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从门头沟到全世界 全球月季汇聚京西
新京报 记者 周怀宗 王子诚 编辑 张树婧
2025-05-15 11:39
​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在门头沟举行,这是全球月季领域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会议首次落地中国。

五月初夏,京西门头沟,永定河畔,数千种来自全球各地的月季,汇聚在京西月季洲上,同样来自全世界的月季专家和“园丁”们,也相聚在京西山水之间。

 

近日,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在这里举行,这个全球月季领域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会议,首次落地中国,在门头沟的青山和绿水里、在妙峰山的云雾和山村中,向世界展示一座花园城市的美好与芬芳。

 

位于门头沟龙泉镇的京西月季洲,上千种盛开的月季中,一朵名为“约定”的北京本土新品种,吸引了最多的观赏者,如同这场盛会的注解。原产于中国的月季,在走遍全球之后,重新回到了故乡,也带来了全球各地的人们,把中国的故事讲给他们。

 

5月11日,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开幕仪式在门头沟区忠良书院举办,图为市民在京西月季洲现场参观。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永定河畔

一千多种月季争妍

 

时值五月,是月季开放的季节,从景观河道到公园绿地,从城市社区到乡间小道,随处盛开的月季,成为北京这座城市最芬芳的名片。

 

从北京城区往西,进入门头沟,打造的月季景观大道把来自鲜花的气息,散布到整个城市。门头沟龙泉镇三家店村,京西月季洲上,鲜花、舞台、气球和遍布岛上的“月季大会”旗帜间,无数游人穿梭其间,徜徉花丛,欣赏演出,临水观景……

 

在室内展厅、3个国内展园和4个国际展园中,种植了上千种来自全球各地的月季,橙黄与淡粉相间的法国月季“克劳德·莫奈”、黑红色的美国月季“林肯先生”……

 

市民在找角度与月季拍摄合影。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上千种月季中,诞生于北京的国产月季,吸引了更多的游客,红色的“红五月”、粉紫色的“菲韵”、蜜桃粉色的“冰茶”、浅粉色的“清凉夏日”、玫红色的“期希”……还有大片粉色的“约定”,这些北京自主育成的品种,和来自世界各国的月季品种,在门头沟这座山水之城中,共同上演一场盛大的鲜花盛会。

 

山水是门头沟区的底色,作为京西生态涵养区的门头沟,被北京最高峰灵山、华北天然动植物园百花山、“金顶”妙峰山围绕环抱,一百多公里的永定河贯穿全境,在历经多年生态治理和转型发展后,形成了一幅蓝绿交织、鸟语花香的生态长卷,这里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也是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天然氧吧。

 

在这个夏季,走进这片距离北京最近的山水与自然的人,不只有北京的市民,还有来自美国、荷兰、法国、日本、韩国、罗马尼亚、土耳其等各个国家的月季育种专家、产业代表和游客,他们共同在这里赴一场与鲜花的“约定”,开启一场奇妙的山水人文之旅。

 

千年之行

中国文化影响世界

 

月季,属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和玫瑰是同科同属的近亲,在英文中,玫瑰和月季共同拥有同一个名字,rose,它代表了蔷薇属所有的植物。只有在中国,丰富的文化和漫长的历史,赋予了他们多姿多彩的故事和名字,蔷薇、月季、玫瑰……

 

中国是月季的原产地,早在宋代,人们就发现了可以月月开花的品种,这些常开不败的品种,也成了现代月季产业的基础。大约在18世纪末,中国的月季品种“月月粉”传到法国,与当地的品种进行杂交,开启了现代月季育种的历史,到如今,全世界已有三万多个现代月季品种。

 

这是一个真正的“中国风”影响世界的故事,而在国际月季大会的举办地,京西门头沟,更多的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小朋友在打卡点拍照。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在北京,门头沟是乡土文化资源最密集、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地区。在十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门头沟的群山中,就有了人类生存的痕迹,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门头沟斋堂镇的东胡林村,留下了史前农耕文明的遗迹。38段、全长684公里的京西古道,记录了中原与塞外千年的交通史。如今,这些古道中,依然有许多保存完好,成为中外游客骑行、漫步、寻古的目的地,和当年的月季一样,这些门头沟传承久远的文化,正在从中国走向世界,把中国的千年故事,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月季也是如此,早在一千年前的宋辽时代,位于京西浅山区的妙峰山,就有了专门的种植基地。七百多年前的元代初期,妙峰山的优质玫瑰品种,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异域,并在众多玫瑰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玫瑰的代表品种,也成为风行全国的高端产品。

 

到了明代,妙峰山“玫瑰谷”所产的玫瑰,因其“瓣厚色艳,香溢十里”的特点,成为专供宫廷制作胭脂、花酱的材料,此后传承不断,清代档案中,也多有“妙峰山玫瑰”的记录。

 

妙峰山上

坐落花海的小山村

 

在北京,也同样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比如北京保存着大量蔷薇属野生种的资源,这些资源,正在成为一个个新品种育成的基础。再如北京千年的栽培史,在今天,也正在成为新的生态产业发展的动力。

 

门头沟妙峰山上的涧沟村,位于接近妙峰山顶的一处山坳中,从建村开始,这里就种植高山玫瑰,迄今为止已有千年,如今,每年还种植数千亩玫瑰,为村里带来新的产业收入。

 

2025年5月13日,月季大会举行期间,妙峰山上,海拔1200米左右的“高山玫瑰园”里,一场全球月季专家参与的学术现场会,在这里举行。

 

“整个会议中,没有人停下来,都在不断地讨论,不断地发问,不断地观察。”第九届月季大会主席、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俊平说。

 

五月中旬的妙峰山顶,玫瑰还没有开花,高山的冷凉气候,让这里的玫瑰,需要更长时间的孕育和生长,才能开出更加厚实丰满、香气馥郁的花朵。妙峰山玫瑰被称为“金顶玫瑰”,在过去数百年间,这里的玫瑰是北京城胭脂、唇膏、玫瑰露、玫瑰饼的原材料。而在如今,妙峰山玫瑰已经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更多以妙峰山玫瑰为原材料的新产品,成为村庄发展的产业基础。

 

每年6月,高山上的玫瑰盛开时,整个村庄被鲜花覆盖。村后山上层层叠叠的梯田里,人们穿梭其中采摘花瓣,制成玫瑰酱、玫瑰露、玫瑰护肤品等各种产品。

 

53岁的涧沟村村民李小兰,除了自家种的玫瑰外,每年还要收购其他村民的三四千斤玫瑰,在家庭作坊里制作玫瑰酱,委托制作玫瑰护肤品,这些产品大多在村里的玫瑰园景区销售,或者通过朋友圈销售。在村里,还有许多村民制作各种玫瑰产品。走进这个高山上的村庄,随便一个院子里,可能都有做好的玫瑰酱,或者刚刚做好的玫瑰饼,供游客们品尝和购买。

 

鲜花盛会

一场山水间的约定

 

当月季盛放,鲜花遍地,惠及的不仅仅是一个村庄,而是一整座城市。

 

2022年,北京开启“京西行动计划”,2024年,北京市开始推动首钢园、园博园和永定河“两园一河”联动发展,门头沟的生态资源、转型发展的路径,和北京市生态发展融为一体,从山水林田湖草沙,到家门口的绿地花园,城市的变化,正在一点一滴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推动着整个城市更快地发展。

 

位于永定河畔、门头沟区的京西月季洲,是“两园一河”规划中首个完成的项目,伴随着月季花开满洲岸,花园城市建设的故事、生态治理的成果,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力量,这不只是门前的美景,也是生态价值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

 

许多年前,随着传统的矿业转型到现代生态产业,门头沟区就开始探索生态价值实现的路径,千年的文化,和生态、文旅、民俗、传统农业融合一体,创建了“门头沟小院”“诗画乡村”“京西福地门头沟”等多个品牌,同时也打造了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国际山地运动打卡地、京津冀微度假首选地“三地”品牌,让京西群山中优美的生态、丰富的文化,成为新产业发展资源。

 

开幕式上的《爱与和平》花艺时装表演。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国际月季大会沿袭了现代生态产业发展的路径,以众多适应现代消费习惯的文旅活动,助力生态价值的实现。如在京西月季洲主场举办“花YOUNG生活节”,依托岛地风景、月季花海、水系景观等资源,融合NPC互动、花车巡游等内容,开展河岸市集、草坪露营、亲子游艺和萌宠乐园等系列项目,打造文旅休闲消费慢生活新场景。

 

同时,门头沟区还推出“月季香约永定河·文商旅体惠京西”主题的多种文旅活动,包括多场体育赛事,如“一带一路”国家驻华使节自行车赛、首都高校龙舟挑战赛暨门头沟区龙舟争霸赛、“共赴山河”亲子定向赛,以及首次落地门头沟的国家级10公里路跑系列赛事——中国田径协会10公里精英赛等。此外还有檀谷回声·硬地春赏音乐节、“永定河畔踏歌声”童声合唱展演、京西月季洲音乐喷泉秀、大地艺术装置、永定楼灯光秀等文艺演出,让古老的文化,与现代声光电共舞,展现出新的鲜活力量。

 

月季洲里

一朵花的北京故事

 

京西月季洲的“北京园”里,带着浓郁北京韵味的垂花门、九龙壁、四合院等元素,展现出北京特有的文化气质,园里姹紫嫣红的各色月季,有传统的北京品种,也有利用现代科技育成的新品种。

 

通体玫红的“北京红”是现代科技育种的结晶,它耐寒旱、抗病、耐粗放种植,也就是说,种下去,几乎不用怎么管理,就能够长成健壮的植株,开出美丽的花朵。

 

类似的亮点还有很多,如国际月季大会中,浅粉色的“清凉夏日”,是北京本地育成的新品种,它更适合做鲜切花。

 

鲜切花是现代月季产业中的重要部分,作为月季的原产地,我国月季切花产量占全球总量的37%,而在北京,仅切花月季,年产就达到1300万枝,盆栽月季300万盆。

 

更多的业态在不断形成,如妙峰山涧沟村的高山玫瑰园,今年的鲜花产量,预计将达到8万公斤,如果全部生产玫瑰精油,预计产值可以达到600万元。事实上,高山玫瑰园的玫瑰,还有更加丰富的产品业态,如玫瑰酱、玫瑰饼、玫瑰茶、玫瑰护肤品等,众多的产品,形成了丰富完善的产业链条,推动着产业的快速发展,涧沟村村支书赵志强预计,到2026年,鲜花产量可达到16万公斤。

 

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高山玫瑰园是门头沟区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的成果之一,赵志强和村里人一起,还在计划更进一步开发生态资源,打造文化地标,探索创意旅游的新路径……

 

在京西更加广袤的区域中,同样的探索一直在进行,通过许许多多的类似探索,原本藏在深山里的文化和生态,正在走出大山,走到更远的地方,被全世界的人们所了解。

 

就如永定河畔的京西月季洲,在2025年的夏季,迎来了国内国际的人们,更多地方也是如此,千里京西古道上,不只有市民寻古探幽的身影,还有来自全球的游客和运动爱好者奔赴山河,这里不只是休闲游览的打卡地,也是生态产业的新基地,同时更是中国故事、北京故事传播到全世界的媒介。

 

一首诗词

科技也有文艺范儿

 

一朵花的开放,古典而又新颖,千百年栽培的历史,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正在演绎全新的故事。

 

几年前,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利用现代基因技术,首次绘制出四倍体现代月季基因组图谱,通过对200多个蔷薇属野生种和月季栽培种的重测序,揭示中国古老月季“月月粉”和香水月季是现代月季的重要起源种,“18世纪中国月季传到欧洲,开启了现代月季产业发展的历史,这段故事在过去只是通过文字记载和传说,并没有更确切的证据,但当我们揭开基因藏着的秘密,故事也就被确凿的证据所证实,现代月季的发展,确实有中国月季不可磨灭的贡献。”

 

小朋友在用手表拍摄月季。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此次月季大会中,科技是最明显的特点之一,不只有各种利用现代技术育成的品种,还有更加硬核的数字技术。

 

国际月季大会的现场,室内展馆中,一块大屏幕前,一位名叫“小妙月”的花精灵,以3D投影的模式,在屏幕中起舞、吟诵。“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一千多年前的诗句,在现代科技的支撑下,从数字人的口中流淌而出,转瞬间,古典的中文诗句又变成了英文,“Only this flower never tires of blooming,gracing all seasons with perpetual spring。”

 

仿佛穿越了时空,在数字科技的世界,短短的几句诗歌中,千年的栽培文化,全球的传播故事融为一体,沉淀在历史里的文明,和开放的全球视野同时展现在人们面前,厚重的历史是发展的源泉,开放的态度,是未来的期望。

 

当生态的价值与文化结合,当科技支撑起新兴的产业,一座城市的发展,正在开启新的阶段。一朵盛开的月季背后,是文化交流、产业升级与城市焕新的全新历程。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付春愔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怀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子诚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全球月季聚京西

相关推荐
京浪岛体育文化公园更名为“京西月季洲”
北京
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在北京门头沟开幕
新京号
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在北京门头沟开幕
北京
首次落地中国 国际月季大会5月10日于北京门头沟开幕
北京
预热了!“月季之乡”门头沟为你拉开盛会序幕
新京号
五月绽放门头沟!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新闻发布会传递这些信息——
新京号
受天气影响,京西月季洲16日下午四点提前闭园
北京
全球盛会首登中国!即将浪漫来袭——
新京号
京西月季洲展将延期至5月18日
北京
全攻略!来门头沟赏世界月季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