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2日,海淀区新就业群体系列服务项目发布活动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活动以“友好之城·‘全’新相伴”为主题,发布《海淀区新就业群体系列服务项目》,涵盖十大类87项服务,旨在进一步深化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
记者注意到,此次海淀区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的服务门类多、措施全,涉及医疗健康、就餐优惠、权益保障等多方面实实在在的举措。
海淀区新就业群体系列服务项目发布。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定期为新就业群体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发动商户提供就餐优惠
活动现场,海淀区委卫生健康工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总工会等10部门,通过介绍服务项目和点亮暖“新”地图的形式,接力发布了医疗健康、就餐优惠、居住便利、助力畅行、技能提升、权益保障、服务站点、暖心关爱等8个服务板块内容,推出新就业群体“友好医院”、“海淀食堂”、爱心商户就餐优惠、“社区暖居计划”、充电换电、“小哥学堂”、技能培训“大篷车”、“小哥专属普法律师团”、“全时驿站”、家庭关爱等具体举措。
新就业群体在海淀能获得哪些服务?
比如,在医疗健康方面,海淀区定期为新就业群体开展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院前急救技能培训。在就餐优惠方面,海淀区发动海底捞、西部马华等连锁商户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服务,在优惠就餐、理发、歇脚、手机充电等方面给予支持。海淀区也要求各街道党工委发动更多商圈、园区、社区、校园等新就业群体聚集区域周边餐饮商户提供就餐便利。
权益保障是新就业群体关心的事情。这次发布的政策提出,依托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服务阵地,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劳动法规政策宣传、劳动纠纷调解等综合服务。
同时,用好“海淀区民营企业产权保护法律服务工作平台”和6家“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站”,依托已经组建的公益法律服务团队,打造小哥专属普法律师团,每月定期派遣专职律师到工作站值班,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咨询、法治讲座、普法宣讲等公益法律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海淀区为新就业群体提出了多项“暖心关爱”的举措。比如推出滴滴司机关怀福利,在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假日举行相关节日主题活动,为滴滴司机带去节日关怀。将每月16日作为司机日,向司机发放福利,提供能源优惠、免佣权益和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生活日用等实用福利好礼。为司机提供定制车内香卡及专属免费洗车服务,让车辆持久清新,驾乘环境更舒适。
开展第三届“夏日送清凉”活动,以“爱心快闪”的方式为街头及送餐到楼宇或社区的小哥送去关心关爱和一句爱心祝福语。开展双十一“爱心便当”活动,为忙碌的快递小哥送去热腾腾的饭菜和祝福。
海淀区网约配送行业党委、房地产中介行业党委揭牌
在今天的活动上,海淀区网约配送行业党委、房地产中介行业党委揭牌,从行业角度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完善新就业群体服务工作链条。成立海淀区平台企业党建联盟,打破党组织隶属关系,凝聚美团、滴滴、闪送、腾讯、快手、贝壳找房、去哪儿网、58同城等平台企业党组织引领作用,共同探索解决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各类问题的新路径。
嘉宾为海淀区网约配送行业党委、房地产中介行业党委揭牌。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活动致敬了鹰瞳科技、百川智能、天鹅到家、西部马华、叮当快药、海底捞、便利蜂等15家“新就业群体友好服务伙伴”,号召更多社会力量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现场为来自17家企业的优秀新就业群体代表颁发了“车骑先锋”徽章,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群体代表作出集体承诺,将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投身基层治理,为共建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来自17家企业的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群体代表作出集体承诺,将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投身基层治理。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海淀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前期友好之城建设基础上,海淀区始终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全域覆盖、全时响应、全程服务、全员联动、全心守护”的“五全”理念,在机制引领、服务保障和融入治理方面发力,整合全区26家委办局和单位、29个街镇和15家平台企业资源,推出十大类87项系列服务项目,推动各系统、街镇、高校、企业打出新就业群体关爱服务组合拳。
“下一步海淀区将继续落实好中央和市委相关工作要求,依托海淀科技优势,广泛发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持续在政治引领和服务管理上下功夫,扎实推动系列服务项目落地落实,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凝聚力、成就感、获得感。”该负责人表示。
嘉宾为新就业群体代表颁发“车骑先锋”徽章及助力包。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之前在跑单的间隙就经常去各类‘暖新驿站’休息充电,今天在现场又听到了更多的暖心服务项目,既全面又实用,能解决我们工作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尤其是医食住行、技能培训、权益保障这些方面,确实是我们需要的。我也会积极融入海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成为社区的好帮手,做些实事,随手清理下楼道垃圾、顺路为独居老人代购点生活用品、在恶劣天气里沿途帮社区排查安全隐患等,向社会回馈一份温暖,维护好我们这个群体的形象。”来自美团的外卖小哥王兵臣说。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