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2024年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营销宣传问题排名居首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编辑 白爽
2025-03-14 13:37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直播带货作为新兴互联网消费模式,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但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消费维权问题。3月14日,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中新经纬研究院、消费者网等机构联合发布《2024年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报告显示,营销宣传、产品质量与销售违禁商品三类问题突出。其中,列为“营销宣传问题”之首的,就是虚假广告宣传。

 

报告指出,2024年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主要反映了营销宣传问题、产品质量、销售违禁品、不文明带货、退换货问题、价格误导、诱导场外交易、发货问题八方面问题。

 

在全部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数据中,涉及营销宣传问题的舆情数据比例为27.6%,排名首位;涉及产品质量问题的舆情数据比例为18.4%,排名第二;涉及销售违禁品的舆情数据比例为16.3%,排名第三。其他分别为不文明带货、退换货问题、价格误导、诱导场外交易、发货问题,比例分别为12.7%、9.9%、9.1%、3.5%、2.4%。

 

围绕营销宣传问题,报告细分具体问题分析,其中,虚假广告宣传、误导性宣传、夸大产品功效三方面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27.7%、27.6%、18.0%,需进一步重点关注。

 

直播带货平台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内容平台,即先建内容,通过内容吸引浏览量,有流量基础后再引入电商,增加变现渠道;二是电商平台,即传统电商平台引入内容,丰富传统营销方式,拓宽流量来源。调查分析认为,内容平台的问题数据量相对更多,比例为61.2%。

 

直播带货中,主播是重要的一环。报告显示,食品饮料/日用百货类主播、农产品/生鲜类两类主播的问题最为突出,占比合计接近七成,问题主要集中在营销宣传问题、产品质量、销售违禁品。

 

根据报告分析结果,消费领域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强化监管意识并提升监管效能,建立大数据监管机制,运用大数据、AI技术监测异常交易行为,提升监管执法精准性。

 

建议直播平台加强网络直播账号分级分类管理,建立并严格执行网络直播账号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网络直播账号,依法依规采取警示提醒、责令限期改正、限制账号功能、暂停账号使用、永久关闭账号、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

 

完善内部监管措施和自治规则,加强入驻审核、商品抽检、营销推广、商品评价、违规管理、售后保障、纠纷解决等直播带货交易全流程的审核。此外,利用AI语义识别与图像比对等技术,对直播过程中的宣传和广告进行监控,避免营销宣传出问题或发布误导性广告。

 

编辑 白爽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五一”将至,请看这份消费避“坑”指南
新京号
起底直播间神药丨普通食品宣称功效问题多,跨境购带来维权挑战
健康
辛巴带货“尖锋食客”螃蟹被指发黑,品牌“以酒偿蟹”是否合规?
消费
落实禁限售商品管理,北京鼓励网络交易平台引入“吹哨人”制度
北京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维权舆情报告,直播带货负面信息超23万条
消费
老年人火热“追短剧”,这几个趋势不得不重视 | 新京智库
智库
三只羊系列账号复播再停播,直播带货如何保障消费者权益
科技
北京落地直播带货新规范!出手约束“低价诱惑”,重申行业自律
科技
“打假博主”被打假:网络维权是一门怎样的生意?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