读包法利夫人的人生,对情感世界有清晰的认知判断和了解,避免在爱情中迷惘。


“我重读了一部经典”阅读感悟评选活动的评选结果正式揭晓,10名学生代表上台领奖。 郭超 摄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曾这样概括他对文学功能的认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张楚解读了其中的深意,“经典文学的作用好像春天的风,雨后宁静的月光,秋天梧桐树下、草丛里的蟋蟀声,冬天麻雀飞过雪地留下的爪痕,这些貌似和生活没有关联,但我们的心境、品性、操守、对美好人性的信仰,都会因为这些不着丝痕的事物影响”。


张楚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了他对文学的理解。儿时阅读第一部文学作品时便爱上了书籍,高考前一个礼拜还和挚友谈文学,大学时尝试写第一部小说并努力投稿却遭遇退稿,但他没有被失败击退、工作后还在持续写作直到获奖……从这些经历中,可以看到一位文学青年成长为专业作家的背后,是张楚对热爱的执着和坚持。


张楚为大学生们推荐20余部文学经典

“我还记得小时候每次去图书馆,把书拿在手里闻着墨香的幸福感……书籍是通往人类复杂情感世界的隐秘的钥匙。”讲座的最后,张楚拿出一份书单,认真地为同学们推荐了20余部文学经典,并详细介绍这些经典的宝贵之处。其中包括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的《阿Q正传》、萧红的《呼兰河传》、托尔斯泰的《复活》、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等。


学生们认真听讲座,感受文学的魅力。 郭超 摄


“博尔赫斯说,他想象中的天堂是图书馆的样子,我不知道你们想象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子,希望在百年之后,如果我到了那里,会看到一座庞大精美的图书馆,我可以跟我的老朋友们在那里读书、弹琴、跳舞。”张楚一席话引发台下热烈掌声。


“阅读书籍对你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哪些影响?”“我有时有充沛的情感,但是拿起笔时却表达不出来,如何能够让我的文字更加充沛、有力量?”“我也喜欢阅读和写作,但是成为作家的契机是什么?是什么让作家坚持写作?”在互动交流环节,大学生们纷纷提问,张楚均认真作答。他认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让人能够坚持并获得持久的幸福。他建议有写作热情的学生们通过阅读达成跟文学的共识,不断地写作和修改文章以提升能力。


“从张老师的讲述中,我体会到阅读是如何让我们更加多维地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同时获得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力量。”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处宣教科科长陈越表示,这是自己带学生第五次参加“文化名家进校园”活动,每一场都有新的收获与启迪,同时也为自己在学校开展阅读主题活动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考,“我们学校一直重视校园阅读氛围的营造,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文字魅力,成长为具有广博视野和深厚底蕴的优秀人才。”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刘洋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2025年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

相关推荐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阅读会让我们变得更好吗?
文化
薇薇安·戈尔尼克:成为“怪女人”
文化
“跟着书单来追剧”:在舞台剧中重读文学经典
文化
雅集时光|杜梨与《春祺夏安》
新京号
新京报&西凤酒2025年8月新书榜
文化
梁鸿×彭凯平: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要从管制者变成陪伴者
新京号
2025上海书展,有哪些新书和活动值得回顾?
文化
当一个左右不分的人开始跳舞
文化
动态 | 2025数字出版工作坊,他们体验到了什么?
新京号
新京报&西凤酒2025年7月新书榜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