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网购低价“银筷子”,“一眼假”现象普遍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编辑 刘梦婕
2025-03-15 16:14

近期,网络平台上出现大量号称“纯银筷子”“抗菌银筷”的产品,价格每双几元至几十元不等。这些打着“纯银”旗号宣传的银筷子,真的是纯银产品吗?


3月15日,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在北京举办2025年3·15案例发布暨新业态新模式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讨会,会上发布了《网络低价“银筷子”消费体验调查结果》。调查显示,网购平台低价“纯银”筷子虚假宣传问题严重,宣称商品为“纯银”制品,但“一眼假”成为普遍现象,实际工艺、材质标注混乱,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宣称“纯银”制品,实际工艺、材质标注混乱


本次体验调查中,体验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随机通过多个平台购买各种宣传“纯银”的低价筷子,共计24个体验样本,每件单价在3.98元至95.48元之间不等。


体验调查发现,本次随机选取的24个体验调查样本,全部在商品标题或宣传图片上标注了“纯银”字样。其中,有22个样品在商品标题上标注了“纯银”,有18个样品在宣传图片上标注了“纯银”;只有7个样本标注了商品为镀银产品,有12个样本标注了商品为其他材质。此外,有10个样本收货时还发现商品夹带了疑似仿冒“证书”,有2个样本为其虚假宣传行为设置了免责声明。


针对本次体验调查涉及的23家低价销售银筷子商家,体验人员以商家明知不是纯银材质而故意宣传“纯银”产品,主张商家构成消费欺诈,要求商家承担“退一赔三”的惩罚性赔偿责任,其中只有1家店铺同意“退一赔三”。在另外22家店铺中,有11家店铺客服根本不回复消息;有8家店铺找各种理由推托,不明确回复是否“退一赔三”;有2家店铺明确拒绝承担“退一赔三”责任;还有1家店铺一直不发货。


调查发现,网购平台低价“纯银”筷子虚假宣传问题严重,宣称商品为“纯银”制品,但实际工艺、材质标注混乱,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误解。在本次调查的24个样本中,均使用了“纯银”“足银”“雪花银”等宣传用语,涉嫌虚假夸大宣传。


部分商家宣传“配证书”实为发送仿照证书纹样印刷的普通小卡片;个别商家设置免责声明,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的规定,涉嫌为不公平格式条款。


贵金属产品应推行“一物一证”销售模式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调查结果说明,网络低价“银筷子”“一眼假”现象普遍,消费者遇到消费欺诈,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权时,绝大多数商家不执行“退一赔三”的规定。


结合本次调查结果,建议平台企业强化主体责任,引导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杜绝虚假宣传和以次充好。销售银制品时,应在产品详情页面显著位置公示检测证书编号、材质成分等关键信息,推行“一物一证”销售模式,加强商品质量保障。主动落实“退一赔三”等有关规定,设置专属客服通道处理消费争议等,提升消费者消费体验和自身服务水平。


同时,完善平台准入和信息管理机制。平台应对入驻商家加强资质审核和日常管理,运用AI图像识别和语义分析技术实时筛查“纯银”“抗菌”等虚假宣传关键词,一经发现立即下架违规商品。同时建立银制品等贵金属产品销售商家黑名单,对累计违规及被消费者投诉较多的商家采取流量降权、保证金扣罚、店铺评分扣减等措施,构建优质优价的良性市场生态。


有关部门应对虚假宣传问题较多的商家加大日常检查和抽检力度,依法查处商家违法违规问题,督促平台对违规商家采取下架商品、暂停服务等惩戒措施。


此外,积极开展消费宣传教育,通过案例图解等方式普及“掂重量、观色泽、看钢印、查证书、验平台”等银制品选购技巧。提示消费者购买时要求商家提供载明检测机构、编号的电子证书,通过国家认证委网站等核验检测资质,留存商品详情、直播录屏、聊天记录等电子证据,并向商家索要正规发票等,提升消费者维权能力。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评论区竟能买到低价烟?名烟拆盒短视频的非法生意经
时事
新闻8点见丨杨铭宇黄焖鸡后厨乱象调查;你的钱包正在被AI“钓”取
时事
新闻8点见丨电商百亿补贴下的手机灰产漩涡;揭秘黄金回收陷阱
时事
江苏省消保委发布去年全省消费投诉和舆情分析,食品类投诉最多
消费
真实案件被揭露,看待《洛丽塔》的视角应该改变了
文化
他蹬着三轮车,她坐在后面两只胳膊在雪花里起舞
新京号
胡续冬的巴西和乐观主义
文化
新闻8点见丨信用卡POS机套现耍花招;野猪都在哪里出没?
时事
对话|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金融分会周伟:汽车金融机构需坚持合规
汽车
助听器线上销售乱象调查:假冒、贴牌、无验配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