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首都一线科技人才走进北京师范大学
新京报 记者 徐彦琳 编辑 缪晨霞 金彧
2025-09-25 22:02
“胜利不会凭空出现,增强自身能力是关键,就是一个数据一个数据地试,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磨。说到底,‘干’的意义就在这儿——不空想,不空谈,盯着眼前的事一点点往前挪。”

9月24日,“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高校系列宣讲北京师范大学专场举办。来自人工智能、科学仪器领域的三位科研工作者,分享了他们坚持创新、攻坚克难的科研故事,在青年心中种下科技报国的种子。

在人工智能、科学仪器领域“干”出一条路

“我们团队开源了对标GPT的基座大模型GLM、发布了千亿参数模型GLM-130B,成为中国首批通过工信部备案的大模型企业之一。很多人问我:‘你们为什么能做到?’我说,这不是‘等来的’,不是‘买来的’,更不是‘抄来的’——是干出来的!”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绍兰说道。他告诉在场师生,基座大模型不是噱头,而是国家级底座。它决定未来中国是否能在下一轮工业革命中拥有话语权,它的背后是算力、算法、语料、平台、应用全链条的重构。每一环节,不掌握就被“卡脖子”。

“成功总是眷顾于那些敢于直面挑战、从不言弃的拼搏者。通向成功的路总是充满曲折和荆棘。”北京中科科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祥良分享了团队在产品研制过程中的曲折经历。为了拍摄到1纳米的分辨率图像,排除白天路面车辆熙攘振动的干扰,团队选择在晚上九点以后开始尝试分辨率的拍摄,有时甚至加班到凌晨两三点钟。在这种状态下工作了两个月,最终成功实现了验收指标。孟祥良介绍,中科科仪电子光学研发团队在电子光学领域不断深耕,于201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突破了多项技术壁垒,其分辨率优于1.5nm,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市场垄断,并成功实现产业化,填补了国内空白。

多场低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丛君状讲述了团队之所以研发极端环境下的纳米级运动控制这个产品方向,是因为当时买不起德国公司的产品。“我们一群刚毕业的博士,既没资金又没资源,凭什么和人家竞争?但事实是,我们还真就成功了,且最终数据显示我们的第一版样机性能比德国同类产品还要高出50%。”丛君状说道,“后来常有人问我们成功的秘诀,其实哪有什么秘诀。胜利不会凭空出现,增强自身能力是关键,就是一个数据一个数据地试,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磨。说到底,‘干’的意义就在这儿——不空想,不空谈,盯着眼前的事一点点往前挪。”

启发青年人才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教育、科技、人才是国家强盛之根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也在当日的科技人才宣讲中深受启发。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研一学生柳越表示,这次的宣讲对她很有启发。“我所研究的具体方向有些冷门,但是丛君状老师讲到,不管研究的方向有多小众,都要相信你现在做的事在未来可能会派上用场。所以我要踏踏实实地去干好每一天的工作,未来一定会有发光发热的时候。”

“我平时在做课程项目作业的时候,常常需要一下午坐在电脑前,总觉得很辛苦。但是听到王绍兰老师仅凭着两台电脑就创立了项目,这种奋斗的精神令我非常敬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要不怕困难,勇敢探索,作为师范生,未来也要为国家好好培养科技人才。”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大三学生李彦方表示。

教育在培养科技人才中发挥什么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辅导员王凯说道:“国家一直在提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在这个科技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作为教育学部的工作者,我们要反复思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教育要更多地服务于国家发展,科技发展最终要服务于全人类的福祉。”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规划部学科建设与机构管理处副处长于汪洋说道:“北师大是一所以教师教育见长的学校,在文理基础学科方面有深厚的积淀。这次宣讲给我很大启发。我接下来工作的重点任务是做学校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希望未来北师大能进一步发挥文理基础学科的优势,面向产业孵化出更多的科研项目,为国家和北京市的发展做好服务。”

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许丽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徐彦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高校系列宣讲

相关推荐
一线科技人才走进中关村学院,分享智慧城市等领域科技攻关故事
教育
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宣讲团走进人民大学,激发青年使命担当
教育
三位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华电,讲述电力科技自主创新故事
教育
尹力出席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高校系列宣讲启动仪式暨首场宣讲,要求大力弘扬实干奋斗精神,激发创新创
新京号
谈科研人的浪漫、传递爱国情怀,三位首都科技人才走进清华大学
教育
用科研经历激发高校青年学习动力,首都一线科技人才走进北京交大
教育
三位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中传,讲述攻坚克难奋斗故事
教育
“农业其实也很高大上”,一线科技人才讲述农业科技创新故事
教育
教师节来临之际,尹力调研并看望慰问教师,要求奋力推动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新京号
建设智慧城市、研发创新药,一线科技人才在中戏讲述科研“破冰”
教育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