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京津冀蓝皮书发布:推动京津冀高质量一体化
新京报 记者 耿子叶 编辑 张树婧
2025-07-20 21:20

新京报讯(记者耿子叶)7月20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黄淮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5)——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研究》。

 

记者了解到,京津冀蓝皮书每年聚焦不同的时代主题,截至目前,已经连续出版15年,随着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展,已经形成了京津冀发展报告这一标志性品牌。结合京津冀发展实际,今年的报告对京津冀非首都功能疏解、协同创新、产业、生态、城镇体系、交通、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一体化的进展与成效进行了深入剖析。

 

报告用多组数据体现了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成就:2023年,北京流向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为748.7亿元,是2013年的10.52倍;截至2023年,北京企业对津冀企业累计投资4.9万次,总投资额达2.3万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京津冀高铁总里程达到2624公里,实现对区域内所有地级市全覆盖……

 

报告也提出京津冀三地仍面临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为突出,资源配置不均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以人员平均工资为例,2023年,北京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218312元,是天津的1.58倍,是河北的2.3倍,三地经济差距仍较大。此外,三地区域一体化机制尚未形成,市场化运营机制需加快建设;区域发展关键领域协同关联度有待提升,北京辐射带动作用亟须强化;非首都功能疏解压力尚大,基础设施支持作用仍需提升,三地优质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不均问题仍较为突出。

 

报告的主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叶堂林提出,应坚持“立法重构权责框架、市场激活利益纽带”核心理念,通过京津冀三地协同立法助力破除行政壁垒,推动利益共同体建设,提升京津冀地区政策制定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

 

为助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报告提出,疏通“制度经络”,以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加快关键资源开放共享;鼓励制定《京津冀科技人才资质互认目录》,共建科技人才数据库;试点科学家“北京聘用,津冀履职”机制和“创新积分跨区域兑换”政策,如积分可在三地兑换科研设备使用、住房补贴等权益。

 

此外,报告还提出,加强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共同体建设,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推进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及生态高质量一体化,筑牢区域高质量发展基底支撑;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石家庄都市圈为支撑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夯实高质量一体化空间载体等对策与建议。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耿子叶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北京对城市副中心立法,支持副中心承接符合发展定位的央属资源
北京
北京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下半年还将完成这些大事
北京
上半年,北京320个市、区重大项目开工
北京
上半年接待游客达千万人次,延庆区激活文旅三大“金名片”
北京
蓝皮书:北京领跑全球,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总指数全球第二
科技
京津冀三地经开区综合执法协作再升级 雄安新区正式加入合作阵营
北京
经济日报报道!提到雄安…
新京号
京津冀三地经开区综合执法协作再升级 雄安新区正式加入合作阵营
北京
北京为林地保护立新法,规定致敏花粉和杨柳飞絮防治措施
北京
特色市集、惊喜抽奖、互动体验……大兴这地变身“快乐星球”,等你来嗨!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