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计划明年对外开放
新京报 记者 展圣洁 浦峰 编辑 张牵
2024-08-30 10:04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二期工程已完成80%,将与博物馆同步开放。

□开栏语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三个文化带建设卓有成效、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惊艳亮相、众多的博物馆和剧场吸引全国观众……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北京已经迈出坚实步伐。从今天起,新京报开设“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巡礼”专栏,一展首都新时代的文化魅力。

大运河畔,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西北角,土黄色的楔形古“城墙”静静矗立,一座形如玉璋的博物馆正在加紧筹备,与周边的绿荫相映成趣。


这里是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目前,公园二期工程已完成80%,将与园内博物馆实现同步开放。不久的将来,一个开放性、独具文化属性的遗址公园将与公众见面。


◎亮点1

将结合考古现场打造公众全过程参与考古的遗址公园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西北角,于2017年批复建设。目前,项目已进行到二期,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二期建设。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唯一的汉代城址,公园将展示良好的绿化环境和悠久的人文环境,为周边人员提供一处良好的感受历史、休闲游憩的场所。


漫步在公园内,这里绿树成荫,种植着白蜡等本地树种,不时还能看到复原的汉代民居建筑基址。镜河水系穿公园东部而过,与行政办公区南部的千年守望林成遥望呼应之势,构建行政办公区“南有守望林,北有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的生态格局。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科长刘杰介绍,路县遗址公园总体保护范围共113公顷,根据近十年考古计划,配合文物发掘,分三期建设。“一期39.2公顷,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城墙外可实施区域,古城墙遗址上覆土2-2.5米,种植高大乔木,恢复古城墙轮廓;二是镜河东侧紧邻保障房的区域,为附近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


8月29日,工作人员经过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二期故城核心区域,总面积28.6公顷。以考古结果为依据,采用种植容器苗和装配式木栈道、玻璃栈桥等方式,随考古挖掘进度移动,营造互动式考古体验。截止目前,项目进度约80%,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三期为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中远期建设内容,待项目建设范围腾退完成后开始实施建设。


“相比其他公园,遗址公园最大的特点是文化属性强烈,未来,公园将设置农耕景观区、休闲游憩区、文化体验区、考古展示区四个区域,还将结合考古现场,打造公众全过程参与考古的遗址公园。”刘杰表示。


他还介绍,路县遗址公园以“先保护后发掘、边考古边展示”的“公众考古”理念开展建设,未来公园将和文物展示工程将由一个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形成合力,下一步还将一体申报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亮点2

致力于打造“观众友好型博物馆” 路线简单方便参观游览


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位于遗址公园主轴线东侧,共三层,大部分功能置于覆土之下,仅以地上二层最小化体量的一字展廊,立于覆土景观之上,充分塑造出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巧,绿荫环抱、与遗址交相辉映的意境。覆土之上的造型仿照路县故城的一段城墙,长卷下覆土部分掀起一角,取名“历史之眼”。


从“历史之眼”进入博物馆,沿着楼梯步行到遗址展厅,在这里,三口古井和一座窑址被原址保护,蔚为壮观,这也是遗址公园建设的初衷。


现场最大的古井,是一口由大块方木撑起的不规则圆形水井,这也是当时北京发现的规模和体量最大的木结构水井之一。考古人员解读,这是西汉时期的水井,直径约4米,井的内部还有一圈由厚木板围成的井壁,形状近似方形。这层木制结构体现着古人修水井的智慧。根据推测,这层木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土质松软塌陷,保证井水不混入泥沙,确保清亮,相当于为水井配上了“净水器”。


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遗址展厅原状展陈发掘的古井。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王维珂介绍,博物馆计划明年对外开放,展陈部分主要包括遗址展厅、基本陈列展和临时展厅。“遗址展厅主要对原址进行保护和展示,基本陈列主要展示从2016年至今挖掘出来的文物。”


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具备原址保护、藏品展示和公众教育三大功能,体现了新博物馆学的理念。设计建筑师表示,“我们致力于打造观众友好型博物馆,空间设计偏向流线型,引导性强、路线简单,方便参观游览。此外,外立面墙砖采用现代手法还原古代城砖,从左至右,表面花纹纹路越来越光洁,寓意从古至今的历史演变。”


行走在地上二层的文化走廊,透过两侧通透的窗户可以欣赏自然景观,向北望去,是汉代千年古城路县故城城址,向南望去,是新千年之城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站在这条轴线上,就能感受到“一眼千年”的浪漫。


亮点3

今年计划揭露遗址东部一千平方米的城址区


土黄色城墙以北,正在开工的路县遗址考古工地上忙的热火朝天。深达二三米、十平米见方的深坑整齐排列,考古人员正在忙着揭露土层、搬运泥土。“今年,我们计划把遗址东部一千平方米的城址区揭露出来,相信会有很多惊喜。”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孙勐说。


路县故城位于通州区潞城镇古城村,作为目前所知通州地区最早且唯一的秦汉时期城池,将通州的建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史料记载,路县始建于西汉,属渔阳郡;王莽改路县为通路亭,隶属于通路郡;东汉恢复西汉旧称,但改“路”为“潞”,始称潞县。该城址就是两汉时期路(潞)县的治所。


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2016年,孙勐和他的考古队在通州区潞城镇古城村的地块上打下第一个探孔。此后,一座汉代县级城址被层层揭露,并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这些年,路县故城的发掘一直在持续。考古人员介绍,目前已基本推断出路县故城城址的位置、形制、规模、功能等,出土陶器、铜器、玉石器等千余件不同种类的实用器以及大量动物、植物遗存等,为了解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具体状况提供了契机。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内复原了一段“古城墙”。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在这座古城内,考古人员实现了多个“首次”。在路县故城城郊遗址区内,目前已经清理两汉时期水井150余口,这是北京地区首次考古发掘并记录的汉代井群,路县故城的水井类型全面、丰富,主要包括木构井、陶井圈井、瓦片井、砖木混构井等;首次明确北京地区汉代城市手工业遗存的遗迹组合,陶窑、水井与房址,冶铁炉、水井与灰坑等遗迹的共时存在、空间分布和功能组合与互补,为了解、复原路县故城遗址的制陶、冶铸等手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资料。


此外,路县故城遗址区内已发掘出带有战国、西汉时期陶文(分刻划、戳印两种)的各类器物70余件,是北京地区出土陶文器物最多的遗址。


“从形制与规模来看,路县故城遗址是两汉时期典型的平原地区城市遗址。路县故城遗址的发现,从考古学上找到了副中心城市历史、文化的‘根与魂’,是北京地区从诸侯国文化、区域文化向帝国文化、大一统文化转变的重要见证,也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与古代城市遗址保护充分结合的典型案例。”孙勐表示。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张牵 校对 刘越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展圣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浦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北京寻古——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巡礼

相关推荐
视频丨路县故城遗址打造成博物馆,解码汉代城池
视频
无需预约,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迎来首批实名制入馆游客
北京
开颅手术实证、再现取水场景,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今起开放
北京
北京城市副中心六环高线公园将分批亮相,2029年整体建成
北京
国家植物园科普活动、成果展览走进路县故城遗址公园
北京
暴雨预警降级为黄色,天坛公园、颐和园等多家公园恢复开放
北京
宫廷雅乐在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奏响,北京历史名园资源植入副中心
北京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试运行开放,这座“无界公园”怎么逛?
北京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及博物馆将于5月18日开放
北京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6月14日14时起试运行开放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