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京警方以案说法提醒在校生,暑假要谨防成为电诈“工具人”
新京报 记者 张静姝 编辑 刘倩
2025-07-12 13:19
要加强法律意识,谨防被犯罪分子利用,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工具人。

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反诈中心了解到,暑期来临,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学生假期居家时警惕性降低、社会经验欠缺等特点实施诈骗。此外,在防骗的同时,北京反诈中心还提醒学生和家长,要加强法律意识,谨防被犯罪分子利用,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工具人”。

在校学生最常见的违法犯罪行为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主要行为包括,非法买卖、出租、出借、假冒他人身份或虚构代理关系开立银行卡、电话卡、电信线路、短信端口等;非法制造、买卖、提供或者使用电话卡批量插入设备,具有改变主叫号码、虚拟拨号、互联网电话违规接入公用电信网络等功能的设备、软件;非法出售、提供个人信息,用于注册或出租、出借互联网账号或帮助他人通过虚拟货币交易等方式转移、隐匿涉案资金。

针对上述违法犯罪类型,北京反诈中心发布了经典案例。

发送诈骗短信被刑事拘留

张某(男,15岁)在网上看到一兼职赚钱的广告,对方让其用自己的手机发送短信,每发送一组(20条),对方给其30元。张某觉得有利可图,且发个短信就能赚钱,遂用自己的手机向对方提供的手机号码上发送诈骗短信。由于张某发送的短信造成多人被骗,金额高达20余万元,被公安机关抓获并以涉嫌帮信犯罪刑事拘留。

拉人进群被刑事拘留

在校生梁某某(男,16岁)结识网友王某,王某让梁某某微信拉人进群,每拉一人可获利30元。梁某遂使用自己的微信添加王某提供的微信号为好友,并拉到王某提前建好的诈骗微信群内,最终导致多人被骗。梁某某被公安机关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刑事拘留。

高中生拨打引流电话赚钱被行政拘留

徐某某(男,17岁,某学校高二学生)放假在家上网玩游戏时,认识了犯罪嫌疑人孙某某,孙某某称有一轻松赚钱的工作,只要打个电话就可以赚钱,徐某某信以为真,遂按照孙某某提供的话术拨打受害人电话,受害人在添加QQ好友后被引流到诈骗APP上进行刷单,多人被骗。最终,徐某某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并罚款的处罚。

中学生出租微信号被行政拘留

曲某某(16岁,市区某中学学生)在朋友圈看到发布收购微信号的信息,遂将自己的微信号以每天50元的费用租给对方。后曲某某的微信号被对方用来实施了诈骗。曲某某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并罚款的处罚。

为诈骗提供帮助,高中生被行政拘留

王某某(男,16岁,高一学生)刷到一做兼职赚钱的视频,随后王某某通过QQ联系对方,骗子让王某某准备两个手机,一个和自己通过QQ语音通话,另一个拨打其提供的手机号码,并把两个手机话筒放在一起,让两个手机实现相互通话。每通话一小时骗子给王某某200元钱。王某某因涉嫌为诈骗犯罪提供帮助,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并处罚款的处罚。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编辑 刘倩 校对 付春愔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静姝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zhangjingshu@bjnews.com.cn
相关推荐
多名未成年学生被骗,最小仅11岁!
新京号
头条 | 紧急提醒!多名未成年人被骗,最小仅11岁→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