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消协:今年“五一”假期,消费服务、安全事故等方面诉求集中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磊
2025-05-14 13:51
热门景点运力、服务人员配给不足导致游客滞留、服务简配等问题突出。

5月1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5年“五一”假期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中消协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5月1日至5月6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数据显示,消费服务、安全事故、景区管理、宣传规范等方面维权诉求较为集中。

 

强买强卖、安全事故、游客滞留等问题突出

 

“五一”假期消费需求旺盛,强买强卖、毁约涨价等问题随之增多。比如,南京夫子庙花贩专盯情侣强卖高价花,多名女子流动式卖花,专门“套路”情侣游客;酒店民宿毁约涨价,不少网友反映,提前一两个月订好“五一”假期的酒店、民宿,最近突然被通知“上架失误,必须取消”,有的甚至还被威胁“不取消的话,到店也没房”。

 

监测期间,有关“安全事故”负面信息共22万余条。贵州黔西游船侧翻、陕西漂流翻船、苏州直升机坠落等事故被点名,中消协表示,这些事故暴露出部分景区极端天气预警及救援响应机制缺失、安全承载标准执行不严、对新兴项目安全审批与日常检查不足等问题。比如,5月2日苏州奥诗汀繁花景区内一架直升机发生坠落,造成4名机上人员受伤,1名地面人员死亡。该景区于4月25日开园,至5月2日事故发生,景区开业仅一周时间。

 

景区管理方面,“五一”假期热门景点到访人数再创新高,运力、服务人员配给不足导致游客滞留、服务简配等问题突出。5月2日,江西望仙谷被曝客流量过多、接驳车等待时间过长,导致大量游客直至次日凌晨仍等不到接驳车。三亚有游客骑摩托艇出海时跟丢向导被困1小时,凸显景区服务承载能力与现实需求严重脱节。

 

宣传规范方面也存在乱象,个别旅行社以“体重优惠游”为噱头吸引游客,实则暗藏消费陷阱;天津一奶茶品牌包装使用不雅字,引发消费者不满等。

 

建议构建全链条信用监管体系,严惩失信主体

 

中消协表示,今年“五一”假期,多起安全事故敲响警钟。极端场景下,景区管理失序、应急救援能力不足等问题被消费者吐槽;宰客、毁约、虚假宣传、消费陷阱等问题反复出现,也暴露出系统性管理漏洞。

 

针对这些问题,中消协建议构建全链条信用监管体系,严惩失信主体。在罚款等行政手段之外,通过公布“消费黑榜”等警示手段,震慑不法商贩。同时,利用AI等科技手段,建立商户信用档案。通过综合施策,督促电商、旅游、票务等平台认真履责,重视用户投诉,对恶意毁约商家予以动态公示,提醒消费者慎重选择。

 

强化高危项目安全准入与动态监管,对漂流、蹦极、攀岩、飞行体验等新增风险项目,建议制定景区高风险项目分级管理制度,强制要求运营方提交安全预案、设备年检报告以及保险投保证明。

 

建议景区建立“客流-运力-服务”智能匹配模型,摆脱经验主义,引入大数据技术预测客流,判断高峰时段,动态调整门票投放量,弹性增派接驳车辆及工作人员。此外,还需平衡流量营销与服务质量,从硬件设施、智慧管理到人性化服务全面升级,从而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转变。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磊 校对 王心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五一”假期北京接待游客1790.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北京
“五一”将至,请看这份消费避“坑”指南
新京号
今年春节消费投诉“餐饮消费”占首位,2月5日最高7.7万条
时事
区委召开镇街、基地、区直部门工作点评会
新京号
端午节前夕,多位市委书记、市长暗访
政事儿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