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农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年度报告发布,农业农村低碳转型多了参考
新京报 记者 陶野 编辑 陈莉
2025-06-06 10:02

6月5日是第54个世界环境日,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危机交织的背景下,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于6月5日正式发布《农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年度报告:农业农村低碳现代化的地方实践》(以下简称《报告》),聚焦农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的驱动因素,以及不同地区的优秀实践案例,为农业农村低碳现代化转型提供参考。

《报告》提出,农食系统涉及多个活动环节和参与者,其转型也需要多个助力因素。一是政策、制度和政府治理是影响农食系统转型的强大驱动力,其直接作用于整个农食系统的运转以及农食系统所处的环境(如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也会对农食系统转型的其他助力因素产生影响;二是技术创新是农食系统转型的重要驱动因素,生物技术、数字化、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在支持可持续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资金支持为农食系统转型提供经济动能,农食系统转型需要来自政府补贴、绿色金融和私营部门投资的多元资金来源;四是能力建设可以为农食系统转型提供持续的动力。另外,还需农食系统各环节上的农户、合作社、企业、地方政府、地方专家、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多方参与。


推动农食系统转型的关键因素与策略 图源:《报告》

另外,《报告》从政策、技术、资金与能力建设等维度提出建议,以推动更多先进经验的规模化推广。例如先进农机技术需要扶持政策以推动规模化和降本增效。此外,我国食物系统的决策主体部门多元且相互独立,亟须制定综合性的农食系统碳中和战略,并推动各利益相关方参与;目前我国电动农机技术仍以小型设备为主,大功率设备技术尚需突破。农机技术开发还需要贴合小农户需求,兼顾低成本与地形适应性,并加快与数字化、智能化融合。

不仅如此,增加资金支持,促进商业模式创新也很重要。《报告》指出,对于处在示范运营阶段的技术给予研发支持和补贴,推动技术规模化普及和降本。同时,还可以利用市场机制和推广社会化服务模式,帮助农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也要加强对基层农技站、畜牧兽医站等机构的支持,开展培训和试验示范,提升农户对绿色技术的理解与应用,同时关注农户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陶野 编辑 陈莉 校对 穆祥桐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陶野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重磅!任仲平来了
新京号
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引领未来,中国做对了什么
第一看点
专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以农业科技创新应对气候急剧变化
乡村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将于10月12日至15日在京举办
北京
北大“最接地气”院长
新京号
头条 | 界首迎来重大利好!刚刚发布→
新京号
中国农科院王斌:创新种植业技术助力“双碳”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
财经
每年前进一位,临泉县凭什么冲刺全省十强?
新京号
临泉,向新而行,当好“上进生”!
新京号
典型案例展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 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