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余斌:建设“民生中国”,才能更好稳住消费预期
新京报 记者 肖隆平 编辑 郑伟彬
2025-04-22 18:46
只有让老百姓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拥有一个强大的内需市场。“民生中国”,不仅是对当前问题的回应,更是中国经济未来的确定性。


新京报讯(记者肖隆平)4月22日,在新京报主办的主题为“直面关税战,锻造经济韧性——2025新京智库春季论坛”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余斌表示,建设“民生中国”不仅是应对外部冲击,夯实国内大循环基础的现实之需,更应成为“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政策的核心主轴。


补民生短板,打通消费动能


“打造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的关键,不在于简单刺激消费,而在于补齐民生短板,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与能力。”余斌在演讲中指出,当下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偏低,核心原因在于三大障碍:收入增长缓慢、资产缩水、预期不稳。


当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低于GDP增速,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导致家庭资产缩水,而民生领域的不确定性——养老、医疗、教育等压力——也让许多人选择“省着花”。


余斌建议,各级各地政府需要承担起保障民生的责任,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消除家庭的顾虑与焦虑,才能真正释放消费潜力。


“十五五”,从投资驱动到消费主导


“长期以来,我们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而忽视了消费对经济循环的决定性作用。”余斌表示,“十四五”末期的现在,正是中国经济结构性转型的关键窗口期,只有将民生建设置于更高位置,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余斌援引《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指出,未来要加大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领域的投入,并通过强化宏观政策的“民生导向”,引导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


在对“十五五”规划展望时,余斌表示,“民生中国”将成为重构发展逻辑的关键抓手。当服务消费成为主力、消费升级推动产业升级时,政府角色也需从“基建主导者”转变为“民生服务者”。


“如果我们把所有资源仍然集中在传统基建和制造业,就业结构、消费结构、生活结构都会滞后。”余斌说,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趋势加快的背景下,服务业不仅是未来消费的核心领域,更是吸纳高校毕业生、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的重要阵地。“服务业不起来,中国就业就稳不住,消费也强不起来。”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6.7%,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的69.1%。服务业就业人员占比为48%,比美国低31个百分点,发展潜力巨大。


余斌表示,在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中国要真正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必须立足于民生,稳住消费,托底预期。“只有让老百姓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拥有一个强大的内需市场。‘民生中国’,不仅是对当前问题的回应,更是中国经济未来的确定性。”


编辑 郑伟彬

校对 杨利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肖隆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直面关税战,锻造经济韧性

相关推荐
余斌:有效应对特朗普2.0冲击,我们应当建设“民生中国”
智库
直面关税战,锻造经济韧性——2025新京智库春季论坛成功举办
智库
新华时评|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着力抓好“四稳”
时事
上交所召开证券经营机构座谈会: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
财经
为居民增收减负,从源头提振消费 | 新京报社论
观点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通报,对做好二季度工作进行部署
新京号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双拥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 通报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部
新京号
政府工作报告: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
第一看点
增速5.5%:一季度开门红背后,北京做了哪些事
北京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