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当地时间5月7日发布公告,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国际关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于6日去世,享年88岁。约瑟夫·奈曾在卡特政府和克林顿政府任职,多年来一直活跃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领域内。
此前,他曾几度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阐释了他对于中美关系的历史、现在与未来的看法。
美国知名政治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约瑟夫·奈。受访者供图
“软实力之父”跨越学界政界
约瑟夫·奈1937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1964年获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73年,约瑟夫·奈与罗伯特·基欧汉合著《权力与相互依赖》,由此奠定了其新自由主义学派理论代表人物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约瑟夫·奈提出并阐述了“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这个概念与硬实力相对,指的是一个国家通过吸引力而非胁迫或收买来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此后,他还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巧实力”(smart power)的概念,指的是结合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制胜策略能力。
在跨越6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约瑟夫·奈出版了十余部专著,发表了200多篇文章。他的专著包括《巧实力》《权力大未来》《总统领导力与美国时代的建立》《美国世纪结束了吗?》《软实力与中美竞合》《美国世纪的生活》等。
他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英国学院院士和美国外交学院院士。2011年,《外交政策》杂志将他评选为全球百强思想家之一。在近期的一项调查中,他也被评为美国外交政策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在公报中称,约瑟夫·奈关于国际关系中权力本质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政策制定者、学者和学生。
在长期深耕学术界之余,约瑟夫·奈还将自己的政治理念付诸实践。在卡特政府时期,约瑟夫·奈曾于1977-1979年担任美国国务院安全援助、科学与情报技术副国务次卿,主要负责美国政府的核不扩散工作。后来回到哈佛任教时,他仍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
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约瑟夫·奈于1993-1994年担任美国国家安全情报委员会主席,后于1994-1995年担任美国国防部国际安全事务部长助理,负责美国和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的安全关系战略。
1995年12月离任后,约瑟夫·奈回到哈佛大学,此后长期在此任教。当地时间5月7日下午,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杰里米·温斯坦在给该院全体成员的邮件中确认了约瑟夫·奈去世的消息,并表达了他对约瑟夫·奈的缅怀。他说,“乔(约瑟夫的昵称)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一位富有远见的院长和一位尽职尽责的导师……他帮助这所学院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同时也改变了国际关系领域。”
拜登政府时期曾出任国务卿的安东尼·布林肯评价称,“很少有人能像他(约瑟夫·奈)一样,为我们的智力资本、我们对世界及美国在其中所处地位的理解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
特朗普损害了美国软实力
不管是在学界还是政界,约瑟夫·奈一直非常关注中国。值得关注的是,约瑟夫·奈有一个中国孙女,他的儿子儿媳二十多年前曾领养了一个中国孤儿。约瑟夫·奈曾在采访中表示,他的孙女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他对中国的感受。
约瑟夫·奈还曾多次到访中国,和中国的学者展开交流。就在2023年秋天,86岁高龄的他还曾到访北京,出席了多场公开交流活动。当时,他在北京大学发表了题为“中美是否注定一战”的演讲,引发了广泛讨论。
新京报记者曾于2021年9月就“9·11恐怖袭击”20周年对约瑟夫·奈进行了书面采访, 后又于2023年5月、2024年1月两次对他进行了视频专访,探讨中美关系面临的困境和未来的出路。
2023年5月,约瑟夫·奈新著《软实力与中美竞合》在北京发布,他在书中详细阐述了“软实力”“巧实力”的概念与应用,同时对备受关注的中美关系作出了深刻解读。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约瑟夫·奈强调,从双方的规模来看,美国无法控制或改变中国,中国也无法改变或控制美国,由此,美中双方都没有对对方的存在构成威胁。
事实上,约瑟夫·奈认为,中美关系是一种“竞合关系”,或者说是“有管理的竞争”,双方既有大国竞争和对抗,也有必须开展的合作。他认为中美之间爆发“热战”的可能性极小,同时拒绝将中美关系称为“新冷战”,因为和上世纪的冷战时期不同,中美两国目前在经济、生态等领域都具有高度依存性。
在谈及“软实力”的概念时,约瑟夫·奈曾表示,中国的软实力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的经济成绩,此外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充当的“调停者”角色也增强了中国的软实力。他认为,软实力可能成为美中竞争的领域,但也可以成为双方合作的领域。他呼吁美中加强各层级的接触,从而增加对彼此的吸引力,避免妖魔化对方。
2024年1月,随着中美关系出现新变化,新京报记者再次连线了约瑟夫·奈。此前,由于中美高层交往逐步恢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时任总统拜登还在旧金山举行了会晤,约瑟夫·奈认为中美关系达到了一个平衡点。但他仍然认为,中美之间正在经历大国之间的正常竞争,只是双方需要避免让这种竞争失控,或者完全忽视合作的方面。
事实上,约瑟夫·奈习惯于将中美关系放在更长远的历史中来看待。他认为,中美关系的发展符合“20年周期”理论,也就是说大概每20年会出现一次反转。他说,中美当前的大国竞争时期可能会持续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在此之前两国需要审慎度过这段困难时期,避免两国关系失控。
接受采访时,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还未赢得第二个任期,但已经势如破竹赢得了共和党党内初选。约瑟夫·奈对此表达了担忧。他表示,若是特朗普再次上台,中美关系的积极发展趋势可能会被中断,两国关系可能会变得更糟。
事实上,过去一段时间,约瑟夫·奈曾多次公开批评特朗普。他认为特朗普不理解软实力的价值,称特朗普裁撤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等举措严重损害了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他断言,“未来四年里美国的软实力将会面临重重困境。”
约瑟夫·奈在采访中还提到了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尤其是中国、印度等大国的崛起无疑会让“美国世纪”出现相对的衰退。他说,世界经济力量的平衡已经更多地向亚洲转移,因此保持亚洲经济与美国经济和欧洲经济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于全球稳定至关重要。
新京报记者 谢莲
编辑 陈晓舒
校对李立军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