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张琦:常态化帮扶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新京报 记者 柯锐 编辑 郑伟彬
2024-12-22 14:32
常态化帮扶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预示着这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2024年12月21日,第三届共同富裕智库论坛暨CTTI来源智库揭牌仪式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教授在作报告。图/新京报记者柯锐 摄


新京报讯 (记者柯锐)2024年12月21日,第三届共同富裕智库论坛暨CTTI来源智库揭牌仪式在京举行。本次论坛以“共同富裕与新时代农村农业现代化”为主题,来自国家部委、高端智库、高校及媒体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路径。活动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主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共同富裕研究院承办。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教授在主题为“过渡期后如何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和帮扶制度”的报告中表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我国采取了设立五年过渡期的重大举措,保持了脱贫地区原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如今过渡期即将结束,未来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口是否还需要接续帮扶?“答案是肯定的。”


在张琦看来,经过脱贫攻坚和过渡期的精准帮扶,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彰显了中国式精准帮扶机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但是,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相对落后的现实情况未得到根本扭转,2023年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5%。“因此,有必要对欠发达地区进行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常态化帮扶,确保其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得上。”


对此,张琦认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口帮扶仍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必须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


不过,在张琦看来,在过渡期后,我国帮扶工作将面临新的目标、新的要求、新的对象等一系列新问题,逐渐走向以常态化帮扶助推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亟须采取新的战略以应对新的挑战。


张琦表示,常态化帮扶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共同富裕具有全域性、全民性。不包含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口的共同富裕,就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在过渡期后,通过常态化帮扶弥补欠发达地区发展短板,消除区域差距,提升低收入人口发展能力,缩小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底线目标。对欠发达地区进行常态化帮扶不仅非常有必要,且任重道远。”


在张琦看来,常态化帮扶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包括当前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抗风险能力仍然较弱,脆弱性较高,部分脱贫人口内生动力不足,仍然存在因病、因灾返贫致贫的风险;脱贫地区帮扶政策长期固化带来新的地区发展不平等。


由此,他建议,应提早研究常态化帮扶阶段的新目标、新对象和新战略。“2025年过渡期结束后,常态化帮扶的新目标既要有对内生发展动力的增强和跨越式发展的追求,又要有对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承诺,还要有对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倡导。这些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全面、系统的发展框架。”


张琦认为,跨越式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口实现后发追赶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内生发展动力是决定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内生发展动力,未来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口依然有可能会返贫。因此,过渡期后的帮扶工作重点是从产业发展、教育培训、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入手,提升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他建议,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是我国新发展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欠发达地区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以及边远山区,具有生态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是区域协调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地理空间。在过渡期后,应充分挖掘和利用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加强区域间的协作和交流,推动资源、资金、技术等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


张琦认为,过渡期后,帮扶的目标应由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逐渐转向促进共同富裕。“由于基础薄弱、缺乏产业支撑,部分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财力比较薄弱,如果缺乏支持和帮扶,到2035年欠发达地区将难以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在过渡期后,应通过常态化帮扶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农村内部的发展差距,实现平衡性和包容性的发展,促进全域性、全民性的共同富裕。”


对于过渡期后常态化帮扶的基本原则,张琦认为,过渡期后的帮扶将由以往的短期性、超常规的帮扶转向长期性、制度化的帮扶,进而提升国家治理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他还认为,在过渡期后推进常态化帮扶,“精准”是关键。“精准”不仅是脱贫攻坚的制胜法宝,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是过渡期后常态化帮扶的思想指引。


另外,张琦表示,常态化帮扶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预示着这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常态化帮扶的各项工作应着眼长远,做好帮扶目标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按计划按步骤地实施,做好各阶段目标任务与政策举措的有效衔接,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编辑 郑伟彬

校对 赵琳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时事
国新办发表《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
第一看点
中共中央首场新闻发布会实录(全文)
时事
人民日报文章:深化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综述
时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
时事
中纪委工作报告来了 去年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24人
时事
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时事
十问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后劲何在?
第一看点
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世界经济增长最大贡献国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