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青少年如何践行科学家精神?北航教授用科学家故事点亮孩子梦想
新京报 记者 徐彦琳 编辑 缪晨霞
2025-09-05 13:53
只要保持好奇心,持之以恒,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就是践行了科学家精神。

新京报讯(记者徐彦琳)“科学家精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带着科学家精神去学习生活。”9月4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协党校)、新京报承办的2025“科创薪火 铸梦未来”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虔走进朝阳区实验小学左家庄分校,为同学们讲述科学家的故事,用科学家精神勉励同学们积极探索,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9月4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虔为同学们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学校供图

“你们都认识哪些科学家?”开讲前,陈虔先给同学们抛出了一个问题。袁隆平、屠呦呦、华罗庚、钱学森、钱三强、茅以升、邓稼先、南仁东……同学们纷纷抢答,讲述自己了解到的科学家故事。陈虔告诉同学们,这些科学家都是国之脊梁,他们为中国崛起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陈虔表示,一些发明创造看似出于“偶然的失误”,背后离不开科学家的细心观察和严谨分析。“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科研中所有的偶然都有其必然性。科学家们依据扎实的基础,对偶然现象加以留心注意,从而创造了必然的成功。同学们都应该具有科学家精神。”


陈虔和同学们互动。学校供图

什么是科学家精神?青少年如何积极践行科学家精神,用科学精神指引未来成长之路?

在讲座中,陈虔给同学们分享了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庞众望等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故事。庞众望出生于贫困家庭,父亲因病无法与人交流,母亲下肢残障行动不便,而他自己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从小庞众望一边刻苦钻研,一边捡废品补贴家用、照料母亲。2017年,他以高分考入清华大学,3年后他获得直博资格,在艰苦的条件下,他自立自强、积极乐观,立志科研报国。

“现在的科研条件已经很好了,我们不再需要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但是,如果没有一颗科研报国的心,还是无法成就一番事业。”陈虔告诉同学们,践行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与年龄、社会地位无关,不是只有在科研院所、大学做科学研究才是践行科学家精神,只要解决了社会问题、推动了科学发展,就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科学家精神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不一定都要成为科学家,只要保持好奇心,持之以恒,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就是践行了科学家精神。”陈虔说道。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徐彦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弘扬科学家精神 2025“科创薪火 铸梦未来”开学第一课

相关推荐
向科学家学习,北大教授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植物世界的未知领域
教育
践行科学家精神,北工大张宇庆分享小学生如何坚持严谨求实的学风
教育
科普大讲堂成功举办院士讲座,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想与实践
新京号
新一届青联委员中的“数字面孔”:腾讯沈丹、快手宋婷婷、搜狐陈昆等担纲
企业资讯
放弃哈佛讲席教职,他与北大“再续前缘”
新京号
“长大想当科学家”,她在北大做到了
新京号
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开幕,将举办300余场特色活动
文化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科学实验学校成立,系东城区首所“科学”命名校
教育
从张家川看教育普惠:未来教室助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
企业资讯
弘扬科学家精神,茅以升之女走进朝阳法院讲述父亲科技报国故事
教育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