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赋能课堂教学、辅助自主探究,北京两所中学这样进行人工智能教育
新京报 记者 徐彦琳 编辑 缪晨霞
2024-07-10 10:47
像我们这样年龄较大的教师,从前更关注如何教。现在通过这个系统,我们更关注如何让学生真正地在课堂上开展学习。

近日,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的实验室中,同学们在智慧黑板上拖动弹簧、勾码等组件,观察记录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模拟“操作”了一场仿真物理实验。另外一组同学,则操作着试管、火柴,利用这套智能系统进行着“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化学实验。

“以前,我们只能在实验室接触到这些器材,在这套智能系统的帮助下,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复习相关实验,激发了我们对于实验的兴趣。”做完模拟实验的宫徙同学说道。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同学们利用AI平台进行仿真实验。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摄

近年来,北京市加快推进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围绕“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研”“以智助管”,已在许多学校落地。

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

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的英语课堂上,同学们每人手持一个“星火语伴”终端设备,对着设备进行口语朗诵。“星火语伴”可以精准识别每位同学的口语,并分析出口语中的发音问题。

“人工智能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它既是老师的助手,也是学生的一对一辅导老师。以前,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辅导,可能一周也进行不了一轮。但是在AI的帮助下,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我们也可以根据它的大数据分析,了解班级共性的错误。”英语教师刘晓唯说道。

“我第一次在课堂上发言的时候,其实存在很多语法错误,也不够流畅,一发言就会紧张。但是用了‘星火语伴’之后,因为对面是一个虚拟人,我也不害怕犯错,可以更勇敢地去说,它也会及时发现并纠正我的错误,并对我的对话进行润色。”二十中初三学生表示,通过长时间的对话训练,自己的口语表达进步很多。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同学们利用“星火语伴”进行口语练习。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摄


数学课堂上,借助人工智能的帮助,老师为每位同学定制了“个性化学习手册”。由AI平台为同学们进行学情分析、错题回顾、同类型题目推荐等。“智慧作业系统可以帮助分析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让作业更有针对性。此外,系统的讲评课堂功能,可以帮助老师很快识别出错误率较高的同一类型的题目,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效率。”二十中数学教师表示。

信息技术课堂上,借助人工智能平台的帮助,教师在互联网安全教学模块中增加了“编程加密”的教学活动。“这个平台提供了很多资源,让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更加丰富。此外,平台也提供了编程实践和自动批改的功能,让学生们对于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二十中信息技术教师程磊表示。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同学们进行编程练习。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摄


利用大模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极端天气会对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人类应该怎样应对?”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的“AI问学”社团活动中,同学们正利用“星火大模型”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十八中信息技术教师赵建光介绍,十八中在寒假向同学们进行了问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63%的同学已经在使用各类AI软件辅助自己学习。“我们就考虑,是不是应该专门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来指导学生们更加合理地使用AI工具。”如今,学校开设课程,让学生们通过AI大模型进行项目式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研究了许多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

“未来,和人工智能大模型对话,可能会成为一项基本技能。在考虑学生是否会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时,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地使用AI工具。”赵建光表示。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同学们和数字人对话。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摄

在十八中的图书馆、阅览室等开放空间,放置了许多伴学数字人。学生们在闲暇时,可以和数字人进行沟通交流。“商鞅变法有什么影响?”“可以以我的名字作一首诗吗?”记者看到,有的学生跟“李白”对诗,有的学生让“达·芬奇”作画,还有的孩子跟“爱因斯坦”讨论物理的问题。从天文地理到诗词歌赋,数字人陪伴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十八中信息中心主任张悦表示,中学是孩子们思维最活跃的一个阶段,“这种设置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加强自主学习。这些大模型不是让学生用工具解题,而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学期,我们还要基于人工智能助手开设交叉学科的课程,培养孩子们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实践智慧的新质人才。”

大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方式变革

人工智能还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和作业分析,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十八中教师张健利用AI平台对课堂的教学情况进行智能分析。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摄


十八中教师张健介绍,现在,他会在每节课后把上课的录像导入AI平台,平台就会对课堂的教学情况进行智能分析。“我比较关注的是师生的互动分析,平台会分析一节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活动的时长,我会以此来判断这节课堂上和学生的互动是不是充分。”

“非常有效。”张健说道,“像我们这样年龄较大的教师,从前更关注如何教。现在通过这个系统,我们更关注如何让学生真正地在课堂上开展学习。”张健表示,在他从教的30多年中,辅助教学工具从最开始的投影仪,到后来的计算机课件,再到现在的人工智能分析,真正地改变了课堂上的一些教学行为。“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问题,这个系统能够帮助我分析每个孩子在这节课上的表现,我就能清楚地知道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我在课下能对这些孩子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辅导。”

十八中教师胡天林提到,通过智慧作业系统,他可以看到学生的错题情况,让他可以更加针对性地教学。此外,系统还会依据学生阶段性的作业情况,生成个性化的作业本,包括个性错题和班级错题,制订专属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付春愔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徐彦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与人工智能交互、让文物“活”起来,板厂小学探索素养成长型课堂
教育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召开
新京号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成立“人工智能班”,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路径
教育
北京市第十中学上线生物学科AI学伴智能体,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
教育
从“单向支援”到“双向赋能” 架起京疆学前教育合作新桥梁
新京号
AI时代,如何赋能教育教学发展
新京号
京疆领航传薪火 边疆深耕育繁花
新京号
“天枢杯”青少年AI安全创新大赛启动,设两大核心赛道
北京
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发布
新京号
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发布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