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京大学薛涛:推进空气污染治理,减少儿童暴露于有害环境的风险
新京报 记者 陶野 编辑 王进雨
2024-12-24 13:32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陶野)近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京举办2024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主题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标升级 协同发力”。论坛现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薛涛代表研究团队,分享了《中国空气质量改善的健康效应评估2024:关注生命早期暴露》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主要发现。《报告》由北京大学空气气候健康(AiR-Climate-Health, ARCH)研究团队编制,亚洲清洁空气中心提供支持。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薛涛 图/主办方供图


根据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相关研究,空气质量改善的边际效应在低浓度区间更大,因此空气治理后期对应的健康改善幅度更大。如果第三个行动计划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顺利实现,预计健康改善的幅度将超过暴露改善的幅度。不过,当前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放缓,2023年的人群PM2.5暴露与第三个行动计划目标间仍存在差距。


《报告》建议,未来持续推进大气污染精准施策、深度治理,在管住重点区域的同时也严防非大气污染重点防治区的污染反弹问题,并对西部内陆地区空气质量改善成效不佳予以更大关注。只有全面达到并站稳第三个行动计划目标,并在未来持续迈向更具雄心的空气质量管理目标,才能迎来清洁空气行动的健康效益“红利期”。


根据《报告》评估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人口规模与结构、以及不同人群因PM2.5暴露导致的过早死亡风险差异,经济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口规模越大,与PM2.5暴露相关的成人和婴儿过早死亡负担绝对值也相应更高。但在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人群内部,空气污染导致过早死亡风险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分布存在差异。总的来说,空气污染导致的儿童死亡主要集中在低收入人群,且这种不均衡趋势有增大倾向。低收入地区往往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资源匮乏,为逐步缓解低收入地区儿童的疾病负担,建议一方面,可以提升营养支持和扩大预防性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确保儿童获得必要的健康保障;另一方面,持续推进空气污染治理,减少儿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的风险,推动社会福祉的普惠与提升。此外,可以加强婴幼儿早期健康干预机制,强化儿童聚集场所的空气质量保障等措施进行多层次干预,也可为儿童创造长期健康福祉。


校对 穆祥桐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陶野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摆拍涉“三秋”生产领域视频被通报——今日辟谣(2025年10月22日)
时事
九月卫生防病提示
新京号
绿水青山真能“变现‌”!遵义:不信你看→
新京号
甲醛治理公司哪家好?十大品牌名录!
企业资讯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4年度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报告
新京号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从“妇产科”到“父产科”:缺失的男性生殖健康科学
文化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全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新京号
全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