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不管“精英兔”还是“关门兔”,跑马记得跟紧这些“兔子”
新京报 记者 孙海光 王飞 编辑 张牵
2025-04-20 19:08

“希望大家看到我时,要加快自己的步伐,一定不要被我超过。”在天安门广场出发区,汪涌对身边的跑者说道。作为中国银行2025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的310(3小时10分钟完赛)官方配速员,汪涌被大家称为“关门兔”,在他身后冲过终点线的跑者意味着未能按时完赛,无法得到完赛奖牌。


今年的北京半程马拉松,共有70名官方配速员,负责带领选手完成目标成绩。马拉松比赛,官方配速员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兔子”,他们不仅是赛道上的“移动时钟”,也会用丰富的经验来帮助更多人安全完赛。不管是马拉松初跑者,还是资深跑友,比赛中按需跟紧这些“兔子”就好。


官方配速员带领大家一起冲线。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要想完赛,必须在“关门兔”前冲过终点


汪涌是首都媒体跑团的创始人和领队,当选过中国马拉松年度人物,去年还参加了巴黎奥运会大众组马拉松比赛。2015年至今,汪涌已经参加了40多场马拉松、100余场半程马拉松,仅北京半马就跑了6次,今年也是他连续第2年担任北京半马的官方配速员。


马拉松比赛最早出现配速员是在1999年的巴黎马拉松,赛会设置了7个时间点的配速员。之后,配速员逐渐成为高水平马拉松的标配。本届北京半马,从“120”到“310”设置了8个配速时间点,共配备了70名官方配速员。


今天的北京半马比赛,配速员身着统一服装,背着红色刀旗。刀旗上写“120”字样的配速员被称为“精英兔”,意味着要在1小时20分完赛。身背“310”刀旗的则被称为“关门兔”,他们要确保带着跑友在3小时10分钟完赛,这也是今年北京半马的关门时间。


汪涌是这次北京半马8名310官方配速员中的一员,他们负责把这一水平区间的跑者准时带到5公里、10公里等打卡点,确保他们顺利完赛。“我们跑过之后,身后的道路就要开放了,所以要卡得非常准。”那些在汪涌身后冲过终点线的跑者,也意味着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赛。


310官方配速员赛后合影,右一为汪涌。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关门兔”看起来比较轻松,实则压力不小,通常需要经验丰富的跑者来担纲。汪涌表示,其他配速员无论是4分的配速,还是5分的配速,大家都在匀速跑步,这也是大家日常最习惯的跑步节奏。但收尾配速员不同,9分多的配速走也不是,跑也不是,节奏始终起不来,“我们身边的跑者,能力相对都稍弱一些,我们需要把他们精准地带到打卡点上。”


与汪涌相比,“130”官方配速员唐燕文被大家归为“精英兔”行列,他身边都是大众跑者中的佼佼者。第一次做北京半马官方配速员,唐燕文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准备,确保自己有绝对实力带领大家完成任务。这段时间,唐燕文每个月平均跑量都在300公里左右,每周会安排一次节奏跑和一次间歇跑,周末再来一次长距离。


130官方配速员,意味着要在1小时30分完赛。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身为这个级别的“兔子”,唐燕文个人能力自然也是很强,半马PB(个人最好成绩)为1小时16分钟。今天比赛中,唐燕文始终把配速保持在4分12到4分15之间,上下幅度不超过5秒。“我全马最好成绩是242(2小时42分钟),全马配速员我报的是310,可以很轻松完成任务。”唐燕文称如果全马成绩在3小时左右,那么去报310的配速员就会很累,不仅帮不上忙,还会带着大家一起累。


不仅要带大家完赛,“兔子”的另一角色是城市宣讲员


马拉松比赛中,官方配速员往往都是有过多次大赛经验,且能应对比赛期间的一些突发情况。每次比赛前,组委会也会对配速员进行集中培训,确保他们正确、科学带领大众跑者完成目标成绩。


算上今天结束的北京半马,汪涌已经在超过20个马拉松中担任官方配速员,其中不乏厦门马拉松、南京马拉松这样的顶级赛事。作为跑者个人参赛时,汪涌会设立成绩目标,提前做好计划,专注地用脚步去丈量每一座城市,欣赏城市风光。但作为赛事官方配速员,他就要转换角色,用自己的经验去帮助每一位跑者,还得不时观察评估他们的状态,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最终让更多人安全完赛。


唐燕文尽管是第二次跑北京半马,但在这条赛道上做官方配速员还是第一次。马拉松比赛人员较多,赛道上比较拥挤,这对唐燕文是不小的挑战。他既要保证配速,还得保证后面的人跟上,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赛。其间,唐燕文还不时提醒跑友及时补水,经过上坡路段时还要及时提醒他们调整配速。


北京姑娘王婧是今年北京半马的215官方配速员,这个区间的跑者往往有一定马拉松基础,整体配速又不高,需要她特别照顾的不多。整场比赛,王婧基本是用6分23的配速带着大家跑。


担任配速员的同时,王婧还以一个城市宣讲员的身份来向大家介绍北京。跑到东四十条,她会给大家讲胡同里的故事。路过安定门,她会告诉大家如何通过门墩来判断这家主人之前是文官还是武官。即将到达终点时,她又会跟大家讲述一下北京中轴线的故事。她说马拉松不仅仅是一场比赛,也是了解一座城市很好的方式。


新京报记者 孙海光

编辑 张牵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孙海光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热门评论
186****6630
3天前
跑者的保护伞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