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三星堆文物展今起在大运河博物馆免费展出无需预约
新京报 记者 展圣洁 浦峰 编辑 刘梦婕
2024-06-27 15:33

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6月27日上午,“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览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0月10日,免费向公众开放,无需预约。


观众在参观2021年三星堆遗址三号坑出土的目前体量最大的青铜大面具(左)和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的戴冠纵目青铜面具(右)。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从雄伟壮观的青铜大立人像,到充满神秘色彩的戴冠纵目青铜面具,再到璀璨夺目的金面具青铜人头像,这些精美文物凝聚着古蜀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据了解,本次展览汇聚了12家博物馆及文博机构极具古蜀文明特点的文物265件(套),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共146件(套),国家一级文物46件(套)。


今天上午10点左右,记者在大运河博物馆看到,门口已经排起长队,队伍绕了几圈,许多观众都期待亲眼看看来自古蜀的文物。


6月27日上午,大运河博物馆门口,看展的观众排起长队。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1927年,居住在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地点的燕道诚首次发现文物。90余年间,三星堆遗址的重大发现层出不穷,其文化面貌、遗存种类及分布情况、保存状况等基本明确。以此为基础开展的考古研究成果也很丰硕。

 

展览中,观众能看到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中的许多代表性文物及重器,如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青铜人头像,青铜神树,“形似”车轮的铜太阳形器,目前发现体量最大的青铜面具等。


2021年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的竖披发青铜立人像。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出土的一些新文物也在此次展览中亮相。例如,2021年在三星堆四号祭祀坑出土了三件大小造型基本一致的青铜扭头跪坐人像,这次展览展出了保存较好、现存束发最高的一件。人像头微颔并扭向右侧,身体略前倾,双手半合十,手掌和两片盘发的内侧均磨平,曾为卡槽。人物双手、小腿和盘发上均饰有云雷纹、燕尾纹、羽冠纹等。铜像人物线条流畅、刻画生动,各部位包含的铸造信息极为丰富。据发掘者推测,三件扭头跪坐人像或共同托举一件更大的复合型器物。


2021年三星堆遗址四号坑出土的青铜扭头跪坐人像。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2021年出土的铜虎头龙身像,是目前三星堆所见最高的动物造型青铜器之一。从体形判断,应该是三星堆人的重器之一。


2021年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铜虎头龙身像(右)和1986年出土的铜爬龙柱形器(左)。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还有目前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最完整的一件金面罩,眉眼镂空,两耳轮廓圆润,鼻梁高挺,嘴形大而微张,造型威严神圣。三星堆遗址目前已出土10件金面罩,分别出土于一号、二号祭祀坑,以及近年来新发现的三号、五号和八号坑。


2021年三星堆遗址三号坑出土的金面罩。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展览通过丰富的资料、图片及视频,向公众详细介绍了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的考古成果。展厅里的背景动画,也能够带给观众一些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体验。此外,大运河博物馆还将在共享大厅地下一层举办“奇遇三星堆”VR沉浸展览,利用裸眼3D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亲临三星堆遗址,与古蜀人对话,感受古老神秘的文明。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展圣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浦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国博正式开馆 四种方式领票
北京
张家湾博物馆首次向个人开放 可近距离参观曹雪芹墓葬刻石
北京
30万张春节庙会门票将免费发放,抢票攻略来了
北京
颐和园建园270周年文物特展开幕 六成展品首次出园展出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