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过会”后苦等两年 达科为终止IPO注册
新京报 记者 王卡拉 编辑 王鹿
2024-08-07 21:15

又一家核酸检测概念企业倒在了IPO“过会”后的注册阶段。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8月5日晚间披露,达科为创业板IPO终止注册程序,这距离其成功“过会”后提交注册申请已过去近两年。


此前,因含有新冠核酸检测相关业务,达科为被冠上“新冠核酸检测概念”。随着沪深交易所对涉核酸检测企业上市申请审核的收紧,达科为IPO止步于注册阶段,或与此有一定关联。2023年以来,已有包括致善生物、微策生物、瑞博奥、菲鹏生物、达科为等多家涉及新冠核酸检测相关业务的企业IPO终止。


新冠相关业务的可持续性遭质疑


达科为的招股说明书(注册稿)显示,该公司专注于生命科学研究服务及病理诊断领域。2019年底开始在全球暴发的新冠疫情,催生了核酸检测需求,让相关企业受益颇多,达科为便是其中之一。


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冲击,达科为自主研发了用于核酸检测样本收集及储存的病毒保存试剂产品,已取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许可、欧盟CE认证、荷兰CIBG认证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产品认证或注册。


在新冠疫情防控带来的需求下,2020年、2021年、2022年,达科为分别实现营收6.05亿元、8.37亿元、10.3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81亿元、1.04亿元、1.01亿元。其中,病毒保存试剂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5260.37万元、4827.88万元和7809.80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71%、5.78%和7.53%。


在招股说明书中,达科为表示,新增的病毒保存试剂产品收入增长较快且毛利率相对较高。但2022年,达科为开始“增收不增利”,其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及,2022年随境外病毒采样管需求减少,同时境内常态化检测政策带来大量市场需求,病毒保存试剂业务逐渐由境外经销为主转向境内销售。但在国家医保局降低核酸检测价格通知要求以及境内同类供应商竞争较为激烈的影响下,境内病毒采样管市场价格持续下降,其病毒采样管销售单价及毛利率持续下降。2023年开始已不再生产和销售病毒保存试剂产品,达科为表示,该部分收入不可持续。


达科为谋求创业板上市,原计划募集8亿元资金,其中,7亿元用于试剂生产中心建设、医疗设备制造中心建设、研发中心建设、营销服务网络与信息化升级建设四个项目,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2021年9月,在中天国富的保荐下,达科为向深交所递交了创业板IPO的申报材料并获得受理,并于2022年7月25日“过会”。


2022年10月14日,达科为提交IPO注册,但一直停滞不前。今年8月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通知书,达科为和中天国富证券主动撤回了此次上市的注册申请文件,达科为创业板IPO注册程序终止。


在IPO问询中,尽管达科为的新冠检测相关业务销售额占主营收比例并不算太大,但深交所依然关注了其新冠相关业务的可持续性。在第二轮问询中,深交所要求达科为补充说明除病毒保存试剂外,其他产品是否与新冠疫情的防控或治疗相关;剔除受新冠疫情相关导致的产品收入外,公司收入的增长情况;在新冠疫情相关产品供求关系平衡后,公司是否存在收入增长放缓或者下滑的风险等。达科为回复称,除病毒保存试剂和少量防护用品外,公司不存在其他与新冠疫情防控或治疗直接相关的产品。在剔除新冠疫情相关产品收入后,主营业务不存在收入增长放缓或下滑的情况,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不依赖于新冠疫情相关产品。


除了新冠检测相关的病毒保存试剂产品业务对业绩的影响受到关注外,代理销售业务收入占比高、供应商较单一、业务合规性等问题也遭到深交所问询。


“核酸企业”扎堆上市引发关注


在IPO“过会”后,达科为曾陷入核酸检测概念企业上市风波。2022年,多家核酸检测概念企业扎堆申请上市,引发市场关注。


2022年11月21日,深交所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中,针对个别自媒体报道达科为等涉及核酸检测业务的企业申请创业板上市情况表示,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尤其是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依据创业板发行上市条件和审核标准,对有关公司的申请进行了认真审核,重点关注了其核酸检测相关业务与主营业务的关联性、相关收入的可持续性,以及剔除该等业务收入后公司是否仍满足发行上市条件等,要求公司进行了充分披露。深交所将坚守创业板定位,严把市场准入关,审慎推进相关企业发行上市工作。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上述监管政策收紧前,拟A股IPO企业中,有16家企业处于新冠检测产业链中,包括达科为、致善生物、微策生物等在内,有9家已经“过会”,其中,康为世纪在2022年10月成功上市。


新京报记者在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查询到,截至8月7日,上述“过会”的核酸检测概念企业中,除了达科为外,菲鹏生物、微策生物、致善生物、瑞博奥、凯实生物IPO也已终止。英科新创、沃文特分别于2022年9月和10月提交注册申请,但迟迟未有进展。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卡拉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北交所首发募资规模最大公司开发科技上市,首日涨幅超150%
北交所
赛维系退场海源复材将再度易主,接盘者曾多次冲击资本市场
财经
云峰新材上市之路再生变数,上交所3张“罚单”揭开“病症”
消费
中茶“刹车”、八马“转港”,上市是否是茶企的突破口?
消费
海天味业业绩重回增长,面临国际化与“零添加”新规两大挑战
消费
牧原股份启动赴港上市,“A+H”股布局为哪般?
消费
挂牌新三板后“闪电”冲击北交所,知名客户能否为炬森精密加分?
消费
从被顶替者到律师,罗彩霞:希望受害者不需大声呐喊就能解决问题
时事
南航物流上市终止,净利润为三大航物流之首
财经
我的孩子就要在痛苦中死去,能否让他最后安宁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