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法定代表人以个人名义借款无法偿还,公司被判承担还款责任
新京报 记者 吴淋姝 编辑 杨海
2024-10-30 22:03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负责人以个人名义与出借人订立民间借贷合同,所借款项用于单位生产经营,出借人请求单位与个人共同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新京报讯(记者吴淋姝)10月28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公司法定代表人以个人名义借款但实际用于公司生产经营的案例,在此情形下,当个人无法还款,出借人能否要求公司承担责任?海淀法院以案释法。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李一在某公司担任总经理,是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2020年10月,因某公司经营遇到困难,资金周转不开,李一经人介绍向卢倩借款,并以个人名义向卢倩出具《借条》一份,约定借期3个月,还款期限为2021年1月,利息为每月2%。

卢倩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向某公司的对公账户分三次进行转账,合计35万元。2020年11月、12月,李一如期向卢倩支付了第一期及第二期利息,合计14000元。到了2021年1月,李一未向卢倩偿还借款本金及剩余利息。卢倩多次催要,李一及某公司均拒不还款。后卢倩向法院起诉,要求李一及某公司偿还借款本金35万元及利息。

庭审中,某公司辩称,卢倩要求公司承担还款责任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李一是本案的还款主体,某公司不应承担任何还款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负责人以个人名义与出借人订立民间借贷合同,所借款项用于单位生产经营,出借人请求单位与个人共同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法院经审理认为,鉴于李一在借款当日为某公司法定代表人,且卢倩所提供的款项系以转账方式支付至某公司账户,某公司对李一相应借款(35万元)承担共同还款责任。对于借款利息,双方约定期限内月利率为2%,因此,卢倩要求李一按照法定利率上限标准支付上述借款的逾期还款利息,具有事实依据。

法院最终判决,李一和某公司共同偿还卢倩借款本金35万元,并赔偿利息损失。

(文中人物为化名)


编辑 杨海 校对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吴淋姝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wulinshu@bjnews.com.cn
相关推荐
母亲私借115万元为子买房被诉,法院:配偶及子女不用还款
时事
信保经理为业绩骗贷七千多万,花328万买彩票“想中奖堵窟窿”
时事
收“辛苦费”帮同事套取贷款,法院判决双方协议无效
时事
助贷险高额保费调查:贷款30万保费9万,综合利率破24%红线
财经
债务人离婚时“净身出户”,债权人能否要求撤销?
时事
新闻8点见丨独腿登山者王辉登顶玉珠峰;“AI玄学”爆火真相
时事
前董事长违规担保,思创医惠或被ST
健康
威尔仕“办卡理财”套路:宣称3倍收益,有人花数百万退款无门
财经
经营者恶意闭店,预付费消费者如何依法维权?
时事
破解卷款跑路、霸王条款等预付式消费痛点 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