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今年报告接地气,尽量不用专业术语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牵
2025-03-05 13:17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天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介绍,报告所吸纳的意见和建议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其间利用媒体平台征求网民意见,截至今天早上9点,已收到各类建言204万条。


沈丹阳表示,做好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非常重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在起草过程中高度重视征求和吸纳各方面意见,“可以说报告起草的过程,就是一个集中各方智慧,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也是一个顺应社会期盼,细化实化政策的过程。”


据介绍,报告所吸纳的意见和建议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总理直接听取意见建议。今年1月下旬,李强总理先后主持召开了三场座谈会,分别是专家、企业家和教科文卫体领域的代表座谈会;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以及在安徽合肥召开的由部分省、市、县、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


二是广泛征求各地区各部门意见。在起草工作启动阶段,起草组就通过专题调研,召开征询意见会等方式,充分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部门、有关企业、专家学者对今年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报告稿形成以后按程序印发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征求意见,总共发出和收回了近4000份,从中又梳理出1000多条意见和建议。


三是利用媒体平台征求意见。比如从去年12月份开始,中国政府网联合21家网络平台,以及部分政府网站开展“@国务院 我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建议”的网民建言征集活动。截至3月5日上午9点,总计收到各类建言204万条。他表示,在网上提意见、建议的网民覆盖面非常广泛,包括不同年龄段,覆盖各个行业和地区,起草组从中精选出2000多条有代表性的建言。“对于上述三个渠道的意见建议,起草组都逐条认真研究,能吸纳的尽量吸纳。”


沈丹阳表示,今后几天,起草组还将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继续修改完善报告。报告注重文风朴实“接地气”,文字尽可能平实简练,尽量不用专业性术语,目的是让老百姓听得懂、好理解。


编辑 张牵

校对 杨利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专题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相关推荐
起草组负责人:收到204万条网民建言,精选出2000多条
第一看点
两会划重点丨3月5日
时事
融合“水+文化” 阜阳文旅跑出“加速度”
时事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网民建言能吸收尽量吸收
时事
38位新女性的“新三观”| 观己 阅己 悦己
新京号
习近平的调研故事
时事
“村BA”出圈之后
时事
新闻8点见丨“丫丫”正式移交中方;13省区市将遭遇沙尘天气
时事
“共建、共治、共享” 胡同里的社区治理
时事
新闻8点见丨政府工作报告全方位解读来了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