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员工挪用公司资金120余万元用于个人使用,被判有期徒刑一年
新京报 记者 张静姝 编辑 杨海
2025-05-18 20:00
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其行为已构成挪用资金罪。

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新京报记者获悉,5月15日,海淀法院联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互联网企业内部人员贪腐犯罪案件白皮书》并发布典型案例。在一起案例中,员工使用个人账户存放公司资金,后挪用资金人民币120余万元超过3个月未归还。最终该员工被判犯挪用资金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2019年5月起,被告人赵某某在被害单位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运营人员,负责现金清分工作,并将其个人名下的中国工商银行卡1张用于收取、支付公司运营的资金。

2022年8月至10月期间,赵某某利用上述职务便利,挪用该银行卡内应属于被害单位的资金人民币120余万元归个人使用,超过三个月未归还。2023年3月期间,被害单位在核对账目过程中发现上述情况,后赵某某于2023年3月30日、2023年4月1日陆续将人民币120余万元转回被害单位账户。2023年10月17日,被告人赵某某经公安机关传唤到案,到案后如实供述了上述犯罪事实。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赵某某作为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其行为已构成挪用资金罪。依法判决被告人赵某某犯挪用资金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案件宣判后,被告人未上诉,检察院未抗诉,现判决已生效。

挪用资金犯罪行为的发生一般系因公司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不规范导致。本案被告人负责公司现金清分工作,出于钱款支取、转账退费更为便捷的考虑,将个人银行账户用于存放公司资金,导致公司巨额钱款处于个人控制、缺乏监管的状态。

法院提示,防范公司资金被非法挪用,关键在于完善公司财务管理机制,规范钱款、账户使用,杜绝公、私财产混同。企业应在经营过程中管好自身“钱袋子”,切勿在财务问题上“公私不分”,引发挪用资金风险。


编辑 杨海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静姝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zhangjingshu@bjnews.com.cn
相关推荐
信保经理为业绩骗贷七千多万,花328万买彩票“想中奖堵窟窿”
时事
假网友、真敲诈!警方揭秘跨境“裸聊”犯罪套路
第一看点
肉毒素黑产调查①丨假肉毒素出厂价20元,包装成进口水货卖上千
时事
多家互联网公司涉赌被查,网络游戏如何变成网络赌博?
时事
网络普法|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
新京号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
第一看点
“增肌神药”黑产调查:原材料多来自无证公司,地下黑市利润畸高
时事
最高法、人社部:建筑行业恶意欠薪案件多发,需部门间合力解决
时事
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第一集《惩治蝇贪蚁腐》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