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国医促会临床营养健康学分会倡议:多学科共建医学减重门诊
新京报 记者 王卡拉 编辑 王鹿
2024-11-18 15:12

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减重并不是完全靠行为和意志力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医学管理。医学管理减重需要用到科技手段,可以是云端,也可以用人对人的方式实施,未来用AI管理可能是一个更好的方向。此外,还需要一个更大层面的非技术端的长效管理机制,即社会环境去管理,通过群防群治群控,才能真正实现长效管理。”


在11月15日-17日举办的“第七届华夏医学营养论坛暨医学营养减重规范管理培训会”上,中国医促会临床营养健康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教授发表了上述讲话。该活动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营养健康学分会主办,中关村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营养与代谢专业委员会协办,旨在促进“医学营养减重”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使医学营养减重更加科学、规范和易于实施。


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作为一种慢性疾病,肥胖需要长期的管理和关注。而医学营养治疗是肥胖症治疗的基础,也是在肥胖自然病程中预防和控制行之有效的措施。“肥胖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关,减重在慢病的防治中起到一个核心作用。”陈伟指出,作为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肥胖是个大学科,和其他慢性疾病并不一样,需要多学科专家的联合协作,依据不同人群的特点、个人身体状况及遗传信息,制定精细化的营养干预方案;并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行为改变策略,提升减肥者的认知水平,增强其坚持减重及维持健康体重的动力与依从性;采取包含医学营养治疗在内的多元化长期干预手段,帮助肥胖人群科学、有效地减轻体重,重拾健康与自信。


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印发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中,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推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体重管理工作,提升医护人员体重管理技能和肥胖症治疗服务水平。今年10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正式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其中对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等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以指导各级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临床工作,进一步提高肥胖症诊疗规范化水平。


陈伟介绍,中国医促会临床营养健康学分会一直致力于“医学营养减重”的临床应用及推广,并已连续9年开展医学减重教学单位的遴选工作,自2024年8月正式启动申请工作以来,共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出374家医院成为“2025年度医学营养减重教学单位”。截至目前,共有500多家医疗机构已经加入到医学营养减重门诊工作当中。


“很多科室愿意参与到减重管理环节中来,未来医学营养减重门诊会逐渐让位于医学减重门诊或减重门诊,它是以联合门诊的方式为主体,营养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陈伟表示,已获批的医学营养减重教学单位中,只有不到50%是营养专科在做,其余的包括内分泌科、心内科、老年科、体检科等,随着大家的工作趋于一致化,未来应该是多学科共同努力向肥胖中心或肥胖联合门诊的方向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医学营养减重工作的开展,此次会议上还发起了“多科协同管理,共促健康体重”的倡议,围绕深化健康教育,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倡导多学科协作,共建医学减重门诊;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个性化减重服务;强化科研技术创新,推动临床转化应用;探索多方合作机制,激活更多社会力量五个方面向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发出倡议。


校对 杨利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卡拉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世界骨质疏松日丨如何科学减重、保护骨骼?权威专家共同支招
消费
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发布:健康体重 强骨健身
消费
心灵之痛,身体诉说:儿科“身心同治”破局之路
时事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强专科·优综合”赋能 守护群众生命健康
新京号
减肥、运动及减脂成热词,专家呼吁对肥胖人群进行分层管理
消费
防不胜防!骨质疏松原来和这么多常见病都有关系!
新京号
9大创新项目角逐!首届超声医学前沿应用及人工智能创新大赛落幕
企业资讯
“高科技”抗癌带来天价诊费,如何让尖端治疗方式更“落地”
时事
《健康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管理规范》发布
消费
多数人正在经历的病痛,疼爱健康如何破解偏头痛困局?
企业资讯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