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今日开放,五千余件展品沉浸式展现抗战史
新京报 记者 展圣洁 浦峰 编辑 刘梦婕
2025-07-08 11:14
主题展览中多件文物、档案首次亮相。

7月8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对公众恢复开放,经过改陈升级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同步与公众见面。地上地下两个展厅,1.22万平方米的展陈面积,超5000件展品,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多维度展示伟大抗战历史和伟大抗战精神。


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媒体参观《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近8个月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展览面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介绍,去年10月份闭馆以来,近8个月时间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实现了改扩建。原有67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扩增为1.22万平方米,由原来的一个地上展厅增加为地上地下两个展厅,陈列内容更加丰富。“此次展陈我们花了一年多时间筹备,今年4月份正式开始布展,花了三个月时间全面完成改陈工作。”


克服交叉施工的种种困难,罗存康表示,希望为社会各界推出一个高质量展览,与世界上其他二战类博物馆的功能、作用更加一致。“特别是要通过我们的展览,向世界人民介绍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中国人民不但为了自己而战,而且是为了人类的和平而战。我们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同时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出一级文物115件/套


“展览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有115件/套,新增文物、档案400余件/套,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国家博物馆、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建川博物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等全国50余家博物馆和私人藏家借展珍贵文物,在国内革命类展览中属于前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志东说。


罗存康介绍,展览共分为八个部分,主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和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东北抗日武装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敌后战场、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等抗战历史,同时展示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累累罪行。


“展览注重将1931年至1945年14年的抗战历史贯通呈现,全面展示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的雄壮史诗。”罗存康说。


他表示,展览注重突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着力展现中国共产党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凸显中国抗战的东方主战场地位,着力展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此外,注重讲好抗战故事,深挖细节,以物证史,多维度展示伟大抗战历史和伟大抗战精神。


展览特别设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深切缅怀抗战英烈”专区。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展示“劳工血泪史”、日本细菌战证物


步入展厅,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在一件件实物、影像中,配合展厅色彩色调、灯光的变化,观众能够感受到由暗到明、由苦难到辉煌、由悲怆走向胜利的情感氛围。


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使用过的腰卡,重温五名战士的英勇事迹。1941年,日军重兵围攻易县狼牙山地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5人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将日军诱向狼牙山主峰棋盘陀,激战终日,造成敌人重大伤亡。在子弹耗尽的情况下,5名战士誓死不屈,毅然砸毁武器,跳下悬崖。班长马宝玉、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因被挂于树上才得以脱险。五壮士的壮举,表现了八路军战士崇高的民族气节。


国家一级文物、张自忠初葬处石碑,上有“张上将军初葬处”几个字,背后有一段抗战往事。1940年,抗日名将张自忠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在他牺牲后,日军被他的英勇顽强震撼,郑重装殓他的遗体,葬在湖北襄阳县内一处山坡上。第33集团军派兵将张自忠遗体抢运出战场,中国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后在其原安葬地立了一块石碑。


广受关注的“里斯本丸号”故事也在展览中体现,观众可以看到“里斯本丸号”的黑白影像。据介绍,1942年10月,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号客货船押运1800多名英军战俘从中国香港前往日本,途经浙江舟山东极岛时被美军潜艇误判后击中。日军为防止战俘逃跑而钉死舱门,企图将他们永远埋葬于这片海底。中国渔民冒死营救了384名英军战俘,并为他们提供食物、衣物和庇护所。中国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的感人事迹,是中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盟友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见证,也是两国人民结下深厚情谊的历史佳话。


侵华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灭绝人性、丧心病狂,对中国人民进行骇人听闻的屠杀、迫害、奴役和摧残,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残暴、最丑陋的黑暗一页。展览展出吉林省档案馆保存的《邮政检阅月报(二月)》,其中一封日军信件摘抄记录了日军在扫荡一个村落时,所有男子被杀,小孩被扔进火中,共杀死150人。信中写道:“一想到这是敌国的孩子,他们长大了就不得了,于是一狠心将其扔到火中。”


展览展出日军残害妇女儿童的历史资料以及对幸存慰安妇的采访影像。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南京大屠杀、“劳工血泪史”、日本实施细菌战的证物等让人触目惊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日本劳动力缺乏,日本政府强征中国劳工政策出笼。日本从中国向其国内输入中国劳工,共169批,人数达38935人,赴日本35家企业的135个作业场所从事无偿繁重的非人苦役,造成众多中国劳工死伤。


陈焜旺将保存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整整7箱、120袋,包含日本35家企业的124个作业场的373份报告和日本外务省报告书及附属档案32份,共405份日本奴役中国赴日劳工原始档案转赠抗战馆。日本这一侵华罪行最终大白于天下。展览中,满墙的中国赴日劳工档案,控诉着日本政府对中国人民的压迫。


在日本实施细菌战部分,展示了日军细菌部队分布图、第731部队细菌实验主要类型表,以及日军实施冻伤实验、进行活体解剖的图像等,日军细菌部队制服、第731部队培养细菌的烧瓶、第731部队用于活体解剖的医用挂架等实物,更是显示了日军罄竹难书的累累罪行。


揭秘

展览7大亮点,集中展出高质量抗战文物


数量如此多、质量如此高的抗战文物、资料等能够集中展出,背后是长达十年的努力。


李志东介绍,2015年以后,结合新时代文物征集和利用保护的新形势,抗战馆通过加强社会捐赠、国际交流、革命后代介绍、收藏家增购等方式,征集了大量文物。“比较典型的是七七事变中第一位报道卢沟桥事变的中国记者方大曾在上海《世界知识》杂志发表的《卢沟桥战记》,反映正面战场中国空军第8大队队员祁心诚搏击蓝天、英勇对敌作战93次的飞行记录簿,反映国际援华的美军驼峰航线C-87型运输机残骸,1932年爱国绅士于登云为捐助东北抗日义勇军被日宪兵逮捕后写给其子于渤的遗书等。”


  • 多件文物、档案在抗战馆首次亮相


如,卢沟桥事变中牺牲的第一位中共地下党员沈忠明的革命烈士证书;1936年8月11日伪满滨江省警务厅给伪民政部警务司关于赵一曼的报告;关东军残忍杀害杨靖宇后在他的头颅前的合影;彭雪枫赠送给抗大四分校学员冯健的钢笔;《论持久战》日文版;1938年10月向宗圣到延安后写给父亲和哥哥的家信;渤海军区回民支队领导人刘震寰缴获的日军皮靴、冬帽;参加江阴对日作战的中国海军平海舰副舰长叶可钰的陆海空军奖章、指北针等相关文物。


  • 文物包含纸质、金属、木质等多材质


展出的文物具有纺织、皮革、瓷器、玻璃等多种材质,增加了展览的可看性,更加鲜活生动地展现抗战历史。如体现中国共产党战略战术的相关档案书籍、反映百团大战激烈场景的相关武器装备、反映大生产运动轰轰烈烈开展的纺车布匹、反映日军暴行的各种罪证档案和生化武器等。


  • 创新文物展陈形式


李志东表示,除巧妙运用大型文物、雕塑、油画丰富展览内容外,也积极配合有关场景进行文物的选择和运用。其中,既有场景式文物陈列,如地道战景观处展出的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的镐;中共七大会场景观处展出的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的多种版本、七大投票箱;国际援华“驼峰航线”景观处展示的美国援华空军C-87型运输机上的氧气瓶等。又有矩阵式文物陈列,如多种版本的《论持久战》;日本外务省整理的中国赴日劳工档案;一、二、三级独立自由勋章等。


此外,围绕重点、亮点文物量身定制的高标准展柜、展台、挂龛等展示道具,展示文物细节和历史信息,体现以文物为中心,突出展陈与文物保护并重的理念。


多媒体展示“地道战”场景。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 突出互动性打造沉浸式体验


以实物展品和场景展示相结合,以静态陈列和动态演绎相结合,突出互动性,增强参与感,打造沉浸式参观体验,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据介绍,展览依据历史照片、山川地理、遗址遗迹,提取代表性元素和标志性内容,运用文物、图片、图表、视频等元素,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战役战斗等进行场景化复原和情景化展示,营造现场感、代入感。例如,第一部分东北抗联战斗场景采用模拟雪景、白桦、松林等再现东北抗联艰苦斗争环境;第二部分七七事变场景运用视频、醒狮、弹坑、《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造型等,反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突出展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引领作用。


展厅为抗战歌曲设置了互动播放装置。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 重点文物立体展示,强化组合叙事


展览将文物与特定的历史场景和故事情节相结合,采用岛台式中心展柜、半开放式展柜、互动式展柜、情景式展柜等,使文物展示更加动态、富有层次感。如岛台式展示李少言版画、缅北滇西反攻作战文物、独立自由勋章和抗战纪念章,半开放式展示苏式高射炮、南京受降桌椅,定向音箱点播收听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战歌曲,集中展示八路军华北反“扫荡”档案,抽拉式展示日本强掳劳工档案和华侨抗战档案,听筒式收听罗斯福对日宣战录音。


  • 运用契合主题的油画、国画、雕塑等艺术品


通过这些艺术品,提升展览艺术张力,强化主题叙事理念,增强展览的艺术水准和感染力。部分作品不仅为展览增添艺术氛围和审美价值,也弥补了史料的不足,补充反映展览内容,如浮雕《一二九运动》、雕塑《我要去延安》、大型组雕《根据地军民》等。


  • 通过小切口讲述大历史


通过新解密档案、新征集文物等反映抗战英雄、烈士的家国情怀和精神伟力。如吉林省档案馆新近公布的杨靖宇信件,中央档案馆保存的赵一曼档案,左权家书原件和刘老庄连指导员李云鹏的照片,荷兰摄影师拍摄的一二九运动珍贵历史视频,北京大学学生声援第29军抗战的会议记录,美国《纽约时报》、苏联《真理报》关于七七事变的报道等。


■ 观展提示


1.实行免费免预约参观,请持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安检入馆。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有组织到馆参观,请提前沟通联系(联系电话:010-63777088、63777188)。


2.开放时间:9:00-16:30,按规定时间提供定时讲解,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重要抗战纪念日照常开放。)


其中,7月8日、7月9日、7月11日、7月15日至7月18日的每日上午组织专场参观,不对外开放,每日13:00-16:30对外开放。7月19日至8月31日,实行延时开放服务,开放时间为每日9:00-18:00,17:30停止入馆。


3.咨询电话:010- 63777088、63777188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吴兴发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展圣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浦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相关推荐
早安北京0709:注意防雷避雨;北京高招录取启动 日程安排公布
北京
抗战馆恢复开放首日,观众:展厅比以前更宽敞、史料更丰富
北京
首都大学生创意随手拍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公告
北京
新闻8点见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展览面积扩大
时事
汇总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哪些优秀作品将亮相?“剧透”来了
时事
速看!顺义“博物馆天团”集结→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7月文艺资讯丨奏响 “运河华章”,绘就红色精神长卷
娱乐
大戏看北京7月7-13日文艺资讯丨奏响盛夏艺术狂想曲
娱乐
大戏看北京6月23-29日文艺资讯丨孟庭苇演唱会浪漫启幕
娱乐
大戏看北京4月文艺资讯丨《长城》音乐会以旋律传递精神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