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11 岁孩子成电诈“帮凶”? 暑期学生警惕“高薪兼职”陷阱
新京报 记者 张静姝 编辑 刘倩
2025-07-13 17:42
此类案件呈蔓延趋势,需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警惕。

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暑假来临,不少学生希望通过兼职丰富经历、赚取零花钱,却不料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目标。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反诈中心获悉,近期已发现多名未成年学生被诱骗发送电诈引流短信,涉及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最小仅11岁,最大17岁,且此类案件呈蔓延趋势,需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警惕。

14岁的中学生小雨(化名)便是其中一例。假期里,他在QQ上被一名陌生人加好友,对方称急招线上客服助理,工作内容仅是群发短信,“发一条1元,熟练后日结150元,当天到账”。高额回报让小雨心动,随即按照对方提供的视频教程,用自己和父母的手机号,向指定号码群发“你的物件已经到一个半小时了,打你电话一直不通。回电话……”的短信。

发送几十条后,小雨越想越不安,意识到可能涉及骗局,才紧急停止。然而,像小雨这样的并非个例,更多学生因涉世未深,在“轻松赚钱”的诱惑下,不知不觉沦为诈骗分子的帮凶。

反诈民警介绍,骗子通常利用QQ、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兼职信息,或潜伏在各类兼职群中物色目标,以“低门槛、高回报”为诱饵,诱骗学生群发诈骗短信。这些短信多以“快递到件”“订单异常”等为由,引导收件人回拨诈骗电话,进而实施精准诈骗。

警方强调,学生参与此类“兼职”,不仅可能导致个人电话卡被限制使用或注册,更严重的是已涉嫌违法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个人电话卡、银行账号实行实名制管理,滥用这些工具协助诈骗,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从受害者到帮凶往往仅一步之遥。

针对暑期学生兼职诈骗高发态势,反诈部门再次发出紧急提醒,学生群体要提高警惕,凡是声称“轻松赚钱”“高额回报”,却要求发送不明短信、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银行账号的“兼职”,均为诈骗,务必坚决抵制。


遇可疑信息时,应第一时间与家长、老师沟通,或向学校、警方核实;如发现被利用或遭遇诈骗,立即拨打110报警。


广大市民收到含“快递回拨电话”等类似短信时,切勿轻易回拨,可通过快递官方渠道核实信息,避免财产损失;发现疑似诈骗行为,及时向警方举报。


编辑 刘倩 校对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静姝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zhangjingshu@bjnews.com.cn
相关推荐
多名未成年学生被骗,最小仅11岁!
新京号
头条 | 紧急提醒!多名未成年人被骗,最小仅11岁→
新京号
警惕!暑假刚开始,北京警方已发现多名中小学生被诱充当“电诈帮凶”
新京号
帮发短信就能挣钱?北京多名中小学生被诱骗成为电诈“帮凶”
教育
网络普法|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
新京号
热门评论
186****6630
3天前
荼毒孩子罪无可赦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