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第一个“非遗春节”,博物馆里怎么过?
新京报 记者 展圣洁 浦峰 王飞 编辑 白爽
2025-01-23 20:42

去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春节到来之际,多家博物馆特别推出春节主题展览及新春文化活动,包括国家博物馆的“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国家自然博物馆的“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等。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展

 

湖南是中华远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洞庭湖西北的澧阳平原是湖南史前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该展首次用国画艺术全景再现湖南史前文明演进的历程。

 

长140米、高1.8米的《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现场亮相,91件史前文明文物同步展出。该画卷勾勒了湖湘先祖在史前人类历史中从原始生活方式跃升至文明门槛的传奇。它曾于2023年12月在湖南首展,本次展出作品是主创艺术家团队用近一年时间再次补充、打磨、优化后的匠心之作。

 

展览地点:北3展厅

展览时间:1月21日开展,为期一个月


1月21日,“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

 

展览选取200余件(套)馆藏文物精品,涵盖青铜、玉器、钱币、陶瓷、金银器、漆器和书画等多个品类,通过“景星庆云至,天授人和时”“乾坤万象和,山固寿无疆”“又是春时节,春色如人面”三个单元,多角度呈现春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国博馆藏重点文物、观众喜爱的“明星文物”亮相展览,包括彩绘十二生肖陶俑、妇好鸮尊,以及充满新春氛围感的桃花洞釉灯笼瓶、白玉“天官赐福”佩、“好酒”白釉盘等。

 

展览地点:北4展厅

展览时间:1月22日起开展


1月2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故宫博物院

 

玉出昆冈——清代宫廷和田玉文化特展

 

考古证明,新疆用玉的历史已超过4000年。西汉中期以后,和田玉开始大量进入中原,并逐渐成为此后2000余年玉器制作的主要材料。

 

展览从故宫珍藏的清代宫廷和田玉文物中,遴选出258件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包括汉代和田子料玉辟邪、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五宝之首的“大清受命之宝”、镌刻乾隆皇帝御题诗的采玉图山子、反映清朝与域外地区交往的痕都斯坦玉器等重要展品,其中130件珍贵文物为首次展出。

 

展览地点:东六宫区域的斋宫展厅

展览时间:2025年1月7日至2026年1月4日


观众参观白玉盘龙钮“大清受命之宝”。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恭王府博物馆

 

岁朝迎祥 美意延年——恭王府博物馆藏传统木版年画展

 

恭王府博物馆从馆藏年画中甄选百余幅精品,以“岁朝迎祥 美意延年”为主题,分“祈福迎祥”“画中有戏”“才子佳人”“节令风物”“燕京岁时”五大板块,展示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杨家埠、陕西凤翔、河南开封、苏州桃花坞等重要年画产地木版年画,让观众在恭王府古建院落间,感受传统木版年画的独特韵味。

 

展品中不仅包含各地年画精品,还有美术史论家、民间美术收藏家王树村的一批旧藏首次集中亮相,其中不乏北京年画中稀见与绝版之作。为展览制作的馆藏年画贺岁动画、展厅内的年画拓印体验区,以及院落中的年画主题互动装置,烘托出一片贺岁喜庆氛围。

 

展览地点:西一区、东二区展厅

展览时间:1月22日至4月20日


观众观赏江苏桃花坞木版年画“一团和气”(乾隆版)。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国家自然博物馆

 

脊椎动物的崛起展

 

1月14日,经过四个多月的精心改造,国家自然博物馆原“古爬行动物”展厅转型为“脊椎动物的崛起”展厅,正式对公众开放。

 

自2003年开展以来,“古爬行动物”展厅一直是自然博物馆的明星展厅,尤其是其中展示的井研马门溪龙、许氏禄丰龙骨架标本等,它们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宝贵财富,更是无数人童年记忆中的珍贵片段。

 

此次“脊椎动物的崛起”展厅总展品数量达197件,其中7成多展品为首次展出。展览精心策划为七个主题单元,分别为海洋中来、征服陆地、重返海洋、龙行大陆、飞龙在天、展翅翱翔和哺乳初现。

 

展览地点:一层中央展厅

展览时间:1月14日对外开放,常设展厅


1月14日,国家自然博物馆“脊椎动物的崛起”展厅正式对外开放。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

 

展览分为“生肖文化的源与流”“腾蛇乘雾”“幽幽蛇影”“蛇舞丰年”四个单元,精选蛇类标本近50件,全面展示蛇的独特魅力。展览设计以中国传统配色中的红、蓝、绿三色划分不同单元主题,同时融入大量蛇相关设计元素,与蛇类标本相呼应。

 

展览地点:临展二厅

展览时间:1月14日至2月16日


图为观众参观蛇标本,墙上展示《山海经》古籍中各种蛇的形象。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过年——春节主题展

 

“过年——春节主题展”展出120余项与春节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港澳台地区。展览叙事从冬至开始,至元宵节结束,分为序厅和“辞旧迎新”“欢聚祝福”“乐岁弦歌”“普天同庆”四个单元。

 

展览期间,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定期组织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京展示展演,同时配套开展“传统历法与春节”展览、“张灯结彩过蛇年 灯彩点亮非遗馆”、元宵节舞龙等多项活动。

 

展览地点: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一层1、2展厅

展览时间:2024年12月21日至2025年3月2日


“过年——春节主题展”,小朋友在体验区学习制作花馍。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灵蛇献瑞 祈福纳祥——书画名家2025新春楹联作品展

 

春节习俗中,写对联、贴对联是重要的仪式之一。展览邀请了100多位书法名家和绘画名家,通过楹联和书法艺术相结合的形式,围绕“灵蛇献瑞 祈福纳祥”这一主题,以广泛的新春祈福题材、风格多样的书体表现形式创作了100多幅楹联佳作。

 

展览地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四层南侧4展厅

展览时间:1月21日至2月5日

 

“中国传统历法与春节”图文展

 

春节不仅包括新年庆祝活动,也与中国传统历法直接相关,彰显了人与自然的联系。本展围绕中国传统历法与春节的关系设置了十个问题,邀请观众跟着展览一起走进历法的知识长廊。

 

展览地点: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一层多功能厅外环廊

展览时间:1月21日至3月2日

 

■国家图书馆

 

金蛇献瑞——乙巳蛇年春节非遗暨民俗摄影联展

 

展览分为“春节溯源”“巳蛇呈祥”“春节非遗”“我们的节日·春节”四个单元,突出展示典籍中的新春文化主题。

 

其中,“春节溯源”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春节的雏形,列举了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五及正月十五的历史习俗及其来源;“巳蛇呈祥”介绍了“蛇”的文字演变,通过与“蛇”相关的典籍记载、各类传说、文学作品等内容,呈现蛇文化属性的多次演绎与丰富变化。

 

现场还设置了雕版印刷及盖章互动区域,读者可现场体验雕版印刷“福”字、套色印章盖章。

 

展览地点:国家图书馆北区二层大厅

展览时间:1月22日起开展


金蛇献瑞——乙巳蛇年春节非遗暨民俗摄影联展,嘉宾为读者书写手机春联。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福满新春来 金沙绘吉祥”馆长送福活动

 

在集章时间内,读者可前往总馆北区二层咨询台、总馆南区国家典籍博物馆二层咨询台、国图文创空间前台集齐三枚限定印章。前100名集齐印章的读者可在国图文创空间前台领取一张新春福卡和一瓶金沙(送完即止)。活动时间为1月25日、26日9:00-17:00;1月28日9:00-12:00。

 

来图书馆吧!新春民俗会

 

读者可在现场免费体验新春香囊DIY、新春剪纸、扭扭棒烟花等,还可将体验成果作为新春礼物带回家,体验包数量有限,先到先得。活动时间为1月29日-2月4日,每天11:00-12:00、15:00-16:00。

 

■中国电影博物馆

 

新春系列文化活动

 

一层圆厅将连续多天上演传统民乐表演或京剧经典剧目,为观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的视听盛宴。五位技艺精湛的民乐演奏家将用古筝、琵琶、箫、扬琴和阮等传统乐器,演绎经典曲目。

 

中国电影博物馆设置非遗手工体验区,观众在欣赏电影艺术的同时,也能亲手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非遗手工体验包括京剧脸谱制作、拓印、中国结制作、花灯制作和香囊制作等多个项目。

 

中国电影博物馆还特别推出票根集章活动,观众在参与各项活动的同时,也能收集到寓意吉祥的票根和彩色印章。集齐七场活动的印章打卡,将获得惊喜。

 

■北京艺术博物馆

 

瑞彩盈门——木版年画展

 

本次展览从木版年画六大产地精选出40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神灵神兽”“人物故事”“吉庆富贵”三大主题单元,为观众呈现一场视觉与民间文化的双重盛宴。

 

“神灵神兽”单元,一幅幅神灵祭祀类题材作品,以生动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刻画出门神、财神、灶神、天地全神、土地神、福禄寿、牛马神、瑞兽等神灵神兽形象;“人物故事”单元,不少是《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等名著中的人物,再现了历史故事中的经典场景和人物形象;“吉庆富贵”单元,一幅幅寓意美好的年画作品,充满了喜庆和吉祥的元素。

 

此外,展览还设置了印章打卡和年画拓印活动。观展的同时,观众可进行互动体验。

 

展览地点:普度群生殿

展览时间:1月22日至3月31日

 

春节传统技艺体验活动(需提前报名)

 

“喜迎新春——传统贴金体验活动”:源自唐代,兴盛于明清,贴金画以其独特的工艺制法和绚烂的色彩,呈现出立体感和金属光泽的画面效果。观众可利用金箔独特的效果制作出一幅精美作品。活动时间为1月29日10:30-11:30(木工坊,假山西侧)。

 

“糖趣新春——绒花糖葫芦体验活动”: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观众可利用红色绒花,制作绒花糖葫芦,体会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活动时间为1月29日14:00-15:00(女红坊,假山东侧)。

 

“福禄贺春——木版年画体验活动”:配合“瑞彩盈门——木版年画展”,北京艺术博物馆开展木版年画拓印体验活动,让观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寄托对新生活的美好愿望。活动时间为2月1日10:00-11:00(木工坊,假山西侧)。

 

“灵蛇送福——传统针黹艺术体验活动”:在女红坊体验针黹活动中,观众可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针黹基本技巧,彩色亮片缝制在一起,创造出活灵活现的灵蛇。活动时间为2月1日14:00-15:00(女红坊,假山东侧)。

 

以上活动为免费体验活动,公众号扫码报名。报名成功的观众可于活动当日扫码签到,凭成功报名截图免费进入北京艺术博物馆参观及参与体验活动。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打福眼”祈福体验活动

 

“打金钱眼”是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著名的传统民俗游戏,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代嘉庆年间。在“福眼”中心悬挂小铜铃,游客可以现场购买“福币”投掷,击中铜铃,祈福新年诸事顺利平安吉祥。

 

好“铃”好“灵”活动

 

中国古人常将铃铛用于民居建筑中,通过风吹铃铛带来的“好韵”,以招来“好运”。游客可在大雄宝殿互动项目前,敲响铃铛,获取属于自己的新年祝福卡片。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白爽 校对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展圣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浦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专题丨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来了,一起贺佳节

专题丨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怎么过才对味儿?

相关推荐
专题丨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怎么过才对味儿?
专题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怎么过?石景山区举办非遗贺新春系列活动
北京
白孔雀艺术世界非遗市集开张,老式商场转型文创产业基地
北京
来偶遇呀!清明假期盲冲门头沟
新京号
餐饮开启“庆元宵”模式,市场监管部门抽检多批次产品均合格
商业
加强理论武装 深入明道见行——各地党员干部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时事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欢迎来宁夏,给心灵放个假
时事
春节假期河北接待京津游客占比达18.2%
时事
第一个非遗春节,非遗市集、文创等成北京文博亮点
北京
石景山烟火气升腾!假日旅游市场活力迸发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