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创办“父母课堂”、发挥家委会作用,北京多校分享家校社共育经验
新京报 记者 徐彦琳 编辑 缪晨霞
2024-11-15 23:03
3篇一等奖文章的作者在研讨会上进行了分享。

新京报讯(记者徐彦琳)如何破解家校沟通难题、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11月15日,在方家胡同小学举办的“北京市中小学第九届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暨北京市第六届家庭教育成果征集评优活动”展示交流研讨会上,来自北京各区的教育界和家长代表共同探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


此次活动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附属方家胡同小学承办。记者了解到,自成果征集与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经各区初评和推荐,收到协同教育机制成果95篇,教师论文103篇,教师案例107篇,教师育人故事106篇,家长文章170篇。其中,8篇文章获评机制成果类一等奖,3篇一等奖文章的作者在研讨会上进行了分享。


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郭鸿介绍,东城区形成了区域横纵交错分明的“1+8+X”协同育人机制。以1个区中心引领区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8个分中心组织指导学区内学校的协同育人工作,定期组织开展交流学习活动;X个学校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勇于承担发起、改革创新家校社协同共育工作。


“我希望我的爸爸能好好说话,和我说话的时候语气能好一些。”海淀区清河学区管理中心邱丽娜给大家播放了短片“爸爸妈妈听我说”,展现了孩子视角中的父母是什么样的。邱丽娜介绍,海淀区清河学区开展丰富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创办清河学区“父母课堂”,指导父母采访孩子、孩子给父母写信……“许多家长表示在听了孩子的心声后感触很大。”


门头沟区黑山小学赖妙琼介绍了学校建立校级家委会、落实家长评价机制、制定校级会议制度的经验做法。“从2018年起,家委会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主动性增强,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和家庭教育活动人数逐年提升。家委会不仅带着学生走出校园,家长也会利用自身的职业优势将社会资源引入课堂给孩子们讲课,逐步构建起开放多元新格局。”


除机制成果类文章外,活动还评出教师论文类一等奖4篇,教师案例类一等奖5篇,教师育人故事类一等奖12篇,以及家庭教育家长文章一等奖18篇。


家校沟通难题如何破解?圆桌访谈中,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附属方家胡同小学的教师、家长以短片的形式重现了一场“家校沟通难题”案例。学生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同学打了找上老师,年轻的班主任因为被家长指责而委屈落泪找到了教导主任。


“你想想看,要是你自己的孩子被打了你会怎么样?”在德育主任的指导下,班主任对家校沟通的难点所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用有效的沟通方法,为两方家长化解了矛盾。“我最开始觉得就是两个孩子打打闹闹,家长过于紧张,还是把事情想简单了。”班主任说道。家长也在现场表示,“通过一番沟通,我能感受到学校的老师是真心为了孩子好。”


会上,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附属方家胡同小学学生权益维护中心正式成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吴兴发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徐彦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银龄赋能 “双减” 路,家校社协同育新人 —— 教育系统关工委 “五老助双减” 现场推进会调研座谈走
新京号
三年服务学生8.7万余人次,北京晒出“五老助双减”成绩单
教育
家校社同心 携手育未来——第四届家校社共育活动举办
新京号
2025年北京市中小学数学节圆满闭幕
新京号
北京海淀已聘请143名心理副校长,实现中小学校全覆盖
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 | 龚旗煌:从理念到实践:人工智能赋能下的高等教育创新探索
新京号
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有哪些精彩瞬间值得回顾?
文化
陆控打造立体化防非金融格局,多层次守护民众金融安全
商讯
北京发布“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二十条”!让孩子动起来、笑起来、强起来
新京号
招生 | 数字领航!中传这个A+专业带你玩转出版未来!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