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低空经济气象基建领域首个总体标准发布
新京报 记者 陶野 编辑 姜樊
2025-07-20 10:10

7月18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的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上,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归口的团体标准《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要求》(T/CMSA0056-2025)发布。该标准由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牵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深城交、国睿科技、中国铁塔等低空经济头部单位共同参与研究制定,也是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首个总体要求类型的引导性标准。


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标准项目负责人蔡银寅对该标准做了解读,他表示:“当前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实际经验,很难一步到位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考虑到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在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率先形成一套相对规范的总体要求,作为指导性文件先行先试。”


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蔡银寅


据悉,该标准适用于低空经济领域的气象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涵盖城市低空起降设施分类,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场景分类,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建设原则与设计准则、建设流程、软硬件要求等内容,确保低空经济气象设备设施建设、多源数据融合、处理及应用的统一性和兼容性。


同时,《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要求》明确了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的场景与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场景相同。根据飞行器种类、用途、规模、时空特征、产业定位、下垫面情况等,可将需要实施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的低空经济场景分为八大类别,即包含低空飞行活动的通用机场、低空测试场、低空集散中心、城市低空起降设施、独立管理的低空航线、低空临时飞行区、低空试验区、行政区低空全域。


蔡银寅表示,该标准让各城市在开展低空经济发展规划、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工程设计时有据可依,对低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标准中涉及的“关键产品”,“软硬件系统”等,有利于推动低空气象监测设备、数据处理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明确硬件设备参数和软件系统要求,也会加速上下游企业(如气象设备制造商、数据服务商、低空运营企业)的协同合作,形成产供链体系。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陶野

编辑 姜樊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陶野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高德地图入局低空经济,推出低空导航解决方案
科技
远东股份:智慧机场民航基建硬实力,擘画低空经济新格局
企业资讯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闭幕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联合会宣告成立
科技
“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即将举办,气象经济概念首次规模化落地
财经
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五大重点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北京
北京市引导市场主体共建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科技
重点服务延庆及周边地区低空技术领域,两大平台启动
北京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示范先行开创服务贸易新局
北京
独家专访赵厚麟:北京数字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 亟须打造数字友好城市范式
北京
科技引领筑就行业标杆 广东建科创业板IPO提交注册
企业资讯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