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记者周慧晓婉)从6月中旬至7月初,在悉尼和东京,《走走停停》《消失的她》《妈妈!》《白塔之光》《云霄之上》《朝云暮雨》六部电影,近二十场“天坛映像”全球巡展影片展映,让无数观众通过银幕看见了彼此,看见了更远的世界,也看见了自己。他们自发分享观影体验、为影片打分、撰写影评、标记“喜欢”。
悉尼活动现场。
悉尼观众展现出对影片主题、影像风格的深入讨论与多角度解读。不少观众表示在《走走停停》中看到了自己:“这部片子回答了我当下人生阶段的所有困惑。”“有时候,我们只是需要一个小小的暂停,来记得我们从哪里来。”《白塔之光》引发了关于家庭关系的共鸣,网友评价道:“你不会变成你的父母,但你终究带着他们的影子。”《妈妈!》则让不少观众在跨越地域的时空中落泪:“没想到会在悉尼看到这部电影,而且哭得那么彻底”、“影片让我重新理解了时间与爱的关系”。《云霄之上》的黑白影像被称作“像流动的水墨”,其反类型的结构也引发不少影迷的兴趣。《消失的她》则被评价为“情节迷幻、记忆点强”、“尽管能猜到反转,但依然很有冲击力”。而《朝云暮雨》则带来了情绪上的强烈震荡:“我的心情像过山车一样。片中展现出的乡村景色也很具有视觉美感。”不少帖子还提到了对本次展映活动的感激,认为这是一场“超乎想象的惊喜”。
《走走停停》主创在悉尼。
而东京站的观众则以更生活化、更情感化的视角走近影片,许多反馈源自个人经历与情感共鸣,质朴真挚。在《走走停停》的映后,一位观众说:“我在东京漂了十年,片中的那句‘混不下去就回来’,让我想起我妈对我说的原话。我看到胡歌躺在按摩椅上的那一刻,还有父亲的背影,我的眼泪就止不住了。”《云霄之上》则带领观众走进一场极致的战争废墟,有人觉得“影片如片名一样,让人有想要仰望天空的感觉,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但心里却早已翻涌不已”。《白塔之光》细腻地描绘了城市的另一种美感,有观众评价:“我想一定要去影片拍摄地看看。原来北京除了长城和故宫,还有这么好的地方。”《妈妈!》用无数微小的细节击中人心,有人说这是一部“温柔,但不逃避”的电影,也有人在观影后,默默地给母亲发了一条短信。
东京活动现场。
不少观众称《消失的她》“以惊人的激烈展开”“很喜欢影像的色彩和具有冲击力的构图”“希望电影能在日本公映”。而《朝云暮雨》结尾的瓢泼大雨,令观众印象深刻,有人透过它看到了命运的重量。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日本观众表示,通过“天坛映像”的影片“能够很真实地感受到中国普通人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的,好像在和他们一起生活一样,这种体验非常棒”。
在两站展映期间,开幕影片《走走停停》的影片主创,导演龙飞及演员岳红也亲临现场与观众面对面交流。他们分享了影片背后的创作初心与人生体悟,从表演风格的自然松弛,到角色命运的真实与克制,再到对“成功”与“失败”、“走”与“停”的价值拆解,引发在场观众共鸣。
正如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北京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边建在两站开幕式致辞中所言:“‘天坛映像’希望搭建的不仅是电影的交流平台,更是一座文明互鉴、理解互信的桥梁。”自项目推出以来,它以电影为媒,持续用光影语言串联世界各地。影院的灯光终将亮起,但电影带来的回响不会停止。
编辑 徐美琳
校对 张彦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