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应对“对等关税”,多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给出对策
新京报 记者 张秀兰 编辑 王鹿
2025-04-08 12:22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2日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以来,多家外销股股价波动。


虽然药品目前不在“对等关税”目录内,不过生物医药企业股价明显下跌,政策后续走向备受关注。目前,包括迈瑞医疗、健友股份等在内的多家企业也纷纷回应影响及应对措施。


生物医药股下跌 多家企业给出对策


据同花顺,截至4月7日收盘,医药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收跌6.56%。资金方面,医药ETF资金流入3.49亿元,资金流出4.86亿元,资金净额-1.37亿元,呈净流出状态。持仓股方面,包括恒瑞医药、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爱尔眼科、云南白药、智飞生物等在内的多只股票下跌,仅有联影医疗、片仔癀、华兰生物三只个股上涨。细分业务方面,截至4月7日收盘,医疗器械、化学制药、医药商业、生物制品分别下跌13.26%、12.05%、10.73%、10.08%。


据新华社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2日签署了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对此,中国迅速给予回应,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据悉,药品被豁免,目前不会受到“对等关税”的约束。面对未来,多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也给出了回应。


迈瑞医疗在回答投资者关于加征关税对公司美国及海外销售的影响时表示,在今年初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两次10%关税生效前,已提前根据意向订单在美国前瞻备货,今年在美国销售的产品并不受到本轮关税影响。此外,为满足国际化业务运营需求,公司在全球布局了几十家生产基地,其中包括已获美国食药监局(FDA)认证的工厂,可满足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市场需求。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公司销往美国的产品便被开始加征关税,但这并未影响公司美国市场的拓展。2018-2023年美国业务的复合增速达到了10%,目前美国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约6%。目前公司美国业务的毛利率水平已经超过70%,利润率也已超过加征关税前的水平。


作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龙头,迈瑞医疗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营销及服务,主要产品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三大领域,产品销往190多个国家及地区,并在美国硅谷、新泽西、美国明尼苏达设有研发中心。


另一家上市公司健友股份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则表示,目前“对等性关税”没有影响到医药,公司的做法是更加融入全球,更多产品服务世界。作为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制药企业,健友股份是全球市场多品种注射剂的供应商,特别是在肝素原料药药物中,健友股份在全球有一定影响力。截至2023年底,健友股份在美国市场已有超过50个产品运行,成为美国注射剂销售管线最完整的供应商之一。2023年,健友股份美国子公司销售收入16.30亿元,同比增长37.71%。


专注于肿瘤治疗领域创新药研发与生产的贝达药业则表示,根据美国政府公布的关税政策,药品被列为豁免商品类别,目前的关税政策尚未对恩沙替尼原料药的出口业务产生影响,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的后续动态。


机构看好创新药行业


美国是我国医药产业出口的重要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医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993.76亿美元,出口金额1079.64亿美元,同比增长5.9%,贸易顺差达到165.53亿美元。其中,西药制剂和生化药出口均实现正增长。


另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今年2月份发布的数据,美国为我医药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对整个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来说,美国也是重要的出口市场。以申万行业-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为样本,2018年-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海外收入占比由22%提升至34%。另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数据,2023年出口国家中美国占比最高,约24.43%;出海产品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医用耗材、医疗设备、IVD试剂等。


4月7日,就“对等关税”可能带来的影响及后续公司销售策略等,记者联系国内多家制剂产品出口排名靠前的公司,不过企业均表示“不便谈论”。


在此背景之下,创新药行业被多家机构看好。中信建投证券4月6日发布的研报认为,在关税政策冲击下,对医药产业链的影响较为复杂,并且可能仍然存在变数。本次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中,药品暂不涉及。目前时点,看好暂不受关税影响的创新药行业,自主可控下的器械、血制品国内份额提升机会,内需为主的中药、药店及流通等行业与关税关联度不大。长期看,出海仍应该是医药企业重要的战略方向,坚定看好出海带来的增量机会。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在今年2月发布的《2024年我国西药制剂与生化药产品外贸形势简析》也指出,我国创新药企业多以License-out或在当地布局委托生产的模式出海美国,暂时不受加征关税的影响,但“关税大棒”仅仅是特朗普的“先手招”,后续对华在美企业可能还会有更进一步、更大范围的贸易壁垒措施,医药产品出口及产业国际合作或将面临不小压力。面临重重困难与挑战,企业可通过加强研发创新提升产品和品牌竞争力、拓展新兴市场寻找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重视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优化战略布局,争取更多“闪转腾挪”的国际化发展空间。


不过,新兴市场也正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出口的重要市场。以前述肝素业务为例,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肝素出口主要市场仍为中国香港、印度、美国、意大利等地区,前五大出口市场占比接近三分之二。不过,去年对柬埔寨出口增长45.03%,对挪威和俄罗斯市场出口增幅超过60%,特别是对俄罗斯出口量大增160.89%,尽管市场占比不高,但充分表明了在上下游供需关系持续改善的行业背景下,新兴市场出口仍有可为。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校对 贾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秀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美国“对等关税”波及药品, 对国内产业影响几何?
健康
药明康德回应关税等问题:影响极不明朗,暂维持全年指引
健康
特朗普乱舞关税大棒,市场无需过度恐慌 | 新京报社论
观点
稳定股市,积极应对关税战 | 新京报社论
观点
美国给苹果等豁免对等关税:暴露美产业依赖 中国供应链不可替代
科技
十大券商谈“对等关税”:A股行情将如何演绎?哪些板块值得布局
财经
新闻8点见丨二十届中央第五轮巡视对象公布;毛奇一审获刑十年半
时事
跨境电商“突围”战:关税风暴中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科技
硬科技公司,上市不该有捷径
新京号
热浪背后的气候变化问题——零碳研究院碳报(第五十二期)
财经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