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长城村落成为“第二课堂”
新京报 记者 王子诚 赵利新 编辑 刘晶 张鶯
2024-08-05 13:18
7月17日,“‘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2024 年园区行活动启动,23所高校师生将进驻文化产业园区。北京联合大学“走读北京”实践团队的四位师生实地考察京郊长城传统村落。师生们向村民请教本土文化,也分享所学推动村庄改变。

8月2日,密云区大城子镇,长城保护员帮助同学们通过陡峭路段。


距北京市区100多公里远的墙子路长城,有些墙段近乎垂直于地面,人要揪住凸起的砖头,前身贴在嶙峋墙面上,才能攀过去。当地村民身手灵活,面对险要地段,三两下就能跃过去了,这让一群体力不支的大学生感到吃惊。


7月17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等主办的“‘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2024年园区行活动正式启动,23所高校师生将“进驻”文化产业园区,把实践地当作“第二课堂”,领略北京文化的魅力。北京联合大学“走读北京”实践团队的四位师生实地考察京郊长城传统村落,向当地村民请教本土文化,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他们也将自己的所学,分享给村民们,推动村庄发生新的改变。



书上的历史具象化起来


8月2日,密云区北沟村,羊员正(右)和郭笑妍(左)在墙子雄关城堡内拍摄。


8月初,北京联合大学“走读北京”实践团队的四位师生,从市区驱车百公里来到密云区大城子镇墙子路村。车进入镇域后,头顶上方就是古朴的长城,在密集树林中蜿蜒起伏。考古学专业大一学生郭笑妍说,看这地形,就知道此处曾是兵家要塞。


8月2日,密云区大城子镇,长城上的文字砖。


来之前,郭笑妍在网上搜寻了关于墙子路村的资料。墙子路营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置东、西、南三门,东曰永熙门,西曰安边门,南曰墙子路。整个城池建筑全部为砖石结构,城基为条石,城墙为砖,墙高二丈五尺许,宽约二丈,城郭为长方形,北墙随山势呈半圆形。


8月2日,密云区墙子雄关城堡,刘艺鑫面对城墙陷入沉思。


快60岁的村党支部书记王云生带着学生们看村广场里的两块古石碑。石碑已用玻璃罩保护起来。上面分别写着“永熙门”“安边门”,字迹遒劲有力、清晰可见。石碑一侧有小字注明:皇明万历三年岁次乙亥仲春吉旦立。


8月2日,密云区墙子路村,刘艺鑫(左一)和郭笑研在“安边门”石匾前拍摄。


据载,万历三年,正是一代名将戚继光镇守北京北部防线。他亲自督促士卒筑台、修墙。墙子路营城也于这一时期得到修缮。郭笑妍站在营城故地上说,书本上记载的历史,此刻都具象化了起来。


8月2日,同学们走在密云区墙子路村。



生长在长城脚下的保护员


8月2日,密云区墙子路村村史馆,工作人员借助沙盘向同学们介绍墙子路村的格局。


墙子路乡情村史陈列室内一张桌子上,放着三个生锈的火炮筒,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大二学生羊员正看得仔细。68岁的村民齐桂苹介绍,左边火炮筒是她十多年前在玉米地里发现的,退休教师蔡世文建议把它放在村史陈列室里,这样能一直保存起来。


羊员正还曾走访焦庄户村、琉璃渠村,他说那两个村子也是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他发现这些村庄有个共性,就是都有村民自发地收集、保护本村的文物。


为保护长城,北京市在2019年建立长城保护员队伍。今年56岁的张连生就是墙子路长城其中一段的保护员,他要定期带着镰刀、垃圾袋,巡视约8公里长的长城。


8月2日,密云区大城子镇,同学们在长城巡护员的带领下在杂草丛生的山路上前行。


巡护途中,一路上灌丛密布。脚边碰到蛇,手被荆条划破,或者被野蜂蜇到嘴巴,都是常有的事。张连生带着学生们考察长城,20岁的学生很快就被甩到后面,他时不时停下来等后面人跟上。


8月2日,密云区大城子镇,同学们采访长城保护员。


8月2日,密云区大城子镇,同学们站在长城上。刘艺鑫(右二)和羊员正(右一)正在商量拍摄角度,一旁的郭笑研正在记录感受撰写解说词。


“您喜欢这份工作吗?”一位学生问他。张连生笑着说,他打小生在长城脚下,从政府没有设置长城保护员的时候,他就经常来长城上转转,劝阻游客离开,捡一路垃圾下山,“这长城是戚继光修的,您知道吧?我每次来这里,都有种自豪感。”



 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北京文化魅力


除长城外,墙子路村另一个文化名片是花会。花会已有百年历史,传统节目有二鞑子摔跤、舞狮等。在2018年左右,村里一些十几岁的男孩在村民黄丽红组织下,成立了高跷队。黄丽红回忆说,孩子们第一次走高跷的时候,俩小时下来全都累哭了,但是没有一个人放弃,后来又擦干眼泪接着学。


8月2日,密云区墙子路村,同学们观看踩高跷表演,表演者都是村里的中学生。


是什么让你坚持下去呢?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刘艺鑫问一个17岁的高跷队员。“踩高跷的时候,村里乡亲们都在路旁鼓掌,满眼都是期待。我觉得我不能辜负他们。”对方说。


8月2日,密云区大城子镇,刘艺鑫(左一)和羊员正拍摄村中民居。


刘艺鑫打算摄制一条关于墙子路村的短视频,放在网络平台上展示。村里几个年轻人围上来,刘艺鑫给大家讲解了短视频的制作技巧。“像墙子路村这样有文化特色的村庄,应该用网络好好传播一下。”刘艺鑫说。


8月2日,密云区大城子镇,刘艺鑫拍摄的“V”字长城。受访者供图


作为“走读北京”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负责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团委书记朱丽华告诉记者,“走读北京”从2018年以来,已走访了琉璃渠村等40余个地点。学生们除了制作短视频外,还要结合考察资料撰写报告,以青年大学生的视角提出建议。“每一次实践活动,学生们的学术素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都提升了。另外,学生们在感受到北京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在推动着北京文化更加多元、包容。”朱丽华说。


记者 王子诚 赵利新 摄影报道

编辑 刘晶 张英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子诚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北京拟规定:已经成为遗址形态的长城,不得进行原址重建
北京
从银幕到非遗课堂:“梦想电影院”创新文化教育模式惠及鸡西学子
公益
人民至上 分秒必争——武警北京总队官兵昼夜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记事
新京号
上半年接待游客达千万人次,延庆区激活文旅三大“金名片”
北京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守护与新生:牛角弓走出去,传统古村活起来
财经
长城五星携手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圆满收官:以美酒致敬拼搏,用品质传递荣耀
企业资讯
门头沟斋堂镇“四季村晚·夏之欢”开幕
乡村
延庆群众文艺汇演已吸引观众6900余人,百支精品节目8月亮相
乡村
古树繁茂!顺义“夫妻”银杏树近千年风雨守望~
新京号
趣味本草|沙场扬名的利水良药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