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天使杯”健康教育大赛收官,情景剧、小品演活晦涩医学健康知识
新京报 记者 熊丽欣 编辑 甘浩
2025-04-17 14:56
在本次大赛中,参赛护士们结合日常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和本科室特点,通过情景剧、小品、相声、歌曲及实物模拟演示等形式,将晦涩难懂的医学健康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作品,为公众带来了一场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健康教育活动。

4月16日,第三届北京“天使杯”青年护士健康教育主题大赛决赛落下帷幕,参赛护士们通过情景剧、小品、相声、歌曲及实物模拟演示等形式,将晦涩难懂的医学健康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作品,为公众带来了一场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最终,北京医院代表队凭借情景剧《五官争“号”》荣获大赛一等奖。


据了解,本届北京市“天使杯”青年护士健康教育主题大赛由北京市政法卫生文化工会主办,北京护理工作者协会承办,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会、北京市民政局工会、北京市总工会权益工作部、新京报社工会、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北京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共同协办。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共吸引了全市3200余名青年护士踊跃参与,征集作品数量高达1351件,创下历史新高。


活动现场。图源:北京市政法卫生文化工会


现场:科学性兼具趣味性,聚焦百姓健康生活


经过激烈角逐,北京医院代表队荣获大赛一等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代表队荣获大赛二等奖;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北京市老年病医院)、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代表队荣获大赛三等奖;北京北大医疗康复医院等20支代表队荣获优秀奖。


在本次大赛中,参赛护士们结合日常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和本科室特点,通过情景剧、小品、相声、歌曲及实物模拟演示等形式,将晦涩难懂的医学健康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作品,为公众带来了一场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健康教育活动。


丰台区卢沟桥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歌词改编与创意MV,向观众科普女性如何正确应对更年期。她们将更年期的身心变化融入歌曲旋律,用音乐打破科普传播壁垒,让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这一生理阶段的应对之道。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则以情景剧表演的形式,向公众普及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她们通过贴近生活的表演,将急救技能融入日常场景,帮助观众掌握这一关键时刻的救命技能。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情景剧表演的形式,普及AED的使用方法。图源:北京市政法卫生文化工会


此外,两部聚焦肥胖相关健康危机的作品也备受关注。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带来的《和肥胖分手:享瘦健康瘦益匪浅》,紧扣国家“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号召,以慢性病防治为切入点,倡导科学减重的生活方式革新;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团队创作的《肌少性肥胖症:肌肉保卫战》,则直击肥胖外表下“脂肪堆积+肌肉流失”的隐形危机,通过饮食干预与运动训练方案,揭示增肌减脂的健康密码。


在北京医院护士团队的情景剧《五官争“号”》中,三名护士化身为老人的牙齿、眼睛和耳朵,以拟人化的表演让“器官”纷纷“开口说话”。模糊的“眼睛”凑到老人面前抱怨:“奶奶,白茫茫的一片,您这看得见吗?”迟钝的“耳朵”贴着老人耳边喊:“奶奶,耳朵里全是耵聍,全堵了,歌手唱的是什么,我都听不见。”松动的“牙齿”也捂着腮帮子撒娇:“奶奶,您可别吃啦,可硌死我了,我都要掉啦!”这时,“全科护士”推门而入,针对“器官”们的“控诉”现场支招,手把手演示科学护牙、用眼卫生和听力保护的实用技巧。


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对话,巧妙串联起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隐患。让台下观众在笑声中记住了老年健康管理的关键知识。最终,该作品荣获大赛一等奖。


北京医院护士团队演绎情景剧《五官争“号”》。图源:北京市政法卫生文化工会


赛后,该作品负责人、北京医院门急诊科护士长董凡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参演的5名护士分别来自眼科、耳鼻喉科和口腔科等不同的科室,从今年2月份报名参赛后,团队克服跨学科协作难题,历时三个月完成从选题到排练的全流程创作。


“北京医院作为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接诊的老年病患的数量众多,所以我们在选题阶段,就考虑到把作品聚焦于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上。团队通过多轮研讨确定以白内障、听力障碍、口腔健康为切入点,将复杂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语言。”董凡说。


谈及此次比赛的收获,董凡表示,团队成员通过本次科普创作,不仅深化了专科知识,更在沟通技巧、公众教育能力方面显著提升。这种成长直接转化为临床护理优势,使护士们在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环节表现更自信专业,并进一步激发了护士们投身老年健康科普的热情。


亮点:规模创下新高,多领域机构同场竞技


据北京市政法卫生文化工会副主席葛春雨介绍,第三届北京“天使杯”青年护士健康教育主题大赛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共吸引了全市3200余名青年护士踊跃参与,征集作品数量高达1351件,创下历史新高。参赛作品的内容涵盖口腔科、耳鼻喉科、心内科、儿科、消化科、骨科、社区全科及养老护理等多个学科健康教育。


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角逐,282件作品脱颖而出进入复赛阶段,复赛参赛机构覆盖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包括84家公立医院、28家民营医院、164家社区医院及6家公办养老儿童福利机构。复赛作品数量相比去年211个增加71个,与第一届100个作品相比增长近3倍。最终,经过京内外专家线上、线下两轮评选,30支代表队148名选手晋级决赛。


葛春雨表示,与前两届大赛相比,第三届北京“天使杯”青年护士健康教育主题大赛在参赛范围和赛制设计上均实现了重要突破。本届大赛首次将儿童福利护士群体纳入竞赛体系,实现了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与儿童福利机构的同台竞技,进一步拓展了健康教育的覆盖领域。


此外,大赛在赛制上进行了创新。一方面,首次采用“线上报名、线上+线下评审”的混合模式,这种便捷高效的形式有效扩大了赛事的覆盖面;另一方面,通过吸纳一批京外专家参与作品评审,引入跨区域专业力量,推动了健康教育科普工作的跨区域交流与融合。


北京护理工作者协会会长陈静在赛后总结发言时表示,大赛已成功举办三届,无论是在比赛的参与度、社会关注度,还是实际效果上,都取得了质的飞跃。据统计,决赛的视频与图片直播累计播放量突破3万次,凭借流畅的观赛体验和高质量的内容呈现,成功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北京护理工作者协会会长陈静进行赛后点评。图源:北京市政法卫生文化工会


陈静强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明确受众,并选择最适合的方式传递知识点。例如,北京医院的参赛作品《五官争“号”》精准定位老年人群体,通过让五官“开口说话”的创新形式,使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老年人的世界。陈静评价道:“这种形式虽然不花哨,但非常有效。”她指出,无论作品的形式如何创新,内容始终是核心。健康教育需要确保输出的知识点清晰、准确,能够直击受众需求,让受众不仅记住,更能应用这些知识点。


天使杯+金点子:护理队伍赋能“健康中国”


谈及举办该赛事的初衷,北京市政法卫生文化工会副主席葛春雨表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职工发声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为护士群体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提升社会对护士群体的关注度,让护理工作者的专业价值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基层力量。


葛春雨还提到,此次竞赛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更是一个推动护理事业发展的契机。他希望以此次竞赛为起点,进一步推动护士队伍建设,促进护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同时,他也期待通过参赛选手的精彩创意展演,打造一批健康教育科普精品,为人民群众传播更多科学的健康理念。


此外,新京报记者还注意到,在第三届北京“天使杯”青年护士健康教育主题大赛举办期间,由北京市政法卫生文化工会、北京市总工会权益工作部、北京护理工作者协会联合举办的“促护理行业发展‘金点子’征集活动”也顺利举办。


“金点子”征集活动围绕促护理行业发展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围绕护理行业职工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围绕护理行业职工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先进经验、典型做法等具有创新性、实用性、推广性的“金点子”进行广泛征集。


活动获得了广大护理工作者的积极响应,217个单位报名参加,共征得“金点子”1094个,涵盖发明创造、技能提升、职业发展、劳动安全卫生、生活福利、科学管理、女职工保护、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经过专家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40名,优秀组织奖10家。


大赛圆满落幕。图源:北京市政法卫生文化工会


北京市总工会权益工作部副部长杜翠娟表示,下一步,对评选出的“金点子”,主办方将积极与有关单位联系,积极促进成果转化,努力将大家的积极创造、建言献策转化成具体实践。北京护理工作者协会也将根据“金点子”的建议,适时在协会官网开通意见建议栏,常态化收集大家的“金点子”,通过广大护理职工的积极建言献策,促进护理行业健康发展。


新京报记者 熊丽欣

编辑 甘浩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熊丽欣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xionglixin@bjnews.com.cn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