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何以中国|大运河传承历史文脉,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新京报 记者 张建林 展圣洁 王子诚 编辑 王慧斐
2024-07-06 08:54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与多数文化遗产不同,大运河是流动的、活态的。它串联起沿线的一座座城市,是传承历史的文脉,也润泽着当地百姓的生活。

 

北京与大运河的关系尤为密切。特别是元、明、清时期作为首都的北京,从中得到了巨大的滋养,也素有“大运河上漂来的北京城”的说法。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途经朝阳区高碑店村西北部的平津闸,不少人会疑惑:“眼前这些有序叠压的巨大长方条石,曾发挥了什么作用?”作为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元代古闸口,平津闸是古代京杭大运河的重要历史见证物。平津闸呈对头燕翅形,有上、下两闸,交替起降,解决逆流而上水路运输的难题。

 

今年,平津闸修缮工程将全部完成。不久后,这个古闸口的新风貌将呈现给来往的市民和游客。同样在朝阳区,6月初,一座有着近600年历史的文物古桥——永通桥再次“迎客”。它是通惠河上唯一一座大型石拱桥。

 

该桥地处交通要冲,曾是东至山海关、南至天津陆路交通的咽喉,历史积淀丰厚。它不仅见证了古代漕运的繁荣景象,更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与卓越智慧。

 

往北京西北部走,素有“京杭大运河源头”之称的白浮泉遗址,也是不少游客的打卡地。白浮泉是历史上北京大运河水系重要源头,该遗址1990年被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昌平区启动白浮泉遗址的腾退修缮工作,拆除了宾馆、别墅、会议室等与文物保护要求不符的建筑,对遗址内的都龙王庙、龙泉禅寺、九龙池、白浮泉碑亭等进行了修缮保护。

 

再一路向南,历经五年大修,有着“京西小故宫”之称的万寿寺于2022年正式开放。它由明代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出资修建,经明清两朝的兴修扩建,形成了集寺院、园林、皇家行宫于一体的大型古代建筑群。

 

京城“运河第一闸”广源闸则位于万寿寺前方,门口的长河还连接着积水潭和瓮山泊。正因为广源闸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关键节点,这才带动了万寿寺东路的拆迁。如今,重修后的万寿寺宛如大运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院内苍松、翠柏、银杏等错落有致,服务设施齐全。

 

近年来,北京大运河文化带聚焦修缮文物、挖掘内涵、整治环境、提升品质等,沿岸众多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记者:张建林 展圣洁 王子诚

编辑:白爽

校对:刘越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第一看点
对话郑州市委书记安伟: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提升城市软实力
时事
北京市昌平区委关于十二届市委第十一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第一看点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
第一看点
古籍保护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众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时事
中共中央宣传部等3部门发文 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时事
“双奥之城·看典”展示最美北京
北京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伟大时代的历史跨越
时事
从清代“卖休”案谈起:近三百年来的妇女、家庭与法律实践
文化
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