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东城区首个全龄友好无界公园亮相,成百姓身边的“生态会客厅”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王贵彬 编辑 刘梦婕
2024-10-29 16:40
改造完成后,新增新建游人活动空间近800平方米。

“升级改造后,大家伙儿感觉特别好,原来坑坑洼洼的道路平整了,活动场地也扩大了,我们练太极拳,她们跳广场舞,现在都不用抢。”家住北京东城区民安社区的居民高大爷说。


经过三个月的改造提升,南馆公园近日开园亮相。公园围栏拆除,东侧增加了无障碍出入口,南馆公园成为东城区首个全龄友好的无界公园。


活动区扩大,居民不用再“抢地盘”


10月29日上午,记者在南馆公园看到,公园的改造项目重点提升建设东西边界、北部的全龄活动区以及中心湖景区。东西边界拆除了物理围栏,将景观向人行道开放,东侧新增了一处便民入口,从北边来公园不用再像从前一样绕到南门。


北部全龄活动区形成布局合理的北侧广场活动场地以及儿童活动场地。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变化最大的是北部全龄活动区,这里形成了布局合理的北侧广场活动场地以及儿童活动场地。老人在广场上锻炼,孩子们在儿童活动场地上嬉戏。此外,中心湖景区改造了亲水平台、滨水步道等亲水设施,方便市民休闲散步。


居民在南馆公园亲水平台上舞剑。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高大爷是周边社区太极拳队的,每天都会和老伙伴们一起在南馆公园内打太极。“原来公园里活动场所也分区,但面积太小,大家锻炼都得抢场地,常常因为一些口角引发纠纷矛盾。现在改造后增加了面积,大伙儿互不干扰,特别好。”高大爷说,“儿童活动区也特别好,旋转椅我都想上去试一试,我们小时候可没有这些设施。”


此次改造还平整了园内道路,让老人们打太极、跳广场舞更加安全。还让高大爷特别满意的是,活动区专门安装了衣帽架,“挺高级的,又实用又有档次”。


开园前邀请游人、居民代表提建议


南馆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东直门商圈北部。公园始建于1956年,2002年9月改建成北京市第一座以中水造景的生态水景公园。


东城区园林绿化局规划发展科项目负责人李亚锦介绍,南馆公园周边环绕着簋街、俄罗斯大使馆、通教寺、民安社区等,周边市民游客、企业单位对公园绿地、休闲游憩场所需求量巨大,全龄改造需求比较集中。另外,公园与街区的关系也方便作为全民打开的试点。


居民在南馆公园里晨练。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据介绍,本次改造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通过“拆围透绿”等设计策略,建设以零碳体验为主题、以城市花园为特色的开放共享的全龄友好型公园。项目于今年7月30日进场施工,拆除围栏134米,在东侧新增公园出入口,原有的两处公园出入口也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完成后,新增新建游人活动空间近800平方米,同时改造改建园路、广场4000余平方米。


在改造过程中,保留园中大树,移除隐患、病害苗木,局部清理灌木,改造现有植物空间,疏解出林窗空间和草坪空间。结合公园现状的植物品种,增加了暴马丁香、少女丁香、小叶丁香、紫丁香等丁香类亚乔、灌木等植物,打造以丁香为特色的“一园一品”植物景观。


居民在南馆公园内散步。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在公园开园前,南馆公园还召开游人代表、居民活动团体代表交流会,邀请居民参观公园内新增的景观节点、休闲设施及活动区域,详细介绍全龄友好公园改造的变化及新增设施,并邀请代表们提出意见和建议,按照合理建议进行细节调整和优化。


开园后,南馆公园将通过智慧养护、强化巡视、丰富业态等措施加强园区运营管理,依托公园毗邻商圈、使馆周边、居民密集、需求多元等特点,在释放商业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新消费场景的同时,优化与居民、社区、街道、驻园单位的议事沟通机制,探索创新多元管护机制,真正融入城市街区和居民生活,打造百姓身边的“生态会客厅”。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刘越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贵彬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央媒聚焦!在雄安,“读”未来
新京号
全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新京号
全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二环绿道变全龄友好公园,东二环南段护城河边建成“晏清园”
北京
早安北京1022:早晨至中午有降水;地铁17号线中段区间贯通
北京
北京建设20处花园城市示范街区,街景公园无缝衔接
北京
深度解读,宜居芜湖!
新京号
亮马河、CBD等9个重点区域将打造花园式街区
北京
从二环到六环,北京将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廊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