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刘洋)“我自己也来自科技界,作为高校校长,我今年特别关心关注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协同发展,这也是北京市今年的一项工作重点。”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于1月13日上午开幕,北京市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聂祚仁说道。他表示,北京工业大学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此次会议将对有效支撑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方面给出“北工大经验”。
北京市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聂祚仁。 新京报记者王贵彬 摄
聂祚仁表示,作为高校要结合首都发展需要,长远规划“校、产、城”的融合。“北工大这些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做了一些探索,承担国家项目、争取国家大平台的支持,激励人才团队的建设,就实践来讲,就是要更好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聂祚仁建议,高校要紧密地对接属地政府,广泛联系相关企业,深化校地企协同,建设高水平的环高校创新区,在涵育创新生态方面着重发力,催生新质生产力。
以2024年为例,北工大和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合作建设了北京首个区校企深度联合的环高校创新功能区——北工大山河湾谷创新区。聂祚仁介绍,不到一年时间,已有数十家创业团入驻先导区,多项优质科技成果正在孵化。高校可以作为核心区,提供源头创新和原创技术,先导区成为了推动优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成果转化之路的重要枢纽。
其次,聂祚仁建议完善融合发展机制,构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协同机制,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我们通过举办中关村论坛高促会(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等活动,邀请政府、企业走进校园发布政策和技术攻关榜单、挑选适配的科技成果,打破高校科技成果‘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局。”聂祚仁认为,高校还要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上下功夫,将职称评定、岗位聘任、人才评价、绩效考核等环节与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效进行合理挂钩,激发科技成果转化“原动力”。
“我们要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分层分类评价体系,让更多科技人才‘冒得出、留得住、用得好’。”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缩短产业化周期方面,聂祚仁建议要重点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将资源配置给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青年科技人才,助力其干成事;健全保障体系,让青年科技人才在科研黄金期和成果高产期安身安心安业。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