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成都世运会倒计时100天,竞赛单元日程已基本确定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编辑 白爽
2025-04-29 12:29

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将于8月7日在成都开幕,今天(4月29日)是倒计时100天。

 

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成都世运会组委会副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介绍,本届赛事中国体育代表团将全力出战。目前竞赛单元日程已基本确定,垒球、软式曲棍球项目将在开幕式前一天开赛。

 

预计有330名左右运动员参赛

 

李静介绍,成都世运会设34个大项、60个分项、255个小项。体育总局会同四川省、成都市共同筹办。目前,场馆布局已确定,有27个场馆场地承办比赛,21个场馆竞赛团队组建完成,选派了专业能力过硬、办赛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共同参与场馆运行。

 

依托国内外赛事,已经组织实施了25场测试活动,有效检验了器材设施、组织运行、计时记分、属地保障、指挥调度等各方面准备工作,为赛时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体育总局正在有序推进代表团组团工作,目前已经获得28个大项、152个小项的参赛资格,预计有330名左右的运动员参赛。这将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世界运动会以来参赛项目最广、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

 

成都世运会的口号是“运动无限、气象万千”。李静表示,这将在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他们来源广泛、身份多元、富有活力,既有来自体育系统的专业运动员,也有从国内院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体育俱乐部中涌现出的杰出代表,还有中国残联选派的自由潜水、柔术、射箭项目的残疾人运动员。

 

设置运动员村A区和B区,方便就近参赛

 

成都世运会组委会副主席、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介绍,2025年成都世运会是继2023年成都大运会之后,四川再次举办的大型综合性国际赛事。四川省举全省之力扎实推进各项筹办工作。

 

借鉴成都大运会经验,针对世运会特点,组建由体育总局主要领导和四川省政府主要领导任主席的组委会,密切与国际世运会协会的沟通,推动成都执委会围绕竞赛组织等具体事项,加强与相关国际体育组织的对接,一体化推进赛事筹办。省级层面,成立由51家直属部门(单位)组成的工作组,全力支持成都市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筹办工作,107项筹办主事件已完成61项,其余正在有序推进。

 

围绕赛事需求,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在8个赛区布局27个竞赛场馆(场地),有序推进改造建设和设施配备;针对部分项目首次在中国大陆办赛的情况,提前对接规则标准,确保场地、器材符合要求;除需临时搭建的场地外,其余场馆均已开展测试演练活动。按照“就近参赛和体验城市”的原则,设置运动员村A区和B区,构建以客群体验为中心,覆盖礼宾、抵离、交通、食宿、医疗等各环节的服务保障体系。招募培训了近万名大学生志愿者,布局了500多个志愿服务站(点),为比赛和客群活动提供服务。

 

此外,还开发了“世运通”应用程序,提供赛会资讯、气象交通等服务,今年2月已经上线运行。据介绍,目前,全省上下已进入“世运时间”,火炬手选拔正在进行,世运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圈”系列活动如火如荼。

 

坚持节约集约利用,没有新建场馆

 

成都世运会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成都市市长王凤朝介绍,成都世运会是中国大陆首次举办世运会。自2019年成功申办以来,成都精益求精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组织召开近400场(次)专题论证会,制定近300项竞赛场馆设计及建设标准。坚持节约集约利用,27个竞赛场馆(场地)中有18个为既有场馆局部功能调整、9个依托湖泊公园临时搭建,没有新建场馆。

 

坚持赛事筹备与城市治理相结合,深入实施“城市基础空间”“城市增绿添彩”“城市容貌整治”“城市特色区域”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打造世运主题景观,统筹布局500余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市民群众踊跃参加,共同推动城市品质品位整体提升。

 

持续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搭建科技赋能世运场景供需对接平台,吸引多家低空企业进军赛事经济,25款机器人产品“集结”竞技,实现新技术新产品和世运会场景“双向奔赴”。策划举办“世运·天府”文化艺术展,打造“国宝粉丝探访之旅”“烟火锦城漫游之旅”等7条主题文旅体验线路,2025年入境游实现“开门红”。

 

同时,按照市民群众喜闻乐见、就近就便参与的方式,积极开展“万人千场”友谊赛等系列活动,新建改造体育公园77个,建设社区运动角407个、天府绿道新空间830处,市民家门口的130个“世运空间”陆续开放,跑酷、飞盘、攀岩、射箭等新潮运动走进市民生活,“世运热”在社区、商圈 、学校、企业持续升温。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白爽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