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门头沟首次举行全链条防汛演练
新京报 记者 周怀宗 王子诚 编辑 唐峥
2024-06-27 22:07
演练现场,展示了多种新装备和新技术,如内涝排水所用的组合式排水车、应急无人机、应急通讯设备等。

一场全链条的防汛演练是怎样的?从防汛筹备到气象预警,从汛情监控到抢险救灾,从人员到物资,从部门到村庄……

 

6月27日上午,门头沟区妙峰山镇龙王庙河滩上,一场“全链条、全要素”的防汛综合应急演练在这里进行,这是门头沟区首次开展“全链条、全要素”的实战化防汛综合应急演练,演练中,不仅动员了政府到村庄等各个领域的力量,同时也展示了外骨骼搬运设备、载重无人机、便携式卫星背包站等先进设备。


6月27日上午,门头沟区开展“全链条、全要素”防汛综合应急演练。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全链条式的防汛演练

 

一场全链条式的防汛演练,并不是从汛期到来开始,而是从最初的防汛准备、气象预警开始。

 

演练现场,首先以视频形式展示了防汛指挥部及各个职能机构,在汛期到来之前所做的准备,如应急局为防汛准备了各种应急设施、物资等,气象局实施监测气象变化,并在汛情可能出现之前发出预警。


演练现场,首先以视频形式展示了防汛指挥部及各个职能机构,在汛期到来之前所做的准备。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预警之后,防汛指挥部组织各职能机构进行会商研判,同时开始指挥调度,实施人员转移、应急处置、保障行动等。

 

在此次防汛演练中,应用场景为2023年发生的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线上与线下交互,覆盖整个防汛和抢险救灾全过程。

 

“全链条,即包括预报、预警、响应、抢险、救援,”门头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全覆盖,则包括组织指挥体系、应急力量体系、物资通讯医疗保障体系等。整个演练用全方位、智能化监测预警、信息化指挥、多部门协同、快速高效处置、多任务并行等手段,开展应急演练,目的是通过实战演练达到发现问题不足,补强短板弱项,提升极端暴雨灾害应对能力的目的。”

 

在现场,还进行抢险救灾的实战演练,从堵口作业到汛情侦查,从内涝排水到物资运送,从救援被困人员到应急通讯保障。

 

最先进行演练的,是进行堵口作业的民兵队伍,众人分工作业,装袋组手持编织袋,就地取材,用铁锹将堆放的沙石填充至编织袋中,运送组采用接力模式,快速将沙袋传递至决口部位,码放组将沙袋进行砖墙型码放,快速完成决口封堵任务。


演练现场,抢险队员迅速展开决口封堵作业。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一位民兵介绍,他们大多来自各个村庄,本身就在防汛的第一线,能够最早到达汛情现场,而这样的演练和培训,可以让他们在最初的汛情应对中,有更好的组织性,更高的效率。

 

新技术新装备新理念

 

演练现场,展示了多种新装备和新技术,如内涝排水所用的组合式排水车、应急无人机、应急通讯设备等。

 

演练现场,靠近永定河道的地方,多辆排水设备在河边一字排开,其中体型最大的抢险排水车,具备应急供电、应急排水、应急照明三重功能,抽排水能力为4000立方米每小时,同时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可以24小时不间断作业。现场演示了4管联排模式,机器启动时,四根管道中瞬间喷涌出巨大的水流。


内涝排水科目,永磁排水抢险车正在排水作业,演示的是4管联排。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在应急无人机演练中,展示了多种功能的无人机,如侦查巡护无人机,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具备智能避障、多种负载,多场景应用等功能。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无人机最大飞行距离为20公里,最长飞行时间可达55分钟,抗风能力达到7级,飞行海拔高度可达7000米,在-20℃至50℃的环境温度中都能正常工作。而3D建模无人机,可以采集现场图像和三维点云数据,使用建模软件,迅速合成二维或三维模型画面,为后方防汛决策和指挥、汛情监测等提供数据支持。此外还有空中照明无人机,连接地面供电线路后,可以实现长时间飞行,载重无人机,则可以全天候、跨海拔作业,在恶劣环境中实现救灾物资的远程运输。


运载无人机演习现场。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外骨骼负重设备则可以帮助救援人员,负荷更多载重,帮助救援人员运送物资等。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在辅助人员的帮助下,几秒钟时间,救援人员就穿好了外骨骼设备,并将运送的物资安置到背后的载重设备上,据介绍,该装备自重仅仅4公斤,最大负载能力却能达到70公斤,它能将七成的重量引到地面,穿戴人员只需要承担三成的重量。据悉,门头沟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后,首次引入了80套有源负重助行外骨骼,这些外骨骼可以有效降低救援人员长时间作业的疲劳感,提升救援效率。


8名救援人员穿戴有源负重助行外骨骼设备进行搬运工作。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覆盖全区的演练筹备

 

经历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后,居住在门头沟的人们,对气候的变化尤其敏感,事实上,在此次“全链条、全覆盖”防汛演练之前,门头沟区各个机构、镇街、村庄的防汛工作和演练,就已经开始了。


比如准备更多的物资。门头沟区水务局数据显示,仅在龙世源和三家店两个区级防汛物资储备库,就有9大类4.3万件防汛物资。在城区,新设置挡水板、打捞杆、膨胀沙袋等实用物资3万余件,提升城市内涝应对能力。


城市内涝发生时,门头沟区消防救援支队奔赴现场参与救援。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相关的防汛演练也在不断进行,5月13日起,门头沟区组织了连续5天的综合防汛实战演练,包括自行走凸轮排水泵排水、打捞河道行洪阻碍物、防汛沙袋应急挡水和提放平板闸等科目。而在山区各个村庄,也各自举行了多次应对不同情况的演练。

 

同在妙峰山下的水峪嘴村,在2023年的洪水中受灾严重,村支书告诉记者,今年上汛前,村里就做了预案,特别筹备了四个应急小组,各自分工,随时关注汛情信息。在村里的应急安置点,准备了应急食物、饮水、药品、发电机等。还有铲车,在今年,也成为了各村都要准备的防汛设备。紧急安置点,是洪水中保障山区居民生命安全最重要的设施之一。门头沟区应急部门数据显示,在东西100多公里长的山区,有118个村级避难所,此外还有区级、镇街级避难所共52处,均配备了应急的通讯、供水、供电、照明、卫生盥洗、避难场所标志等设备设施。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便携式卫星背包站开设。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洪水之后,门头沟区还建立了众多平急两用设施,这些设施平时各有共用,汛情出现后,则可以作为应急设施,保障山区居民安全。水峪嘴村也有一座平急两用设施,是一座村庄艺术馆,面积大约有2000多平方米,汛期之前,这里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准备了物资,一旦汛情发生,可以安置大量人员。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唐峥 校对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怀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子诚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科博会上,门头沟展区解锁“新质生产力”密码
北京
首次落地中国 国际月季大会5月10日于北京门头沟开幕
北京
五月绽放门头沟!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新闻发布会传递这些信息——
新京号
北影节影视文化行业专场招聘会将举办,千余岗位等你来
北京
官厅水库有了“水库法庭”,京津冀地区首设跨区域巡回审判点
北京
“投资北京”推介活动走进广交会,展示多元投资机遇
北京
甘肃“定西宽粉”进京推介,现场签约15个招商引资项目
北京
2024年北京版权十件大事发布
北京
2025上海车展将启幕,看AI重构汽车产业新图景
汽车
门头沟的他们,以劳动书写荣光!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